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后排男生     
2014年9月28日晴"后排的那几个男生!上课像条虫,下课就像条龙!"满腔热情的老师在课堂上再一次停下来数落他们。而我们已经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我坐在前排的时候,也会讨厌后排的叽叽喳喳声,也会可恨他们的不上进,但当我也被调到后排时,我发现我错了。课堂,他们很积极,但总被冠上起哄的罪名。其实他们是真的在积极回应老师的问题,只不过他们总是急于回答而答错,有时他们是真的无奈:为什么我很认真地回答却还是错的?我明明是很积极回答问题配合老师却说我起哄?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很多老师在交流心得时都提到语:文课堂常常缺少一种吸引孩子们的力量,有时无法真正带领他们进入语文的世界,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收效甚微。当我试图用易经等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的一些规律来引领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想,我们也许可以从语文课堂“气场”的角度去解读一些课例,探讨一。些教学规律和总结一些教学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当英语老师五年了。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一看见我就逃,我走过他们身边,他们总是很害怕地躲到一边。从其他老师的口中我了解到,在孩子们的心中我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总是让他们敬畏三分。  相似文献   

4.
苦涩的芬芳     
男、:在、的如 巳子逐渐在热情中 肆意燃烧 翼薰黔 数着属于自己的悲伤 身上每个细胞 都在呐喊中爆发 在爆发中哭泣 在哭泣中逃离 带着仿徨与悲伤 逃离 (三) 花开的时候 我正行走在无梦的边缘 在别人的世界里 说着小丑的台词 花开的时候 精坷树协碱红 必砧漓趁竭洲准眼鳌淄醒绷雄鉴溉笔 雄协斌痴赫苦涩的芬芳@梁玉燕!527400$广东省云浮市实验中学初二(3)班~~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到高中才有机会碰到男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学校,特级老师、有口碑的老师都是男老师,尤其是数理化。那个时候,他们只教最好的班级最有希望的学生,所以能轮到他们给你上课是一种荣誉。我上高中的时候社会上普遍重理轻文,到文理分科的时候,只有成绩最差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手工课是“各种各样的点心”,材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橡皮泥。讲解后,我把橡皮泥发下去。发的时候,明显感到有几盒橡皮泥特别轻,这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是哪个孩子拿去了?这想法一出,我就迫不及待地想问问孩子们,但转而一想:“不妥,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不能打消了他们玩的积极性。再说,大庭广众之下,也没有孩子愿意承认。”于是我决定当一次“侦  相似文献   

7.
庄秋茵 《孩子天地》2016,(4):241-242
好的课堂常规是一节成功课的基础,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好动,学生年龄较小,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教学常规尤其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为学生们编了一组儿歌式的课堂口令,来规范学生的课堂常规。一、一号口令:"手背后,坐端正"。当然这其中就包含着课前学习用具要摆放整齐,以及静静的等待老师上课等等。二、当老师准备课堂提问之前,我会给学生一个提示,那就是二号口令:"准备回答问题"。三、低年级教师示范写字是常事,每当这个时候,我通常都是使用三号口令:"我们一起来写字"。四、课上时间长,再加上知识枯燥,会导致孩子们产生课堂疲劳期,所以我的课堂常规口令里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此时我用到的是四号口令;"休息一分钟"。五、语文课上免不了读课文,在齐读或领读时,我们的口令是:"端起书,读一读"。六、课堂上,有时候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讨论的有点刹不住车的感觉,这个时候的课堂常规更需要老师把握分寸,要做到既不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又让他们及时降温,所以我采用六号口令:"冷静一下"。  相似文献   

8.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9.
杨风梅 《师道》2006,(5):39-39
今天该上口语交际课《骑驴》了。课前,我想:《骑驴》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孩子们一定非常喜欢。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思辨,一定能让孩子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只要我巧妙地创设一个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的课堂情境……我一边美滋滋地想着,一边快步走进教室。果然,当录音机里播放这个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静静地听着,还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对于小毛驴,孩子们并不陌生,《阿凡提》和《八仙过海》等影视作品也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感性经验。有的小朋友还指出:“小毛驴能驮好几百斤重的东西呢!”于是,我对后面的课更有信心了。“是啊,到底应该听谁的呢?老爷…  相似文献   

