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介绍了“语文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发展的探索过程,论述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即从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和加强应用操作等方面,为儿童提供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生活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促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笑梅 《江苏教育》2023,(44):62-66
情境教育引领未来,体现在通过动感赋能引领深度学习,适时激发引领创造力培养,内核贯穿引领命题变革。情境教育也会与时俱进,未来有望获得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情境理论从“经典情境论”升级为“媒介情境论”,二是情境类型从“经典情境”升级为“智媒情境”,三是情境关注从“关注儿童”升级为“全面关照”。随着教育技术的全面升级,情境教育很可能出现重大的变革:情境生态变革为“混合样态”,情境系统变革为“自进化系统”,情境模式变革为“弹性模式”,情境模型变革为“智适应模型”,情境引导变革为“智能导师”。在情境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中,留住自然情境、守护思想基石这两个方面具有永恒价值,值得未来加以坚守。  相似文献   

3.
李吉林 《广西教育》2010,(4):30-31,48
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就是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李吉林30年不辍探索,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受到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吉林老师长期致力于小学教育实践与研究,创造了“情境教学”。其实验、专著获全国教改实验“金钥匙”奖: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她的成果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成果之一。近年来经她潜心研究的“情境教学”发展成“情境教育”,其论文又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已列入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她被推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被聘为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1987年,本刊曾系统介绍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受到读者好评。从本期起,本刊再辟专栏,分四期对“情境教育”加以介绍。这四篇文章分别是:《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注重应用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未来教室”具有优化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以及情境感知、环境管理等功能.苏州中小学在“未来教室”的建设及应用方面已取得较大成效,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市“未来教室”的各个功能特性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了解到苏州中小学教师对“未来教室”的操作平台比较熟练,“未来教室”环境下的讨论式、探究式和交互式教学模式非常受教师欢迎,教师对“未来教室”的交互性、情境性等持肯定态度,试图为全方位地提升和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吉林,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1978年开始,历经26年创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对指导我国素质教育,丰富世界教育理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情境教育的诗篇》真实地记录了26年来李吉林对“情境教育”实践、实验、探索、研究的全过程,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全书阐述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依据、理论系统和操作体系,具有理论学术价值;《情境教育的诗篇》体式新颖、真实原创、叙理结合、语言诗化,具有实践指导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学从1978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九五”期间,我们又在“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纣旨南》)中,“科学”领域的幼儿“数学认知”部分按照幼儿,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建议,其三条教育目标都提到“感知”。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积极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创设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情境,引导幼儿应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育系列实验与研究从1978年开始至今历经30多年,由最初的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发展到涵盖儿童成长诸领域的情境教育,又具体落实到情境课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由于顺应儿童天性,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从而构筑了富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范式。情境教育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学习和汲取现代教育理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造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自主学习、最优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新模式。其操作程序是:情趣性导入—开放性讨论—自主性练习—多向性反馈—综合性应用。   一、情趣性导入   情趣性导入是教师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它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竞争情境、操作情境等导入新课。如教学“角的认识”,创设了“小马过河”的童话情境:“小马离开妈妈,要独自一人到河…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了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应用与研究备受关注。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2000—2022年地理教育类三大期刊发表的主题为“地理情境教学”的文章。研究发现:我国地理情境教学在情境创设的理论体系探索、深度学习理念的渗透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三大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未来在丰富呈现手段、注重内涵式发展、提升评价效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第22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南通市教育局举行了学习李吉林教育思想推进会,号召全市教育系统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李吉林为楷模,学习她的教学技艺,学习她的做人品格,学习她的大爱精神,学习她那扎根本土的赤子情怀,让李吉林教育思想在南通大地开花结果。李吉林老师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从教50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作出了富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  相似文献   

13.
刘蔓 《四川教育》2023,(2):15-16
语文学科具有学科育人的天然优势。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最重要的“锁钥”是构建情境场,引导学生汲取知识、发展素养。具体方法为:创设学习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发现知识情境,搭建活动载体;引入认知情境,内化育人内容;建立应用情境,迁移所学知识。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从“学科教学”跃升为“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王颖 《福建教育》2023,(29):11-13
在日益重视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今天,科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工程活动是综合应用科学、数学、技术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能促进幼儿获得整合性的学习与发展,让幼儿在体验探究和动手操作中获得科学启蒙。但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虚拟问题情境、简化工程设计、一味重视工程结果等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此外,教师还应深刻理解幼儿与成人工程活动的差异,在组织幼儿工程活动过程中采取允许有价值的“浪费”、允许设计“不完善”、允许工程结果 “失败”等实施策略,切实提升幼儿工程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1,(6):45-46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界定了幼儿操作学习的本质特征  1 .目的性。操作学习的目的性是指从环境创设方面 ,教育者已将教育的意图渗透其中 ,使幼儿的生活空间由自然状态转化为富有教育内涵、充满美感、智慧和情境的活动空间 ,从而使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的环境形成优化的统一 ,彼此形成一种向着教育目标整合的“诱发力” ,促使幼儿既主动 ,又有序的发展。2 .实践性。操作学习的实践性是指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玩耍、交往、体验中习得经验 ,获得发展。不仅充分体现注重幼儿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 ,还充分体现让幼儿“学”中有“动” ,“动”中有“学” ,从而愈“…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设计真实或拟真的写作任务”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操作和实践层面,如何进行写作任务情境设计,仍需要深入讨论和探索。一、为什么要进行写作任务情境设计?我国教育目标已经从20世纪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双力”(智力、能力)目标,转向21世纪的“三维”目标和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设计真实或拟真的写作任务”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操作和实践层面,如何进行写作任务情境设计,仍需要深入讨论和探索。一、为什么要进行写作任务情境设计?我国教育目标已经从20世纪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双力”(智力、能力)目标,转向21世纪的“三维”目标和当前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宋明珠 《小学生》2022,(11):28-30
“动手操作”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以“试一试”“做一做”“说一说”等具体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活动。本文以小学数学具体教学为例,从兴趣导入、情境创设、师生互动、加强引导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学认知、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促进数学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如何理解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十分需要先行理论与操作经验的支持。经有关专家的推荐,我们参与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主持的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我校在已有的教育实验成果的基础上,从如何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