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出版行业是市场经济多元化交互式发展的新兴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出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出版融合背景下构建科学的数字出版体系已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市场发展机制、人才培养、产业链衔接及监管等四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出版媒介技术发展和出版形态的变革二者相互促进。从造纸技术、印刷技术、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到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全媒体技术,我国出版由传统出版形态发展到现代出版形态、数字出版形态,出版媒介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人"对出版媒介的参与和控制表现为人和人、人和出版媒介技术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历史的必然性和文化的偶然性,促进了"人"和出版媒介的意义建构、文化选择,促成了"人"和出版媒介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已从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发展,国家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政策由重点推进向整体协同发展,数字出版资金扶持方面更加注重精准发力,数字出版企业技术应用已从简单引进转为自主创新,数字出版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已初步到位,数字出版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数字出版人才建设实现标准规范化发展,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法规、政策更加注重协同发力.文章在分析以上转型拐点特征的同时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出版行业也不例外。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益完善,数字出版观念正在形成.数字出版的形式、形态更加丰富。时至今日.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各自竞争优势的专业数字出版企业。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王诗秒 《中国出版》2023,(17):48-53
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再到推进出版深度融合,我国出版业已经累积了相当体量的数字化建设成果。数字智能时代的出版,不仅需要与新兴技术全面而深度的融合,还需要释放知识生产空间,激发出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精准人文将人文与科学理解为一个整体的工作范式,为德语区出版业整合数字化成果、深度融合新兴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文章基于精准人文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探析我国出版业在精准融合出版、数字交互出版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践和发展路径,对精准人文在知识生产、知识体系型构和知识秩序重构中的应用可行性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和CALIS联合目录公共检索系统,2016年12月前,以数字出版为主题出版的图书共202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出版技术、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出版技术研究由介绍所有出版技术向深入某一技术研究方向发展;理论研究从技术原理角度研究的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再到从基础理论、产业等角度研究的数字出版:案例分析研究从“就事论事”向发现数字出版工作的普适性规律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荣 《出版广角》2013,(15):60-62
数字技术促使自助出版在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繁荣,但其同时又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西方意义上的自助出版和我国的出版政策不同,但从技术和实践的发展来看,一些在线出版活动已经具备自助出版的内涵。在分析我国出版制度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型出版社的数字化前景,提出适合我国数字自助出版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林天文 《传媒》2015,(8):74-7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发展到电子阅读.为了满足电子阅读用户的根本需求,数字出版应运而生,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为电子阅读用户提供丰富的电子刊物,满足了用户的阅读需求.然而,随着我国电子阅读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用户对数字出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电子阅读环境下数字出版的转变途径,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提升传统出版业态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数字出版元年"或"中国电子书元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事实上,中国数字出版的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2007年的360亿元,2008年的530亿元人民币,2009年的整体收入则达795亿元以上,首次超过我国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总产值,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2%,10年间,我国内地的数字网络出版产值规模累计增加了45倍以上,这是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发展速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而其影响和规模带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一组组数据的震撼,数字出版实际上是文化与科技的一场变革,出版史上的又一次进化。从甲骨文、竹简到丝帛,从丝帛到纸张,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铅字排版印刷到电脑排版胶版印刷,直到目前热议并将会对出版行业产生剧烈影响的数字技术与数字出版,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文化交流上的空前发展,也会使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过程产生巨大变化。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和挑战,并关注数字与传统的革命性交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出版?每一次交锋给出版产业会带来什么颠覆性的革命?如何认真面对传统向数字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或问题、编辑出版工作者角色和功能的转变等等新课题。为此,本刊特邀业界专家、学者,以及在一线践行的相关编辑,共话数字出版,共论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0.
曾伟  霍思远 《新闻界》2015,(3):50-53,5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比肩传统纸质出版的重要出版方式。而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也日益严峻,主要体现在缺乏数字版权法律规定、保护技术和公众版权保护意识淡薄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笔者认为,我国亟需从版权保护教育、制度和技术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良好的数字版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莫林虎 《中国出版》2012,(18):36-40
苹果公司自其创始之初就坚持技术创新为先导、产品与服务创新为依托、市场创新为抓手的发展战略,从数字出版产业赖以发展的IT技术入手,在10多年的时间里,介入到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数字音乐、数字影视、数字报刊、电子图书等多个领域,并且以其电子设备硬件加应用程序加数字内容商店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影视、报刊、图书产业的发展格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数字出版产业格局的形成与走向。研究苹果公司在数字出版产业拓展中的经验,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消费者中的大规模普及,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同样,数字技术对于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作为出版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2006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13亿元,2007为年362.42亿元,2008年为530.64亿元,而到了2009年年底,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99.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50.6%,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的生产总值。数字  相似文献   

13.
傅勤奎 《新闻世界》2011,(5):223-224
数字出版是基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本文从传统出版业变革、出版业的竞争、出版业的赢利模式等角度探讨数字出版内容及其服务在整个数字出版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字出版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是基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融合传统出版内容,强调出版流程数字化、内容加工数字化、传播载体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从选题策划到印刷发行,从内容生产到载体设计,从定价机制到阅读方式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身处其中的传统编辑提出了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张书卿在《出版发行研究》撰文说:目前业界对数字出版标准化的认识还存在盲目性,认为数字出版标准化与传统出版标准化完全没有关系。其实数字出版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数字出版还是以基本信息的标准化为基础的。由于目前我国基础性标准和传统出版标准还很薄弱和不健全,影响到了传统出版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22年821篇数字出版研究为数据来源,基于数理统计与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进行全面述评,尝试归纳数字出版研究最新的要点和未来的演进方向。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主流议题包括数字出版基础理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数字阅读与版权保护、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应用、国际数字出版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数字出版研究还需进一步增强研究自觉性、丰富研究方法和工具、拓展其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形成“数字出版的中国理论”和“中国的数字出版理论”,不断推动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综述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点、兴起和发展、数字出版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针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数字出版的4项措施,包括促进科技期刊出版业的整合、创新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重视并掌握"信息网络传播权"、建立科技期刊数字资源登记系统,以探索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从而加快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正成为出版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但大多数出版企业对怎样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从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发展模式、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主要任务、数字出版中心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中心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数字出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更为复杂,这一方面是由于数字出版产业的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社会效果正广受关注。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来看,数字出版的生产流程是一个链式结构,从上游企业到下游企业,再到规模庞大的终端用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如果把这个产业链按照传播学理论来分解,这个链式结构也是一种链式传播方式,从传播源头的出版企业到传播归宿的消费者,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传播形态。从当前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传播链条和效果明显区别于西方,具有历史的独特性和国情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数字出版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实现了广泛应用,促进编辑出版工作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编辑出版体系的数字化。本文从数字出版技术在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中应用的优势入手,结合数字出版技术在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中应用的问题,探索优化应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