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林早期哲学的最高原则是同一性原则。按照这个原则,他构造了自己的同一哲学。同一哲学之作为一个体系,包含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两个部分。自然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把客观的东西设定为第一位的前提下,从客观的东西引申出主观的东西,即要表明自然是与理智同一的,客体就是主体,先验哲学则是把主观的东西作为第一位的,试图从主观的东西出发引申出客观的思想,即要说明理智或自我的实在性,说明自我同自然具有真正的同一性,主体就是客体。谢林的同一哲学在由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用理智直观来界定绝对同一体的做法遭到黑格尔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谢林早期哲学的最高原则是同一性原则。按照这个原则 ,他构造了自己的同一哲学。同一哲学之作为一个体系 ,包含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两个部分。自然哲学的主要任务 ,是在把客观的东西设定为第一位的前提下 ,从客观的东西引申出主观的东西 ,即要表明自然是与理智同一的 ,客体就是主体 ;先验哲学则是把主观的东西作为第一位的 ,试图从主观的东西出发引申出客观的思想 ,即要说明理智或自我的实在性 ,说明自我同自然具有真正的同一性 ,主体就是客体。谢林的同一哲学在由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他用理智直观来界定绝对同一体的做法遭到黑格尔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谢林哲学是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古典唯心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上继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下开黑格尔客观唯心论的先河,对于德国哲学革命和唯心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唯心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虽然是谢林早期创作活动的产物,但它最系统、充分地阐明了谢林的哲  相似文献   

4.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是贯穿整个德国先验哲学的一根红线。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在各自本体论的基础上,围绕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都没有真正解决好二的统一。马克思抛弃了先验哲学的唯心论体系,吸取了其合理内核,在社会实践上真正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5.
哲学大师黑格尔曾对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做过这样的评价:“康德哲学中缺乏思想性和一贯性的地方使得他的整个体系缺乏思辨的统一性,这一缺点为费希特所克服了.”费希特是怎样克服康德哲学的缺陷的?又是怎样为后人铺平发展道路的?这显然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为此本文想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考察一下费希特哲学体系中辩证法思想,以求得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费希特知识学的基础和核心是“自我”,费希特知识学就其特点来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费希特对自我积极实践性的颂扬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肯定了实践的作用,尽管其强调实践是认识领域内的实践,还是为哲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康德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对人类理性进行批判的审查,以发现和规定人类理性的源流,范围和界限,建立一个有关理性主体的自身所具有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康德认为,哲学乃是“有关人类理性的终极目的的学科”;他的批判理性学说或者说“先验哲学”,乃是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理性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这就是東德认识论中的本体论思想。这一本体论无疑是关于人的先验理性本质的理论,康德名之为“纯粹理性”。这个纯粹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知的超验本体,但这又并不妨碍它全面发挥先验主体性的功能。康德哲学的这个思想体系,是靠他的“思辨理性”作准备,立足于他的“实践理性”,最后在他的“判断力”中得以完成的,本文着重阐明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此外还要对康德这个独特的“纯粹理性”的功  相似文献   

