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7--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在拯救本国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所强制采取的一些国有化或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遭到了金融垄断资本家的抵制。金融垄断资本家的行为准则是:利润私有化,风险社会化,但股权绝对不能国有化(否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国进民退”)。在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中国也引发了所谓的“国进民退”问题的争鸣(之所以用“争鸣”一词,意在将争论限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历经多个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对“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讨论激烈,但简单贴标签的思路不可取,应将“股份制”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线索,混合经济是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中国改革应注重三大突出问题:正视民企发展中存在“不规范”的“原罪”问题;警惕以“股份制改造”为名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关注大型国企的既得利益、“自我满足”惰性和“不透明”、“不规范”、“不讲理”等问题。在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方面,应落实分层界定中央的资产、省的资产、市县的资产,中央、地方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三个层级上都相应地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3.
"国进民退"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进民退这一提法无论在国家的宏观政策文件上,还是在市场竞争的微观操作层面上,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将国企涉足私企的零散现象概括为国进民退。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进民退”必然引发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因而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洋务运动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建国初期均发生过大规模的“国进民退”现象。这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背景、具体途径、涉及领域、实现程度及其影响等均有所不同,这似乎也说明对“国进民退”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历了20个年头.20年的国企改革从总体上看是整体效益不佳,亏损额度剧增,大多数企业陷入困境,直至企业破产,工人下岗.诚然,国有企业目前所遇到的困境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所发生的难以避免的一种历史“阵痛”,是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付出的一种沉重代价;然而,这种历史的“阵痛”,一旦持续了20年之久,那便不是“阵痛”,而是“病痛”了,这个中的原因,恐怕除了历史原因之外,更多的还应从现实的因素中去探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国企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有其内在本质,国企改革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而必须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出发,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资委确定“国资一股独大”为重点改革对象,系师出无名.在该政策取向下,国资委对安排国企与其他企业发展“交叉持股”的多边关系缺乏政策行动,只重视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国企的单边关系,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内容有明显差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许多国企的股权结构已经多元化.在中央、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非国有股权已占压倒性优势.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尽可能降低国有股权比例”,让很多国企的国有资本、国有股权都缩小到“20%以下”和政府持“黄金殷”(甚至这种股权也可以放弃)的极端水平,并在地方出售大批中小型国企,促使财富、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向中外私人资本集团大倾斜,可能产生颠覆性的错误.实际上,国际经验和国内经验都表明,“一股独大”是“普世标准”,通行全球.公司的股权结构集中或分散,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并不确定.有的领导干部和机构(包括全国工商联)单单在国企中反对被矮化、丑化的“国资一般独大”,对其他性质的企业私人资本“一股独大”则视为天经地义,帮它们要求对国企的控制权,这种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既不公平,也缺乏科学性.在国企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宏观层面以维护、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平等为基准,围绕“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的中心点来设计、展开,不能使它蜕变成让中外特殊私人资本集团进国企的“单边关系”,以至于“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经济学分析和经验都证明,“加强”国企、国资可以维护、增加全社会的经济平等,增加有效需求,促进增长、发展和稳定.国资(和城乡集体经济资产)是社会主义经济平等最重要的压舱石.近期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也指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考虑所有制结构调整、社会公平、国企的“剩余价值”归谁.基于此,建议国资委重新改造关于国企分四种类型(或称“四种形式”)改革的政策设计.国企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强化中央权威,制止有的部门、地方违反中央精神、各自为政和“抢跑”的不良现象.“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国资应当更为强大.如是则维护和增强了经济平等的基础,再辅之以税收(如增加直接税比重)、转移支付和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等,才能为实现可持续的公平增长和“共同富裕”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退民进”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领域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识把握好这个问题,对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界定“国退民进”的涵义、实施这一战略意义及其障碍和路径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企深化改革是不可规避的发展屏障,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瓶颈”。文章对当前国企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分析国企改革的症结,寻找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阐述国企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企改革中一项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文章通过总结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基本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国企党组织,更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是新时代构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不仅是焕发出我国国有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十九大报告以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新目标为基础,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仍面临着国企性质与功能的定位、内部与外部治理效率、利益分配、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国企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等诸多饱受争议的问题。新一轮国企改革绝不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或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而是要以划分国有企业的商业属性和公益属性为着力点,在明确国有企业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引入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