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以择吉术、命理术、风水术、相术、占梦术、测字术、求签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类术数活动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居室庭院、阴宅墓地的择址修建,到婚丧嫁娶、出行起居、生儿育女、交友迁徙的吉凶选择,术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清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影响着清人的生活质量和价值观念,导致了清人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生活范围的狭小.  相似文献   

2.
李平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97-198
当今社会,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显得尤为迫切。通过体验式和开放式教学,以及发挥教材单元综合探究的独特功能,使《经济生活》的教学体现生活化主题,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着脱离生活的深刻问题,具体表现为:中小学德育倾向了宏大的话语描述,中小学德育体现了成人的教育意志,以及中小学德育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将回归生活作为中小学德育的新的价值取向,需要明确生活是中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生活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环境以及生活是中小学德育的核心手段.在策略选择上,应做到利用生活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借助生活手段,丰富中小学德育的选择性;明确生活环境,确立中小学德育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5.
养老新时尚     
任悦 《老年教育》2009,(7):28-28
家里有房,手里有退休金,儿女也够孝顺,这样的老年人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如果这样的快乐老人自愿选择到养老院里生活,过去人们可能无法理解。可现在,天津的老年人选择这种生活的越来越多了,他们把住养老院当成了一种悠闲的、享受生活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于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初中毕业生来说,考上普通高中的会高高兴兴的走进学校继续求学读书,而未考上的那部分学生,则会面临着选择。出于身边许多有关打工赚钱的热门话题,未考上高中的那部分学生,面临着一方面自己挣钱自己花的自由生活,一方面向父母要钱并有学校纪律约束的学习生活,这种矛盾的选择使孩子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怀着忐忑而盲目的心境选择自己的明天。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方向,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参与的生活进行选择和引导。中小学道德教育在对生活进行选择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与接触负面影响的关系;二是教育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三是实际效果与希望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一种尊重生成、尊重差异和主观价值选择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追求生活的完整性;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才能赋予教师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一种尊重生成、尊重差异和主观价值选择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追求生活的完整性;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才能赋予教师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参与的生活进行选择和引导。中小学道德教育在对生活进行选择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与接触负面影响的关系;二是教育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三是实际效果与希望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生实际生活丰富多彩,从他们生活中可以广泛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主题,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选择主题,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选择主题,也可以从学生生活的家乡地理环境或家乡风情风俗等选择主题。  相似文献   

12.
生活德育中的“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生活具有人为性和为人性,它同时又具有条件性。生活德育研究中存在着生活扩大化、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忽视其他基础等误区。因此科学定位生活德育中的“生活”,回归“生活”的本真是落实生活德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把学生生活作为习作内容,有意识地将习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找准习作与生活的切人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他们身边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于生活的情境,激发习作的欲望和浓厚兴趣,更好地诱发学生习作的情趣。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科学》2007,(1):20-20
美国培育孩子公共精神在国内某知名网络BBS上,一旅居美国的网友特意描述了他儿子的寒假生活。美国孩子没有寒假作业。在选择自已的假期生活时,这个初长成的小家伙选择了“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假期学校,学费160美元。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数学课堂。文章从选择生活素材,激发学生情趣;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创设生活情境,构建生活化课堂;设置生活化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  相似文献   

17.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棋.如茶…… 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与品味。  相似文献   

18.
每次当我问起学生:等你们长大了想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活?大部分队员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去城市!”“肯定是去城市生活呀!”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城市,只有个别学生选择了农村。  相似文献   

19.
诚信不是外显于生活之外,而是与生活交融在一起,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人类的历史中,不管社会生产方式如何改变,诚信一直是人们所必须选择的生活方式。但诚信生活又是有条件的,"群体逻辑"正是人类诚信生活的根本因素。在现代社会重建诚信生活,必须建构真正的群体、民主宽容的群体、公正的群体。  相似文献   

20.
诚信不是外显于生活之外,而是与生活交融在一起,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人类的历史中,不管社会生产方式如何改变,诚信一直是人们所必须选择的生活方式。但诚信生活又是有条件的",群体逻辑"正是人类诚信生活的根本因素。现代社会重建诚信生活,必须建构真正的群体、民主宽容的群体、公正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