10.
音乐对大部分幼儿来讲都是一个很有趣的课程,在他们的脑海中音乐课堂就是玩,但真正学习音乐教学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感觉枯燥,甚至有些无聊。为了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爱上音乐课,需要在明确师幼互动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幼儿音乐教学中实施师幼互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理”轻“文”、重“实用”轻“人文”的思想.“副科”意识致使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摆在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10多年前,当时安徽大学的副校长韦穗访问湖南师范大学.时任师大校长的我在她参观访问基本结束后与之交谈,也欢迎她.席间,她问了我两个问题: 1."我看您的学校师生积极性都很高,您是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 2."您当校长当得真好,您是怎样当好校长的?" 我首先回答她的第一个问题: "很可能我会让您失望,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我从未去想着调动别人."  相似文献   

13.
城狐社鼠     
有一天我练习毛笔字,想着当日的政治新闻,不觉写下"城狐社鼠"的字样,就顺便指给孩子们看这成语里的两种动物。不是为了教他们什么,而是我喜欢看他们从字里寻找实物特征的模样。然而说到孩子们写字,是会引人叹气的。  相似文献   

14.
小小恋人     
李蔚 《山东教育》2009,(6):48-49
这是我刚买的一本图画书的名字。 这本书让我回想起儿子曾经遇到的事情: 二年级时,班里的一个女生曾经无数次揪坏儿子的衣服;有时会很用力地推他;很多次险些绊倒他,甚至在课堂上当儿子准备上讲台回答问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千鞭走万梦     
正我以为,课堂应是学生们的乐园,也应是老师们的乐园。在这个天天相遇的乐园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悄悄编织属于自己的一个或多个的梦。我的梦,从一根教鞭开始编织。竹鞭刚接手这届孩子,是在一年级。听许多老前辈说,一年级是最重要的,一年级带好了,以后就轻松多了。想着自己也要带孩子们六年,所以无论是从目前的"急功近利"还是以后的"放长线钓大鱼",我都要"死守"好一年级。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习惯和纪律。我想:这些刚刚从幼儿园里出来的孩子们,并不怎么理解习惯和纪律。瞧,他们会在铃声响过后置若罔闻地嬉戏、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偏科倾向,重理轻文的现象要比重文轻理现象普遍得多,也严重得多,其理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下怕”,想当科学家。他们以为科学家就是整天研究科学,与文学无缘;只有长大了摇笔杆,当作家的人,才需要学好语文。因而对语文学习无兴趣,只是马虎从事,敷衍塞责。对语文技能的训练更是漠然置之,作起文章来,有头无尾,语无论次,词不达意。到头来,语文成绩日趋下降,中、高考成绩不理想当为必然,因此这些中学生想步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的想法成了泡影。形成这种结局,虽然主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总觉得重理轻文的思想是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17.
抱怨的开始选自《讽刺与幽默》责任编辑/心欣我的一个朋友住在佛罗里达海岸,距离肯尼迪航天中心只有几里远。我对他说:“能经常见到航天飞机起飞和降落,一定非常有意思吧?”“我从来没有到过海滩。”他回答道“,我甚至懒得迈出家门去观看飞船发射。”“你在开玩笑!为什么?”我不解地问道。“我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没什么稀奇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有很多我们熟悉和亲近的人。我们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他们。当我们天天能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忽略他们;当我们忽略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再去欣赏他们;当我们很少欣赏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  相似文献   

18.
当孩子们呱呱坠地时,电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伴随着他们成长。尽管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被告知电是危险的,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他们对电的好奇心。当孩子们发现家里电灯不亮时,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电路出了什么问题?家庭中的电路出了问题时,总是由电工或家长来处理,孩子们往往是一个旁观者,他们当然很想知道电路的故障是怎样查出并修好的。如何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引导和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的积极性?如何指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主动构建认识?如何引导孩子们产生问题,促进他们思考和探究?如何有机地整合有关电路的知识,使教学过程有利…  相似文献   

19.
    
秦嘉杰 《新读写》2014,(12):60-60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句歌词道尽青春的忧伤。有时我会想.我的人生究竟是怎样?该怎样?从出生、上学、工作到买房,想到这里就很慌张。我的人生竟有可怕的预设,设计者不是我。在大都市迷茫的人大多可能与我有相同的感受,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受伤、仿徨,因为我们好忙。  相似文献   

20.
我没受过完整的中学教育,但因为我的哥哥大我五年,我的姐姐大我六年,我读小学的时候,他们正读中学,他们在中学有六册《初中国文》、六册《高中国文》,寒暑假新书一发下来,在他们是预习,在我就成了新的课外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