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立桢 《成才之路》2013,(21):31-31
一、实行小组化管理的缘起现在的班级管理,尽管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但在真正的管理中还是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管理机制上很少考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和需要,学生在班级生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曲——做合格教师 新教师从学生身份向"传道"转变,到站稳讲台,大约需要2至3年时间.新教师尽管入职了,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至少需要3年时间的磨练,此阶段是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合格教师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带好一个班级,对班级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知道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在那里学生要交朋友,要游戏,要了解他人和自我,课堂对于学生是多维的.第二,在教学上,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学生的成绩能有质的提升,并乐意向教师学习.  相似文献   

3.
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班级管理只要切实从细节出发,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力求每个细节的"零缺陷",就能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生、班级的自我管理. 一、教师对细节的管理将决定教育的成败 一个班级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小集团,在这里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家庭的人,不同习惯的人,有矛盾,也有纠纷,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如何协调这形形色色的人,使之在这个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对细节的管理将决定教师的成败.不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要做到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心人.在关注自身的细节意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细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这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道理,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却时常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可事实上,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智力水平上有差异、家庭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落后,这些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通常会被老师、学生称为"学困生"。而对于这部分"学困生"来说,常常会在班级中产生自卑与自弃的心理定  相似文献   

5.
校徽是学校的标记,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目的是建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既然提出了要求,随之而来就得通过检查确保落实。"校徽风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检查的同学即将到来,如果被查出有的同学没有带校徽,班级就会因此被扣分,班级荣誉就会受影响,班级利益就会受损。忘戴校徽的小王可不想做这样的"罪人",他急中生智快速制作出"纸校徽",如他所愿在检查中顺利地蒙混过关。值日班长为安全度过危机而兴奋不已,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也都把"集体荣誉"置于"诚信"之上,认同小王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班级里的好学生,我们做教师的,总是像呵护着珍奇的花朵,给予更多的关爱,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我们也会刻意用他们的优点去掩饰。认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所以总能原谅他们的过错;但是,对于班级里所谓的后进生,我们似乎缺少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非打即骂,认为"严是爱,松是害",到头来学生还是屡教不改,或效果微乎其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打骂真的等于关爱吗?在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见过各种类型的学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班级、一个课堂中,教师最容易关注的往往是一些思维活跃、成绩优异,或者是比较活跃、成绩拖了班级后腿、有明显学习或是其他方面问题的学生。其实,班级中同样会存在隐蔽性强、表现性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在班级中显得平平淡淡,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冷淡有余、亲热不足,他们在班级中主要充当"背景"的角色,不太引人注目,平时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边缘人"或"局外人",这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游离于班级活动之外。教师要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上,研究这些学生的行为对其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和价值,并考虑班集体、教师、同伴关系等对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教师或者思考对策,引导其积极转变;或者顺其自然,尊重其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创造积极的童年价值。  相似文献   

9.
校徽是学校的标记,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目的是建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既然提出了要求,随之而来就得通过检查确保落实."校徽风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检查的同学即将到来,如果被查出有的同学没有带校徽,班级就会因此被扣分,班级荣誉就会受影响,班级利益就会受损.忘戴校徽的小王可不想做这样的"罪人",他急中生智快速制作出"纸校徽",如他所愿在检查中顺利地蒙混过关.值日班长为安全度过危机而兴奋不已,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也都把"集体荣誉"置于"诚信"之上,认同小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春红 《课外阅读》2011,(7):301-301
对于初次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既想继承经验老师有效管理班级的方法,让班级迅速形成一种和谐、上进的班风;但又想突破陈规,让学生相互监督,互教互学,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会学”,而且“乐学”、“好学”。对于做过学生的我,不论是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上,更青睐于让学生处主学习,自主管理。我便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尝试于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中。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优秀的班级,肯定有良好的班级管理手段.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在教学当中,能否管理好学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成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部分学生受到了社会不良环境的污染.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我的理念是"把班级管理贯穿于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12.
班会随想     
最近到中学旁听班会,冒出了一些疑问和想法:第一,班会是"会"还是"课"?第二,班会的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还是教育学生、锻炼学生?第三,班会中教师到底该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管理班级需要创新意识,因为新时期的小学生有着成人无法理解和看透的"办事原则"。那就是只要用心围绕学生做事、并运用情感管理学生,学生就会"一切行动听指挥"。本文从班主任教师要有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要用情感教育、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要让班集体共同进步发展、搭建新时期的家校联系的新桥梁等四个方面就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日常管理一直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年龄上看,他们已经逐渐到了少年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看法,管理起来会比低年级更加困难;从年级上看,尽管五年级距初中只差一个年级,但却不像六年级那样有很大的升学压力,这使得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鉴于此,如何更好地管理这部分有思想、有意识的学生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本文以"自主管理"作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管理班级为最终目标,从而更好地提升全班同学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白春华 《考试周刊》2013,(48):191-191
<正>班风是一个班级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氛围和习惯。班风的核心是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的道德氛围、心理氛围和知识氛围,包含善恶、美丑、好坏、优劣、雅俗的评价。教师们谈到某个班的班风时,总是先说是否有"正气",是"正气压倒邪气",还是"邪气压倒正气",就是这个道理。班级多数学生认同好的价值观,就说这个班风是好的,班级多数学生认同不良的价值观,班风就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每当一位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班级文化建设便摆在了眼前。要建设怎样的班级文化,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与成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地尝试着"放一放"的策略,班级环境布置由学生们自己去策划、去展示,在过程中努力发挥"导"的作用,学生们也很努力,尽管许多时候学生们的"作品"难以在校内评优获奖,甚至有些"丑",但这又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7.
卓越班级是在不同层面具有内生力、自信力、合作力的教育组织,以优势为本的欣赏型探究,对于创建卓越班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能够促进卓越班级建设的"三力"提升,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认可,提升学生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尽管笔者大学毕业已经有五个年头了,但是对于当班主任这件事,我还是个门外汉。从去年开始我才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班级,到现在和学生"斗智斗勇"已满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也领略到了胜利后的甜蜜,现将我记忆深刻的几件事整理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个学生因性格、兴趣、能力和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有差距。随着这些差距的不断增大,学困生便产生了。尽管学困生在班级只占少数,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会影响其终身发展,对于学校来说也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教研组开展了帮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以达到防差、转差,提高学生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面向谁?是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对多数教师及社会公众来说,他们当然会选择前者。因为根据"均等教育机会"原则,入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入都有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吗?现实是,由于"有限资源"的限制,教师不在损害哪些学生的发展机会上作出困难的选择。所以,对于同一学校、同一班级来说,如何配置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均等教育机会",抑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二)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资源如何配置,使每个学生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