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372份中国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区域经济水平、产业集聚程度以及企业内部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行业整体水平而言,内部能力要素包括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以及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外部环境要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产业集聚程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整体上不显著,但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对服务业无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立足我国当前制造企业产品创新团队使用的普遍性和绩效提升困难性的管理实践,以企业层组织结构特征四维度为解释变量、团队层知识整合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影响产品创新团队绩效的跨层次概念模型,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我国83家制造企业326个产品创新团队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跨层次分析.研究发现:组织结构特征各维度均对产品创新团队绩效产生跨层次影响;团队层知识整合能力在组织结构集权化程度、柔性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扁平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规范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力  刘敦虎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9):169-176
重点探讨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利用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测度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检验教育资本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研发投入度等相关因素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排除区位优势、历史积累等控制变量的影响外科技服务业集聚度对产业升级存在显著影响,且存在时空和区位上的差异.因此,我国未来产业升级应根据各地区特点制定差别化政策,着力提高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外部组织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产品创新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组织间信息分享、关系协调及共同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都有正向影响,产品创新程度对组织间信息分享、关系协调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而对于组织问共同参与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赵静 《科技与管理》2021,23(3):26-33
阐述了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产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机制,探讨市场化进程和政府干预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使用2011—2016年中国制造业省级数据来进行面板回归,结果印证了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并经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政府干预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这些发现具有重要政策含义:在产业集聚程度较低阶段,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能较大程度地推动创新;当集聚过度而损害产业创新绩效时政府应积极干预,控制产业创新绩效降幅.  相似文献   

6.
姜铸  李宁 《科研管理》2015,36(5):29-37
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中介变量,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西安地区制造企业的181份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创新与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服务创新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在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B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B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钊  苏秦  宋永涛 《科研管理》2008,29(1):41-47
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质量管理实践对质量绩效、创新绩效和企业绩效的影响途径,分析了企业的行业类型、行业竞争程度等背景变量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本文使用陕西省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调研数据,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管理实践并不会直接改善企业绩效,而是通过质量绩效和创新绩效间接地正面影响企业绩效;同时,行业竞争程度的变化会影响质量绩效、创新绩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发生作用的.研究目的有三个:第一,探讨产业聚集即生产行为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多样化溢出、专业化溢出以及竞争等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影响程度如何?第二,区域范围内研发行为的多样化、专业化程度的不同是否也会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影响?第三,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单调递增的吗?是否存在最佳聚集程度?以我国医药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多样化、竞争对创新有正面影响;研发行为的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就业密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就业密度达到600人/平方公里左右时人均专利拥有数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U型,区域人口总规模在达到6 000万人以前随人口规模的扩大区域创新绩效不断下降,以后随人口规模的扩大区域创新效率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运用科技服务业和服务创新过程及绩效理论,探索影响科技服务业创新绩效的关键阶段与环节。在对67家科技服务业企业开展实证调研后发现,科技服务创新的概念阶段,尤其是其中的新思想产生环节与概念开发环节对服务创新绩效至关重要。而服务创新的开发阶段与投入阶段的部分环节亦通过影响概念阶段进而对服务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最后,基于创新过程视角提出科技服务业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重要举措,对国际国内双循环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义明显。文章以获批创新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9年中国地级市与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来系统研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地方产权保护在政策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我国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规模,并且试点政策具有时滞性和长期动态性;(2)就影响差异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3)法律治理程度和公众保护意识等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是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关键渠道;(4)基于创新意愿和政府距离的政策再评价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可通过增强地方产权保护来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行为,从而助推服务业企业绩效提升。同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绩效的正向效应集中在政府方圆40%分位数距离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