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马际娥 《教育导刊》2006,(12):52-53
我们从小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的勤快,干起活来个个能干和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就增强了,也就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当时,我对这样的“懒娘”(二婶)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娘太狠心,太无情,不配做母亲。长大后,我做了母亲,从一篇文章中读到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讲给我听的故事.古时候,一位年轻的母亲,准备给刚刚上私塾的儿子做一双虎头绣花鞋,儿子知道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要穿新鞋喽,要穿新鞋喽……"隔了些日子,儿子问:"绣花鞋做好了吗?"母亲答道:"快好了.孩子,你到场上帮娘把那堆谷子摊晒摊晒."儿子应了一声便跑出去了.  相似文献   

3.
一顿午餐     
亲爱的孩子: 我将于下周四进城来,你若能陪我去某处吃饭就太好了. 你的姨妈:娜迪亚 娜迪亚姨妈是我母亲的姐姐,母亲生病时,她就把我当做子女照顾.她对我们要求很严,但从不做愚蠢的限制,只要求我们不影响他人,对自己也没有危险,我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六岁那年,父亲由于晚期肺癌离开了母亲、我和年仅两岁的弟弟.从此,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母亲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也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 九岁那年,母亲领来一个男子,让我们管他叫爸爸.他就是我的继父.  相似文献   

5.
那天的菜很丰盛,又不逢年过节的,我觉得有点奇怪。父亲和母亲坐着,脸上有笑意,可是有点牵强,特别是母亲看我的眼神,依依不舍,这样子,只是在她出差时才有,我问她是不是要出差,她伸出手抚摸我的脑袋,让我吃饭,他们都小口小口地吃饭,不像我吃得很香,那时我还想着我参加作文比赛《我的父亲母亲》怎么写,谁知这是最后的晚餐。吃完饭,父亲说有一件事要对我说,他看了一眼母亲,母亲点点头。他说,他和母亲已经离婚了,早上办的手续,母亲把我揽在怀里,她搂着12岁的我的肩头,眼泪飞快地流了下来。父亲说,离婚是我们的事,你是我们的女儿,这个不会变。后来…  相似文献   

6.
咱爸咱妈     
说句实在话,我也很想我爸爸,可爸爸为了我们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去上班,我也不得不离开温暖的家而去过集体生活。———江西省信丰县九渡中学初三(2)班赵晓琼(341600)忘不了母亲的“唠叨”,忘不了母亲的“吝啬”,忘不了母亲的“不通情理”,更忘不了母亲的“连珠炮”……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幸福,母亲用她的行为呵护我,激发我———这只未出巢的幼鸟。———江西省铅山县陈坊乡颖颖(334504)我的爸爸是一个工人,每天早出晚归,回来还要检查我们的作业。哥哥的作业做对了,爸爸就给他奖赏;而我做对了,爸爸却不屑一顾,连句鼓励的话也没有。我觉得爸爸…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     
关于我的母亲,我写的不少了。20年代初期,在美国写《寄小读者》时写了她;30年代初期,她逝世后,我在《南归》中写了她;40年代初期,我以“男士”的笔名写的《关于女人》这本书中写了她;同时在那时候,应《大公报》之约,再写《儿童通讯》,在“通讯三”中又写了她。这些文章在《冰心文集》中都可以找到,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我想,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母亲离开我已经57年了,这半个世纪之中,我不但自己做了母亲,连我的女儿们也做了母亲。我总觉得不但我们自己,也还有许多现代的…  相似文献   

8.
感悟母爱     
在我的家人中,我最亲近的是我的母亲,但是最难了解的也是我的母亲。因为母亲的心、母亲的爱太博大精深了,它是圣洁的,它又是深沉的,值得我们做儿女的细心品味。  相似文献   

