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MEDILINE光盘数据库在循证医学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荣 《现代情报》2003,23(4):41-42
由于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循征医学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医学信息人员的普遍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循证医学检索资源,并详细介绍了Medlline光盘数据库在循证医学检索中的优势及具体检索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吴天一院士是医学科学家,也是我国高原医学的领军人。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高原医学领域,既攻克了许多高原医学难题,又护佑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还助推了我国高原医学走向世界,特别是他以深厚的理论功力,扎实的实践探索,撰写出了代表高原医学最高水平的专著,为丰富祖国医学宝库作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依托单位为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院最早成立于1978年,成立之初为"青海高原心脏病研究所",1984年与省医科所合并成立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2000年4月改制成青海省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院。青海省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为研究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4.
转化医学是近几年国际医学健康领域提出的新概念,注重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快地向临床应用转化。本文针对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转化医学的理念渗透到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内的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总结了实施的具体方法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合理化发展和优秀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革新》2013,(10):1-1
吴天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医学(高原医学)专家。1935年6月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地区,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高原医学研究国际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医也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就应该重视中药剂型的应用与研发。主要论述的是中药剂型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了配合中医药事业的临床发展,就应该重视对中药剂型的研究,全方面提升中医药事业的研发力度,保证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原医学文献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萍 《情报杂志》2001,20(8):73-75
通过收集国内外具有权威性的MEDLINE、LIFESCIENCE、CBMDISC光盘检索系统中所有高原医学文献,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高原生物医学专题数据库”,再对该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文献量、文种、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分布以及出版国的分析研究,得出各项结果,为从事高原医学的工作者提供各方面有价值的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以培养具有医学信息素养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为着眼点,结合计算机课程知识点,探索适合中医药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方法,为提高中医药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探求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原医学文献的引文统计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原医学杂志》13年各期的著文和引文进行了专业学科、载体、语种、自引、老化等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高原医学文献分布较分散,半衰期为7.6年;同时就高原医学研究的带头学科、背景学科、情报吸收能力等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吴天一院士身边的工作人员,榜样的力量时刻激励着我们。吴天一院士在青藏高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半个多世纪,在人类低氧适应生理、各型高原病的防治、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和高原危重病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对我国高原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以及在探索科学原理的艰苦征程中体现出的精气神,彰显了对青藏高原无比的热爱和对高原医学事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弘扬科学家精神,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整体与科学学——也谈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着重对科学的科学的“真正认识”的讨论,既回答了何谓真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 又反证了科学统一体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12.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与科学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益升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69-1771
 钱学森先生(1911-2009)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还是我国科学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科学学学科的主要创建者。本文为悼念钱学森先生,从早期研究、率先倡导,到奠基之作、资深顾问、相关领域研究等等方面,简要地论述了钱学森先生对我国科学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学学在中国体制化前的有关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提出对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看法的代表人物以及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等对科学的组织推动作用,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对科学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席泽忠 《学会》2002,(3):18-21
一、思想方法:科学史与现代科学的交接点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现代?这个界限很难划分.有人认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的事情绝大部分都是历史,因为它发生在昨天或昨天以前,都是过去时态.按照这个说法,除了今天正在研究或正在计划中的科学工作以外,所有科学都属于历史范畴.这种说法当然很难得到多数人的同意,而且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学研究到了不惑之年、迈向新时代之际,从国家、机构和作者三个层面,对比了从初创到发展前后两个时期中国科学学国际影响力的变化情况。以科学学代表性国际期刊及其施引文献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分析与战略坐标图方法展示我国科学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由初创期到成长期,中国科学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从低产低影响力国家一跃进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的第一方阵,更有中国的机构和研究者进入了全球顶尖机构和研究者的行列中。但我们也注意到,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科学学的国际影响力还未达到国际领先的地位,我国学者并没有将国内科学学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Historians of science have participated actively in debates over American science policy in the post-World War II period in a variety of ways, but their impact has been more to elucidate general concepts than to effect specific policy changes.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the case of the debate over global warming, have demonstrated both the value and the limits of such involvement for the making of public policy. To be effective, historians of science need to strive for clarity in public expression, to accept th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with the public at all levels and through diverse media, and, above all, to recognize that the nature of such debates will make normal scholarly nuance hard to achieve. Moreover, in the current political climate, historians may be surprised to find themselves defending sciences, when the usual stance of historians is to be critical.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成为成熟学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回顾了科学学的产生,分析了目前的现状,探讨了成熟学科与非成熟学科的划界问题,并根据这一分析对科学学如何成为成熟学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