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形成积累,完成构建。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语文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钱亚丽 《陕西教育》2007,(1):104-104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此,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应是语文教师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说,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新大纲的“教学原则”中规定:要“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全面训练”;要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天长日久的积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善于积累。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未来社会对语文教学的一项根本要求。为此,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方面必须实施以下策略: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注重指导,教给方法,强化刺激,反复训练;严格要求,持这以恒;建立常规,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从根本上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长期的语文教改探索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改要想真正改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10.
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在遵循语文教育情感活动规律,正确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大力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一如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李荣新 《中学文科》2007,(12):19-19
统览近几年的语文试卷,发现阅读已成为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可见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结合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①首先要正祝现状,充分认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②了解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根本因素。③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作者经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一直在孜孜探索一条“大语文”教学之路,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本文即作者“大语文”观指导下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语感的获得和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该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习得言语经验,获得语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语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读、说为引优化课文讲解,帮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感悟文本,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真正的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的效果及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改革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王青青 《小学生》2010,(3):19-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