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前不久,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揭晓了2016年度世界科幻雨果奖,我国"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小说《北京折叠》获得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获得这个由世界科幻协会设立的在全球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幻文学大奖。写作有治愈作用常常有人用"年轻""温柔""诗意"等词汇描述郝景芳,许多网友也感叹"她随便拿出一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第一部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雨果"奖是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一项科幻文学奖,是为纪念科幻文学的先驱雨果·根斯巴克而设立的,它和"星云"奖一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两大科幻奖。科幻小说已不仅仅是令科幻迷津津乐道的"小众"文学作品,而是跨越文学与科学、幻想与现实,尤其是硬科幻,即以各类科学为基础进行推演,探讨未来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科幻作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月23日,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也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在小说里,三体叛军通过"三体"游戏向社会传播三体文化,游戏玩家们则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躲避乱纪元、预测恒纪元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背景8月23日,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荣获2015年科幻文坛大奖"雨果奖",这被称为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也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殊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用到了大量的物理学设定。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先生在不久前出版的《三体中的物理学》一书中,对这些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虽然有些内容不乏艰涩,很烧脑洞,但其中自然科学知识的ABC,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者来说也很有必要了解。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点击日前,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幻大奖雨果奖在美国颁出。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奖,被业界称为中国科幻值得纪念的一天。作为责编、最早发表《三体》的《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姚海军表示,在这样中国科幻历史性突破的一天,仍然看到当下中国科幻创作存在忧虑,主流作家群体还比较弱小。刘慈欣在获奖之后表示,这次获奖有幸运的成分,所以还是保持平常心为好。昨天,刘慈欣并未前往颁奖现场,作为《三体》译者,美籍华裔科幻  相似文献   

6.
正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大奖。其中雨果奖是为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为"世界科幻协会"根据爱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科幻小说奖。北京时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举行。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北京折叠》获得中短篇小说竞选单元奖,是继2015年刘慈欣之后  相似文献   

7.
正人物简介:王晋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迄今已发表短篇小说87篇代表作有:《生命之歌》《天火》《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拉格朗日坟墓》《三色世界》《义犬》《豹》《解读生命》《生死平衡》《养蜂人》《水星播种》《最后的爱情》《少年闪电侠》等。截至2014年,共获得18次全国科幻银河奖。2013年获"大白鲸世界杯幻想儿童文学奖"的特等奖。此外还获得过世界华人科幻大会星云奖2010、2012  相似文献   

8.
<正>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与刘慈欣等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他希望大家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高扬理想和科学旗帜,创作更多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科学正能量。今年8月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中国科普科幻界深受鼓舞。座谈中,大家就繁荣科普科  相似文献   

9.
<正>上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民幸福梦,也是科技腾飞梦。科普科幻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展现中国梦,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和特殊价值所在。刘慈欣同志创作的《三体》荣获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这是中国科普科幻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科普科  相似文献   

10.
正王侃瑜,青年科幻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专业,2014年在《萌芽》杂志连载科幻作品《云雾2.2》,2015年创作《重返弥安》参加"彗星科幻"国际短篇科幻小说比赛并获优胜奖,小说见于《收获》《萌芽》《上海文学》《香港文学》《科幻世界》《南方人物周刊》等,多次荣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并被刘宇昆、胡绍晏等人翻译成英语收录于美、加等国的选集,现出版有个人小说集《云雾2.2》。王侃瑜是一位从科幻迷中诞生的科幻作家。她是上海科幻迷组织"科幻苹果核"的发起人和核心成员,在进行创意写作硕士学习时才开始正式的科幻创作。  相似文献   

11.
正时光如梭,转眼已到阳春三月。春节期间最火热的事件当属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口碑票房双收,2019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流浪地球》必将是中国科普大事记里不容错过的一笔。《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亚洲首个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多,引发了一股强烈的科普热潮。众多媒体发表了相关主题的文章,如"讲给孩子听的《流浪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专家解读《流浪地球》中的科学奥秘""深度解析《流浪地球》中的科学知识""《流浪地球》中的科学故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一部《三体》刷亮了科幻世界。尤其当8月底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消息传来,一时间,《三体》风头无两。当人们在谈论《三体》的时候,里面那些有趣的物理设定也被挖掘了出来,智子、水滴、二向箔、思想钢印等超级神器会不会出现在未来世界?恒星、星系、黑洞、时空,茫茫宇宙中,到底还有多少未知?从某种程度上说,《三体》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科幻之父”郑文光.于1954年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并用精确的科学术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康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他是迄今为止惟一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他注重把精力放在预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上。他说.“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欢乐、痛苦、爱情、挫折、胜利、斗争……”晚年.他亦用科幻来抨击人性中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本土科幻小说以来,台湾作家在科幻文学方面的努力令我们瞩目。本世纪初,为鼓励、促进中文科幻小说创作,台湾设立倪匡科幻奖;2011年2月,为推广华人科幻文化,中华科幻学会在台北成立。从本期开始,我们与中华科幻学会携手台湾科幻作家,为广大读者陆续奉上引人入胜的台湾科幻佳作。本期刊载的,是出版了近百万字奇幻作品、并连续两届获倪匡科幻奖的著名作家李伍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2017中国科幻大会在美丽的蓉城开幕了。我代表中国科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本次大会的科幻作家、科幻产业者、"幻迷"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科普科幻工作的海内外朋友们,向为本次大会提供大力支持的  相似文献   

16.
<正>《今日科苑》自2016年5月推出科幻栏目"微型科幻小说"以来,吸引了许多科幻作者投稿,刊登作品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认可。为了鼓励和发掘更多原创科幻小说作者,《今日科苑》将与蝌蚪五线谱网共同举办第六届"光年奖"原创科幻小说大赛。大赛于2017年4月6日正式启动,获奖作品将获得主办方奖励,欢迎广大科幻爱好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7.
正赵俊,男,1983年9月30日出生。目前就职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任助理审判员。业余爱好写作,笔名桂公梓,2011年出版反映法官生存状况的长篇小说《决不妥协》,另著有科幻短篇小说《绝密:金陵12区》,并凭借该小说获得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正式的获奖篇名为《金陵十二区》)。2015年10月18日晚,第6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其中赵俊获得最佳短篇小说奖银奖。此前,他刚获得了银  相似文献   

18.
科幻小说作家总是有丰富的想象力 ,有些人甚至掌握真正的技术知识。欧洲航天局现在想对这些人的技术知识加以开发。他们已请伊韦尔东一家名为“来自别处的房屋”的乌托邦博物馆就未来对科幻作品中的技术加以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家博物馆有一座收藏了 4万本科幻书籍的图书馆。博物馆馆长、欧洲航天局“科幻小说创新技术应用于外层空间”项目负责人帕特里克·居格说 ,这项研究还将包括对连环漫画和《星际旅行》等电影的利用。在与现实有明确联系的科幻作品中 ,居格列举了金·斯坦利·鲁宾逊创作的《火星三部曲》。这部作品描绘了如何把火星…  相似文献   

19.
郑文光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科幻小说之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即本刊)编辑、《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1976年他到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史研究。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发表在《科学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4-I0005
<正>[导读]事实上,如今量子技术已经从实验室演示性研究迈向实际应用。读过科幻小说大师刘慈欣的巨著《三体》三部曲的读者,无人不对《三体2:黑暗森林》中描绘的一段未来太空战争的残酷场景印象深刻——地球人的基础科研因为被三体文明封锁,无法开发出量子计算机,在与三体人宇宙探测器"水滴"的首次接触中,人类宇宙舰队的传统弹道计算模式完全跟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