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龙崇龙是我国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特有文化现象,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哀牢地区广为流传的关于氏族起源的感龙神话,在汉族地区也广泛流传着各种感龙神话。本文就二者的异同及其内在的流源关系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
畲族服饰纹样作为本民族特殊含义的图腾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通过收集部分福建畲族服饰纹样实例,在题材内容、构成方式、色彩搭配、审美趣味等方面与汉族传统纹样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畲族历史源流,梳理其内在变化原因,论证了畲族服饰纹样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又与汉文化不断融合这一在审美上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歌对汉族《史记》《诗经》等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传说以及赋、比、兴基本手法与重叠的表现形式作了传承与创新。在传承汉族文学作品的同时,畲族歌手注重依据山区生活环境,让畲族民歌突出本民族生活地区的新亮点。畲族民歌对汉族文学作品的借鉴,使畲族民歌更加富有文学、民族、政治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露德的小说《月明珠》,是一部以顺德自梳女为主人公的历史传记小说。在小说中林露德大量运用了中国民间神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写。本文从林露德对《月明珠》中最重要的两个神话——"龙"和"观音"的运用与改写入手,分析其神话运用的独特性与其改写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内涵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赛特阿育》是彝文古籍,成书于明末清初,由汉族民间故事"董永传说"演化而来。讲述赛特阿育"卖身葬母","娶仙女"和"得志"等的故事。"赛特阿育的故事"是彝汉文化涵化的重要体现,《赛特阿育》成书的重要原因是黔西北"改土归流"后地方秩序的调适与重建。并因彝汉文化共同的"孝道"主题,使得"赛特阿育的故事"在黔西北彝区得以长久流传。  相似文献   

6.
侗族《救月亮》及汉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同为日月神话。试图从主人公设置、道具与主题、人物形象流变与语言三个方面,对侗族《救月亮》及汉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日月神话进行比较,以探究华夏民族心理特征的异同及其形成之原因。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汉族“日神文化”和侗族“月亮文化”传统,正是其原初生命感觉在古老神话中的折射,并进而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布朗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从施甸县布朗族关于"木老元"的传说,"祭龙""龙井""接五龙水"的习俗和滇西地区"九隆神话"的相关性,以及中国人的"龙"崇拜,可以看到一个滇西边疆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汉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的认同,在少数民族中布朗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8.
畲族至迟在隋唐之际就已经形成于闽粤赣边区,有鲜明的民族性格、文化特色和强烈的族群意识。随着客家先民大量入迁并与之杂处,受封建统治势力欺压和占统治地位的汉文化影响下,畲族被迫"汉化",族群意识削弱直至丧失。新中国建立后,畲族族群意识复苏。这种历史流变反映出了客家与畲族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妮娅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龙"母题研究》中指出,流传于云南少数民族的关于龙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其内容反映了几种较为典型的母题,如干旱赐雨、感生、化身变形、龙女报恩等,这些母题反映了少数民族在独特时期里生存和繁衍的现实状态,对大自然的认识以及人们的内心情感生活,体现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圣经》中存在大量的动物词汇,其文化内涵与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呈现4种关系。即英汉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基本相同,英汉文化内涵也大致相同;英汉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英汉文化内涵部分相同;英汉语对应词指示意义相近,英汉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英汉语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汉语中可找到文化内涵相同的其他指示词。《圣经》中的四种动物词汇蛇、羊、龙、狮子在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存在以上4种关系,比较它们的异同,能帮助我们顺利进行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福安畲族熟语主要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反映着畲族传统文化、体现着汉族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生活、生产经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志怪神话集,书中记载了多种多样的龙元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龙文化。在诸多龙元素中,涉及“龙形”神兽以及以龙命名的诸物,“龙形”神兽包括以龙为首和以龙为身的诸位山神以及纯为龙型的应龙和蛟龙;以龙命名之物包含神兽、山川河流以及动植物等。《山海经》中所表现出的龙文化是先秦、秦汉人民对龙的图腾崇拜与想象具现以及对力量与审美的双重追求。  相似文献   

13.
彝族史诗《梅葛》、《查姆》是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彝族中的两部重要的史诗,本文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对《梅葛》、《查姆》创世神话的神灵系统、创世神话的文化符号体系、创世神话的历史文化意蕴、创世神话的展演语境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这些神话要素的分析比较来探寻两部史诗创世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潮州广播电视大学石中坚副教授长期以来潜心于潮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前不久由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是他近来有关潮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畲族与潮州文化研究》介绍了潮州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并从潮州文化中,寻找它属于畲族文化的残留部分。认为潮州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畲族文化,而已经形成了的潮州文化,又反过来对畲族文化生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还记得《指环王》中戒灵骑着黑色的巨龙从天而降的震撼场景吗?在《霍比特人》中,抢夺了矮人财富的也是一只凶狠的巨龙。龙作为文明史上最悠久的神话形象,终于当了一次全球娱乐文化的主角,虽然是大反派。由于龙神话的源远流长,以至形成了所谓的龙学,我们不妨遵循龙学的基本设定,看看龙是怎么进化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意识的研究是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族神话《山海经》已经逐渐发展到了祖先崇拜的特定阶段,结合天帝崇拜到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与先民社会、祖先崇拜与巫医文化传承、祖先崇拜与中华文明互动影响这四个方面对《山海经》中的祖先崇拜进行探讨,为深化《山海经》祖先崇拜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在形象、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中国龙主要是正面形象,曾被奉为雷神、雨神,曾是帝王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看守财宝的怪物,凶狠、残暴、危害百姓,在《圣经》中它是与上帝作对的魔鬼,与中国的龙有本质的区别。"龙"与"Dragon"的互译最初是西方传教士所为,由于某些原因,这种误译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译妨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多数学者主张将二者分别用音译形式翻译。从长远来看,音译形式将更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与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文称汉语,人数最多民族的为汉族。因此笔者选取了与汉文化密切相关的"阿娇"典故作为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阿娇"、"金屋藏娇"等,但大多数人对"阿娇"典故的来源不是很清楚。为此笔者从典形、典义为脉络,对"阿娇"典故进行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是原始创世神话的哲学表述,它与陈地流传的创世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陈楚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东夷和楚蛮原始崇拜和神话遗存。作为一个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是通过神话获得名号。伏羲名号源于“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太极”或“太一”。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老子》和《易传》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可以看出,《老子》“道”和《易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审美向度,即审美的趋向、判断和评价。从《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对女性形象的品评和构建来看其长篇小说的审美向度是"真"、"妙"、"趣"。这既是汉族长篇小说的审美要求,又是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呼唤。可以看出,《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行侧墨批是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蒙、汉文化相互接纳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