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体式华丽转身。虽然开放、灵活的新材料作文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展示丰富的写作才情,但从议论文文体写作情况看,从蝴蝶的角度切入的“美丽的蝴蝶,煽动了生态的翅膀”这一关注生态问题的最佳立意却成配角,全省70%的考生从蜡烛角度的“小大之辩”立意成主流:“小大之辩”这一立意可谓撞车惨烈。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多学生青睐于使用口诀法来求解: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口诀中的"同大、同小、大小小大、大大小小"这四种情形,简化为"同大同小、一大一小"两种情形,即"相同、互异",并由此将口诀改进"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取中间,取好中间后检查."同时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逍遥游的涵义却扑朔迷离.通过对"小大之辩"的辨析,可以看出,小大二分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逻辑原点.从这一原点出发,<庄子>一书,尤其是庄子亲著的内七篇,从创作方法到思维模式无不贯穿这一逻辑特征.因此"逍遥游"分小逍遥和大逍遥两种境界实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首先对"逍遥游"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游"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是"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三境界。达到三境界,就最终达到了"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希望通过对"逍遥游"的阐释,让人们解除心灵的羁绊,重新找回内心自由而宁静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先秦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小大之辩"思想出发,简要分析了庄子哲学的自由和逍遥的精神,阐明了庄子哲学的超越精神和达观态度,指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思想是顺应自然之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小小的幸福     
我认识小小已经很长时间了.究竟有多长?小小道:"比一根面条还长."我没有说话,暗想:小小的时间像面条一样软.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走进小小住的白房子里.小小躺在床上,我走到床边.小小突然问:"外面的芍药开了多少朵?"我说:"47朵."小小喃喃自语:"比昨天多了6朵.难怪早上的空气这么甜,就像一条蜜的小河在流啊流的."我问:"有声音吗?"小小偏头想了想,然后降低了声调,说:"没有."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当今,欧美发达国家把"舌头、金钱、电脑"并称为世界三大法宝.可想而知口才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技校生毕业后将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这就不能忽视口才的训练.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常有同学对自己的口才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影响了自己口才的发挥.其实,能说会道既是知识的积淀,更是良好心态的调整,因此,我们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努力调整心态,就可以放飞口才.  相似文献   

8.
大干世界,水无处不在.水至柔至刚,至情至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中国文化中的"水",是智慧的化身,是美德的载体,是忧患目光沉淀之所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千百年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的滋养下,在孔夫子等若干文人的吟哦之后,华夏民族才有了今天的郁勃生机,流淌着水的雍容、大度,水的缱绻、多情. 四川卷的高考作文,和"水"有关,就和中西方哲人厚重的哲学思考有了关联,也就使这一则作文题呈现出独有的文化魅力.但如果仅仅从"水"的内涵出发,去写"水"的意义和价值,审题却是有失偏颇的.从作文题目的性质看,这是一则以现代诗歌为材料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也就是说,这是一则诗歌材料作文题,诗性的语言和结构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在的文化意蕴和哲理蕴藉才是诗歌要传达的内容.因此,要写好这篇作文,需要注意诗性与理性的结合,这一倾向,既注意了高中生富有激情的诗意的年龄特性,也体现了对高中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彰显了命题人富有远见的负责任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试题] 古语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人以说"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在你身边,小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家一户,大至团体、社会、国家,都可能引发你发现美、欣赏美.请你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立意自定,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马面 《语文新圃》2008,(4):34-35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盛教授的文章<提不出问题是个大问题>.所谓提出问题就是提出疑问."有疑处方无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个没有疑问的人,事实上到处都是疑问,只是自己还不知道罢了.就此而言,"提不出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盛济民《不可忽视这个"小节"》一文,力排众译,把"不羞小节"视为动宾结构中包含动宾结构,译解为"不会因轻视节义的行为感到羞愧",其实是没有根据的. 《史记·鲁仲连列传》之《遗燕将书》中,鲁说:"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他指出管仲有三项过错:"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并进一步分析:"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伸)于诸侯."他抓大弃小终于"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霸)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战国策·齐策六》).鲁在信中总结说:"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而是甘愿"去感忽之怨","弃忿悁之节",以"立终身之名","定累世之功".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东风舞动的人文大旗,使阅读教学的视野和品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阅读教学是精神家园的建设","全人格培养才是阅读教学的旨归","营造'书香人生'的阅读教学","走进情感为之温润、心灵为之舞蹈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耳边总能响起的是钱学森之问的洪钟大吕般的声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艰深的课题连温总理都被刺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相似文献   

14.
"饿"="我","滴"="的",出自《武林外传》佟掌柜之"名言",实为陕西话;"高烤官"也就是诸位考生了.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大多学生青睐于使用口诀法来求解: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口诀中的“同大、同小、大小小大、大大小小”这四种情形,简化为“同大同小、一大一小”两种情形,即“相同、互异”,并由此将口诀改进“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取中间,取好中间后检查.”同时笔者发现,对于某些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5,(9):85-91
荀子十分重视言辩思想,提出"君子必辩",其中不仅讨论了君子之辩与小人之辩的不同,还涉及论辩之技艺、辩说之困难等具体方面。在"君子必辩"的同时,荀子还言"虽辩,君子不听",认为言之不当礼义时莫若不语。在重视言辩的同时,荀子又说"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这一论断超越言辩而直指言辩主体自身的德行,从而与"虚一而静"等命题一同突出了修德这一面向。从"君子必辩"到"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荀子讨论"言辩"的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冥冥默默,这个大的趋向也暗示着,为学之关键仍在于学以为己。  相似文献   

17.
申作郁 《现代语文》2005,(11):118-119
话题作文思维开放、内容多样、形式灵活、行文自由,因此话题作文一经横空出世,便受到极大关注,我们学习它、使用它、研究它,其影响之深广,生命之持久,远非其他作文形式所能比.话题作文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引出写作话题,帮助考生快速理解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则空间广阔,考生自主性强.因此2005年山东高考语文考卷继续采用话题作文,圆满完成了当年高考的选拔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许多古代典籍著作中都应用了辩证法来对思想进行诠释与表达。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就有很多的辩证思想,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小大之辩"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它为中国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大之辩"也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辩题。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角度对撞',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沟通'.考生与父母,虽然二者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如果缺乏沟通,隔膜或矛盾一旦产生,势必影响到整个家庭氛围甚至考生的学习.这不,老吴和小吴就陷入了困惑中."  相似文献   

20.
以全新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蜡烛从点燃到稳定燃烧时,火焰呈现先小→大→再小→再大的变化过程,蜡烛外焰的锥底部位比外焰顶端部位更具稳定性.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观察石蜡蒸气以及燃烧的过程,解决了如何得到"修长"的蜡烛火焰、如何点燃没有棉线的蜡烛、罩有烧杯的蜡烛火焰一定是从高→低逐个熄灭、蜡烛燃烧如何形成深陷的凹槽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