9.
男孩和我住在同一小区,他却有着不幸的童年.他幼年丧父,母亲又是残疾人,走路一拐一拐的.于是,他似乎注定要成为被我们这群顽皮孩子所欺负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妈妈好 "野"     
只要提到"母亲"一词,我们总是将"伟大"、"善良"、"无私"、"奉献"、"母爱"等等光辉而又令人尊敬的字眼联系起来,在我们眼前闪现的,也是一个个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形象。学生们写"母亲"主题的作文,更是要将前面提到的那些词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算是一篇合格的作文。对于母亲,非得如此才能称得上是母亲吗?对于作文,也非得这样写才能行吗?身为母亲,她在给予了我们生命之后,非得再用辛勤、操劳等付出才配得上这一名称吗?在五月--这个"母亲节"的月份,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和深爱,组了这些"另类妈妈"的文章,这是妈妈应有的本色,因为她们也是"人"。--聂闻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条件,还有就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严"和"细"上.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父亲发了工资交给母亲后,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粮店把我们家所有人每个月的口粮米买回家--母亲说,有了粮食一切都高枕无忧了,这是关系我们不再挨饿的头等大事.现在我还清晰记得,去粮店买米时,母亲一只手牵着我,另一只手拿着"口粮簿"--那是我们城市人才有的供应粮食的凭证,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我的哥哥和姐姐,有人拿米袋,有人拿扁担,一个个屁巅屁巅地跟在后面.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缸罐     
正居住在山背后的外婆家,是我们那山前山后小有名气的"缸罐世家",祖祖辈辈都会做缸罐,一直传承至今。母亲嫁到我家,缸罐手艺自然也跟着母亲来到了我家。自从有记忆开始,我就望着母亲做缸罐长大。那时的我刚好高过母亲的膝头,看见母亲做缸罐,认为是很好玩的事,总会在母亲和泥巴、做缸罐时,多脚多手去捣乱。无奈之下,母亲只好用裹被强行把我捆背在身上,继续做缸罐。  相似文献   

14.
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朴实.她比所有普通人更普通.人总是容易把眼睛盯在别处,而忽视眼前的.于是.便也容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希望我的觉醒不会太晚.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没人看家……去吧!你们快去!"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实事求是"?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爷爷的生活名言,也是我的回答. 在现在的社会中,能做到"实事求是"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三点是人应该做的,但是很多人不会充分地把握,把这三点融于一身."实事求是"犹如一幅画,是美丽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则像我们作画时用的纸、笔、颜料,要想构成一幅美丽的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验和培养女儿的应变能力,一位母亲带着女儿逛街时故意将其"丢失",女儿号啕大哭,满街找妈,而那位母亲则悄悄躲在附近观察.这是发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石路上的一幕.这位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支持、反对的都有.某晚报对此事还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版主:母亲节就要到了。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最值得尊敬和感激的人。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你想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呢?大家都来晒晒母亲节计划吧!幼稚诠释了我的青春:每星期回家,妈妈都费尽心思为我做好多好吃的,这一次我决定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次饭,让她知道我可以照顾她了。划过夜空只留回忆:我也想为妈妈做一顿饭。我并不是一个听话  相似文献   

18.
前日,上街买鞋。售货员递给我一双皮鞋,我问:“这是41码吗?”售货员解释:“这是美国码,相当于中国的41码。”回到家,换下新皮鞋,穿上母亲为我做的布棉鞋,脚竟有一种被解放的舒适感。母亲为我做了38年的鞋了,却从来都没有标过码。从懂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母亲在我们村做鞋是有名的。每到雨天,或是夜晚,总有一些我认识或  相似文献   

19.
Q:我是职高三年级的学生,无论从身高、体重还是年龄上,我可都算是“大男人”了,虽然也有几个“铁哥们”,但感觉我们之间并不是“铁磁”,他们还总说我树敌太多,我怀疑他们在嫉妒我。就说一周前和2班的那场足球比赛吧,我已经“梅开二度”了,对方的后卫在禁区里铲倒了我,应该罚点球的,但我的铁哥们也同意“裁判”的判罚,却说我假摔,还劝我算了,居然替人家说话,真让我生气。说真的,当时要不是我涵养大,真想揍那哥们一顿。现在越来越觉得朋友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了,为这事我感觉很气愤,也感觉很无望。再有就是现在我和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平时父母对我很好的,尤其是母亲,对我很细心,我学习很紧张,像整理房间、洗衣服、换床单被褥的活都是母亲干的,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父亲总说母亲惯着我,还总是无故地指责我长不大,不知道心疼母亲。父亲老是为母亲打抱不平,难道他也在嫉妒我吗?不知道这些烦恼是他们故意烦我,还是我真的有问题了,因为我觉得我的烦恼越来越多了,雨露能帮帮我吗?  相似文献   

20.
一顿午餐     
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明天,就看我们今天有着一些怎样的孩子。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进城来,你若能陪我去某处吃饭就太好了。你的姨妈:娜迪亚娜迪亚姨妈是我母亲的姐姐,母亲生病时,她就把我当做子女照顾。她对我们要求很严,但从不做愚蠢的限制,只要求我们不影响他人,对自己也没有危险,我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相信她相当富有,可是她却居住在乡村的农舍里,只有一个女佣照顾她,帮她料理家务。一年中她进城一两次,买衣服或者是看表演。这次是我上大学一年级时。我父亲有一个大家庭,我每月只有5镑钱做生活费,这本该够用了,可是我却时常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