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是一种自然的心理需求。记得我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当时,班里有一个叫张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差,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一次语文课上,他没有完成作业,而且还撒谎。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东南部有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住着一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妇,他们家的花园里四季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每天清晨,老先生会将一只塑料筒放在花园门口,里面插满了刚剪下来的鲜花,街坊邻居甚至是过路人,如果你爱花,都可以从塑料筒里拿取,只要向老夫妇说声"谢谢"就行了,不需付钱.  相似文献   

3.
把语文课教“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爱语文学语文,对语文着迷,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一种期盼和向往。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全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4.
追求     
每当我一个人静思默想的时候,心底总会涌出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上帝赐予我们鲜活的生命,该不是让我们把精神浸泡在酒杯里,让灵魂交给享乐?哥白尼曾说:“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没有追求,青春如同枯木败叶,了无生机;没有追求,人生就像断水之江河,十分贫瘠;没有追求,生命宛如枯萎的鲜花,毫无意义;没有追求,人的精神世界将是荒芜一片,无比苍凉。追求有轰轰烈烈的伟大,有朴实无华的平凡,有义无反顾的执,也有大起大落的悲壮。  相似文献   

5.
眼下的语文课上得太杂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看上去是说语文课无所不包,内容十分丰富,教学题材十分鲜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形的课堂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这无异于让巧妇去为无米之炊。况且,还有高考的大旗依然飘荡在语文老师眼前,如果过分地强调挖掘语文课的生活外延,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必将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6.
不少实习生问,怎样才算是上好一堂语文课。当然一堂好的语文课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就其本质上,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应该要有“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简单地说是人的一种心理上的积极体验。一堂课如果有学生出现了“高峰体验”,就是教学的成功;有很多学生甚至是全班学生都出现了“高峰体验”,那是课堂教学的大成功。就是上好了一堂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拨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喷发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但作者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伴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备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感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套,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8.
张会贤 《考试周刊》2012,(41):30-30
1.语文课应该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做听众,被批判为“满堂灌”;后来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提问不下于40个,课堂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被批判为“满堂问”;再后来,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被批判为“满堂读”;现在,又流行“满堂悟”,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感悟,就是不说怎样去感悟,要感悟些什么。这些语文课堂的“流行曲”,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一是缺少有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拥抱的魅力     
王欢 《辽宁教育》2010,(3):26-26
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初登讲台,面对着台下一张张鲜活的小脸,我告诫自己要让每个孩子的生命中都充满阳光,决不让一个孩子在我的班级里掉队。半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却深切地体会到了孩子们那颗渴求被人肯定、被人欣赏、被人拥抱的心。“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只有给予学生真挚的爱,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的爱,让学生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考上了某著名大学的学生曾经对我讲,每当她兴高采烈地走进大学语文课堂时,同学们总是用一种疑惑的目光看她,甚至有人直截了当地问她:“为什么你现在还那么喜欢上语文课?”她说:“在读高中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喜欢语文课了,而且对语文课常常有一种期待感。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语文课上总是有一些能够让我激动的东西,有一些能够让我沉思的东西,而激动和沉思过后,我收获的是精神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相似文献   

11.
周滢 《考试周刊》2011,(88):50-50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常学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想让学生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就要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1]。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孙杰 《学周刊C版》2014,(2):203-20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也许不经意地对学生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简单的一个爱抚.随意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记。”他一语指出了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这些差异并不是教学的“阻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关注与期待,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与进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母亲般的爱.让爱的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田.让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4.
我想生病     
生病的时候,才感到幸福是那么明显。猛然地,就有许多人来看望,络绎不绝,而且有鲜花、水果和一大堆逗你乐的笑话。等人走之后,药水顺着吊针注入我的身体内部,我就想,这些药水是如此宝贵,它们不仅灌溉了我自己,更重要的是灌溉了友情和亲情,所以就突然地爱生病。尽管身体虚弱如浮云,却可以虚怀若谷、满脸温和地一一接见前来的探望者,说些“谢谢”,说些“病好了以后我们一起……”等等让人感动又让人憧憬的话语。想想病房的风景真好哇。阳光从窗口照进来,照亮床边桌上的一束鲜花。墙壁是那样的白,护士小姐的声音像软糖,连药片都…  相似文献   

15.
冰心曾说过:“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认识到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教师必须把爱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用爱为学生点亮人生。一、爱心家访,促其成长,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教师的爱更是博大、浑厚、深邃。  相似文献   

16.
范国强 《海南教育》2014,(22):50-50
哲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用于教学生涯同样合适。笔者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次,几年来不断深入文本研读,深刻感悟到季羡林笔下德国民族养花、爱花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花”只是花。人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鲜花怒放,清纯美丽。懵懵中,知道了这是花,于是对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看花是花,很单纯、很真实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500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全文直接描写花的“奇丽”更是惜墨如金。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笔者认为,从课文尤其从文言文中学习并认真琢磨古人“说服”人的技巧,是学生提高“说服”能力的一个捷径。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文中,收录了我国古代诸如《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孟子》等著名论辩著作中的文章。在这些论辩文章中,掠过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个巧舌如簧、言妙无比的论辩家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论辩场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让人心悦诚服的“说服”效果,这让我们感觉到论辩说服技巧随处可学。一、设身处地法《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里的…  相似文献   

18.
纳玉琼 《云南教育》2001,(14):36-36
培养求异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让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束缚,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教学长方体容积时,我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题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课一定把学生吸引住1985年7月,师专毕业的我初登讲台,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吸引住。”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教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教师高深的学识;三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我是自信的。因为我爱学生,爱我的工作。工作中我也赢得了学生的“敬”与“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爱,我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说到教师的学识,我有切身体会:课堂…  相似文献   

20.
女孩是花,如诗如画;女孩爱花,如梦如幻。似乎没有哪个女孩子是不爱花的,鲜花固然美丽,但它短暂的生命力和凋落后的残败总让人心疼。不如用干花代替鲜花,让芳香四季溢满房间。干花相比鲜花,传香的时间长,但价格却比鲜花高许多,往往一两就要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