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自行命题,命题者在作文题的设计上别出心裁,从形式到题意都力求新意,体现了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精神.例如2004年"选择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2005年"根据对两副图的联想和感悟,联系提示文字写一篇话题作文";2006年"在三个话题中任意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都给全国语文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2.
"材料作文"题是提供"材料"——文字或图片等材料的一种命题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规避"猜题"性的优势,这类文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每年都少不了"材料作文"。写好"材料作文"是备考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材料作文"通常有以下三种:一、纯"材料作文"试题;二、"材料"+"命题"。比如,"材料"有关爱的名言或精短有启发性的故事+"命题""爱的传递";三、"材料"+"话题"。比如,"材料"+"话题""感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而国外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虽然说教无定  相似文献   

4.
阿Q触“网”     
编者推荐:此文提供了故事新编的经验——原有人物在新时期出现分化。其他的人都"跨入了网络时代";只有阿Q还生活在当时的"未庄"——他的革命对象还是"赵老太爷和假洋鬼子",即使触"网"也还是"借了顶毡帽赴约",嫌弃"吴妈脚太大"!从而针砭"思想落后形势"的现象。此文可变格用于"与时俱进"材料作文:强化对小D等人物新生活的描述。标题变为"小D的网络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小说《叔叔的故事》的解读,总结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心态,揭示文本隐含的深刻内涵,展示作品人物的复杂心理,试图在王安忆小说特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全文着重从三个独特的视角体察《叔叔的故事》的小说特质,即"使命感"与"宿命论"——创作心态的复杂交织;"思想"与"物质"的重合——文本中隐含的"故事";人与自己的抗争——小说人物心理发掘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从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时事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有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时事热点,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书信消失”材料作文、山东卷“对孙中山名言的感悟”材料作文、北京卷“铁路巡视员老计”材料作文、江苏卷“忧与爱”命题作文,2013年高考全国卷“年轻人归还手机”材料作文、新课标卷Ⅱ“同学关系”材料作文、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材料作文、山东卷“《咬文嚼字》为作家挑错”材料作文、江西卷“中学生有三怕”材料作文、广东卷“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不同态度”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全国卷“农民工老王当陪检员”材料作文、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项目引发的争论”材料作文、北京卷“北京的老规矩”材料作文、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材料作文、安徽卷“演员该不该改剧本台词”材料作文、天津卷“假如有一种智慧芯片”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时事热点的试题。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故事化"是一个有待构建的命题。本文从作文教学"故事化"的视角出发,通过"事感""事意""事性"三个层次,分别阐述了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确定、学生写作能力的驱动机制和作文教学"故事化"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师要教给学生"点金之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开启作文新语态。结构"点金"——篇章安排要"顺眼";道义"点金"——情感表达要"亮眼";段落"点金"——重点章节要"抢眼";字词"点金"——词句颜值要"养眼"。  相似文献   

9.
作文时,写入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汪克谦 《初中生》2006,(5):58-59
近年来,大语文教学要求将"四大名著"推向中考的前台,"四大名著"类试题愈来愈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其命题的类型主要有四类:作者类、人物类、故事类、故事与人物结合类.  相似文献   

11.
作文应该以个性化的特点去感染读者,进而产生心与心的共鸣。为实现一"花"一"世界"的目标,让作文富有个性,教师应从四个方面去努力:叙事的"情境化";写景的"微焦化";修辞的"故事化";遣词的"雅语化"。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的作文总离不开写故事。既然是故事,一定会出现故事中的有关人物;既然有人物,那么人物就一定会开口"说话"。"言为心声",没有人物的语言,就没法借助语言展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鲜明、全面的个性及品质。可见,在作文中写入人物的语言是何等重要。一、笔下人物为何"不会说话"把人物说的话用具体的文字描写下来,看似很容易,其实却有很大的学问:什么时候有必要把人物  相似文献   

13.
《出彩作文》在全国教育界首先提出"出彩作文"的理念——"作文有了科学的要求";在全国出版界首先推出"升格作文"和"变格作文"专栏——"期刊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教育革新》2008,(1):35-36
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我们发现现行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封闭型教学,即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内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儿童语言个性;"结构模式化"——用公式化的章法套写作内容;"人物、事件虚构化"——虚造人物形象和实践,移植情节;  相似文献   

15.
写好作文是初中学生的一大难题,老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人物刻画、语言结构和象征意义三个方面来充实作文内容。人物刻画可以从细节上把人物写"活";语言结构安排的合理,可以给作文增强结构感;运用象征意义的手法可以是作文含义更加深刻,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特邀嘉宾刘亚平:中学语文教研员、益阳市中考命题人 本刊记者:刘老师,您好!您是湖南省资深中考命题专家.请您结合近年来中考作文的题型特点,给参加2013年中考的孩子们作一些介绍. 刘亚平:好的.中考命题是很有延续性的,看看2012年湖南各地的中考命题,就可以大致把握2013年的命题方向.我收集了13个市(州)的18道作文题目,发现话题作文正在淡出历史舞台,18道题目里,只有湘西卷的"我理想中的学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也消失不见了,今年没看到一题;命题作文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扩张,已坐稳江山.今年90%以上的考区,都是采用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和半命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这三个特点为中考考生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故事新编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有趣、生命力很强的文学体裁。人们非常熟悉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就是这种文学体裁的典范之作。所谓故事新编,就是以文学名著、历史传说、寓言故事为蓝本,重新编述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故事新编的特点:1.一般把文学名著、历史传说、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作为文章的主人公。2.故事情节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难点。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带来的后果是: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2.学生不会积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因为教师有  相似文献   

19.
回首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我们发现创 新已经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联想、想象成了"故事新编" 话题作文给了考生很大的再创造空 间,确有不少考生利用话题作文命题条件 宽泛、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将思维的触角 延伸到名著、历史及传说中,以全新的视 角,用故事新编的手法对人物、故事予以生 发改造,对话题的内涵作出了独特而新颖 的解释。1999年出现的《唐·吉诃德新传》及 《爱因斯坦复活之后》是此类写作手法的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新材料作文在全国各地的高考命题中渐成主流趋势,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就作文题型而言,新材料作文可谓丰富多彩,而以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作为"所给材料"则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因而如何写好故事型新材料作文,就成为了高中写作教学的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故事,简单地说,可以分为真实和虚构两种。"真实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