8.
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经历了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行动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的“自我”的逻辑发展过程,并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最高、最抽象的同一。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历程,实际上就是德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史;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意味着整个思辨哲学的解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本质之处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以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呈现出“先验自我”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9.
(一) 众所周知,在德国哲学传统中,自波墨提出“神之直观”起,就开始了直观与推理两种认识路线并存且相互补充的局面。康德对两种知性的区分,便标志着上述局面的确立。费希特进一步发展了康德关于“直观的知性”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智直观”学说,从此,“理智直观”便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经过谢林的改造,使之更具有神秘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康德是德国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双重鼻祖。费希特的“理智直观”和谢林的“艺术直观”便是对康德认识论的两种不同改造的尝试。前者继承了康德认识论中的理性主义,后者则歪曲发展了康德认识论中的非理性因素。黑格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判断力是连接自然和道德的桥梁,他一方面希望以启蒙精神克服新教信仰,另一方面将新教的先验唯灵论精神吸纳到自己的理性精神中来,将新教精神转化为自己哲学的合理内核。康德的自然和道德的分裂的原因就是启蒙理性精神和新教信仰的分裂,他最后将二者统一到有强烈新教精神的先验唯心论中来。康德在理智上是一位启蒙理性精神的实践者,在情感上往往是反对自己的启蒙理性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从康德的不可知论、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谢林的客观唯心论到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演变,都没有真正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利用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克服其局限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真正使思维和存在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谢林的思想体系中,艺术理论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谢林把艺术视为真正的哲学,是理智追求的目标,也是洞察宇宙及人生的最佳工具。艺术是天才的作品,具有一种消除无限对立的神奇功能。艺术既为科学和哲学提供了诗性基础,也是超越现实通达理想世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个体知识”(Persona knowledge)这一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1-1976)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波兰尼认为,在现代文化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于将“知识”概念理解为“普遍的”、“客观的”、“非个人”的理智产品。这种传统的知识观以主客观分离为基础,把热情的、个人的、个性的成分从知识中清除。他指出:“通常  相似文献   

14.
乌申斯基     
康士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3—1870),俄国十九世纪著名教育家,被称为“教师的教师”。184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一生除有五年担任小官吏,其余时间基本上是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乌申斯基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和渊博学识的教育家。哲学上他由早期的唯心论转向唯物论。政治上欢迎农奴制的废除,要求“毫不犹豫地把国民教育交给国民自己”。他认为全面研究人、了  相似文献   

15.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17世纪英国的国务活动家、廷臣,在哲学、史学、法学、文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荦不凡的建树。作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结束了以神学为依归的经院哲学的旧时代,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仆人和解释者”,“为了控制自然必须服从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创立了近代归纳法,他想把经验与理性统一起来,提出了“经验──理论──经验”的公式,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开辟了新的认识途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称弗·培根为“英国唯物主…  相似文献   

16.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他以自我为出发点的思辩的知识学体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他哲学思想的另一层面,即关于人性的论述似乎还重视不够。其实,费希特这方面的理论遗产也是很丰富的,有价值的。恩格斯于百年前就说过:“我们德国社会主义者都以我们不仅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而且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而感到骄傲。”(《马恩选集)第3卷,第378页)这里面当然也包含着费希特人的哲学在内。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家康德的理论精深,体系庞大,充满矛盾,但却很富有启发性。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那封闭的先验唯心论思想体系。康德本无意于艺术,而且也从未光临过当时一些主要的艺术中心。他转而研究美学问题完全不是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困扰着他,而是因为他完成《纯粹理性批  相似文献   

18.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一大代表。从总体上说谢林是个理性主义者,可是在他的美学体系中,却透露出非理性主义思想的萌芽。谢林非理性思想的形成,有其现实基础。谢林原本就颇具诗人气质,与浪漫派的接近促使他更靠近非理性主义;而与卡洛琳娜的相爱相离,又让他不自觉地远离理性走向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98页)和“俄国的伟大的学者和批评家尼·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页),在哲学上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以前的最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学说,是当时俄国的最杰出的哲学家。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前导。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贵族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极力宣扬唯心主义,反对唯物主义,以维护沙皇专制制度,反对民主革命,坚持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思想体系。在这种现实的条件下,要把民主革命推向前进,就必须批判唯心论,坚持唯物论;不批判唯心论,不宣传唯物论,就不能把革命向前推进一步,更不能使群众感奋起来,进行改  相似文献   

20.
由于谢林在哲学体系和方法上坚持理智直观,所以,他的论述方式明显脱离任何概念性叙述。尽管谢林为建立客观辩证法做出了贡献,但在方法论上却因理智直观而停留在辩证法的大门口。他的理智直观思想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第一次理论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