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韩国来     
我今年14岁,是上海市徐汇中学的学生. 三年前我顺便来上海,去年呢留学上海,来了以后有很多感觉.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读了《基础教育课程》今年第三期关于PISA的专访-《提供参照,让教育更加开放》,感觉非常精彩.上海在本次PISA测试中名列国际前茅,这是上海实施高质量的教育均衡政策的一个必然结果.结果公布后,上海教育界已经有人提出看好上海学生的潜力,未来拿大奖的可能性似乎已经可以期待.这也激发我思考:这些优秀的中学生能否成为我...  相似文献   

3.
八年了,到上海。然而原本我是想去北京的。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的北京始终萦绕在我心头,好似一个挥之不去的美丽倩影。不过,最终我却来到了上海。偶结上海缘到上海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单位送我到复旦大学进修,本来计划考博的。学业结束时,朋友说某区招聘教师.让我陪他去看看。去中学,我是有些不屑的,但抱着试试看的念头.便跟朋友一起去了。哪知坐下来和主持招聘的老师一谈,招聘的老师找了一篇课文让我当场讲给他们听。可能是因为没有负担的缘故.所以我  相似文献   

4.
从"技校毕业生"到"全能型普通机床操作工人" 1960年,我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1977年我以270分的成绩考进了上海液压泵厂技工学校. 在技校半工半读念了几年书,1980年12月,我从技校毕业,被分配进了上海液压泵厂,成为了一名初级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5.
一节有关数学史的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红艳 《数学教学》2003,(9):49-49,46
上海数学课程改革,溶入了许多数学史的材料.除了常见的祖冲之和圆周率等内容以外,我特别喜欢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故事.首先是因为这是中国科学现代化的标志,其次也因为徐光启是上海人.但是,我更希望同学们了解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于是,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难忘大上海     
上海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市,能到上海去看看,这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上海旅游,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登上了乌鲁木齐直达上海的特快列车。车上人很多.大多是大人利用暑假带着孩子外出旅游的。车厢是新式的,非常宽敞舒适,还有空调呢。我一直缠着妈妈问:“什么时候才到上海?”妈妈告诉  相似文献   

7.
范敬宜 《科技文萃》2000,(10):157-158
从上海出差回北京,"上海老乡"总爱问一问:上海这几年变化真那么大吗?我告诉他们, 上海确实变得连我这个"老上海"都认不得了,不过我觉得最新鲜的,还不仅是城市面貌的大改观,而是上海人"脾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我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我也喜爱我的第二故乡——中国上海!"上海是一个文明大都市。"在韩国读书的时候,我就听过这句话,但我还是觉得韩国是最美好的地方。两年前,我跟随妈妈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上海。以前,我在韩国的时候,常常听到父母提起让我到上海学习中文的事情。因此,我对上海有着许多美好幻想,我一直很想到上海去,看看上海是什么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折翅de天使   我要上一所上海的重点大学,名牌是最好的.因为我对上海有着一种天生的好感,我觉得我也应该属于那片神奇的地域.当然,去了那儿至少是有好几年不能回家的,所以每一个月我都得打个电话或着发一封E-mail回家,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我的恋家情绪,另一方面又可以给父母的心灵一丝安慰.本来写信也是挺浪漫的,但它似乎太慢了,所以我没有选它.……  相似文献   

10.
三棵树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一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折翅de天使   我要上一所上海的重点大学,名牌是最好的.因为我对上海有着一种天生的好感,我觉得我也应该属于那片神奇的地域.当然,去了那儿至少是有好几年不能回家的,所以每一个月我都得打个电话或着发一封E-mail回家,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我的恋家情绪,另一方面又可以给父母的心灵一丝安慰.本来写信也是挺浪漫的,但它似乎太慢了,所以我没有选它.……  相似文献   

12.
白纸的传奇     
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当时上海由一个军阀占据,经人推荐,父亲做了那个军阀的秘书. 那时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埠,是谋职者心目中的金矿宝山,父亲能在那里弄得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心     
去年夏天,上海的哥哥来电话说,很想念母亲,让我送她到上海住几天.母亲已是快80岁的人了,我怕她受不了长途颠簸,便决定买张卧铺票.当她得知要花300多元时,抿着干瘪的嘴唇,不容置疑地说:"我看就坐硬座吧!"  相似文献   

14.
等雪(节选)     
这是我在上海,遇到一场大雪后听说的事.上海是一座远离大自然的城市,是一座人满为患、疲乏和苍老的大城市,但我却听到了这个最富有自然气息的传说——等雪.当然,说雪在等雪的人说得极为简单.江南大城市里的雪是留不长久的,像无数匆匆路过上海的外地人,雪过上一夜,至多两夜便离去了.  相似文献   

15.
等雪     
这是我在上海,遇到一场大雪后听说的事,上海是一座远离大自然的城市,是一座人满为患、疲乏和苍老的大城市,但我却听到了这个最富有自然气息的传说--等雪.当然,说"雪在等雪"的人说得极为简单.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濮阳市教育局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到上海华东师大培训学习,并组织大家到5所中小学挂职考察.我在长宁区适存小学挂职学习期间,深入该校及其他一些学校,通过座谈、听课、参加活动及查阅资料,详细了解了这些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了有关上海基础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2014年5月21日,亚信峰会在上海召开.为了确保会议成功举办,上海机关、学校等放假一天,于我而言则是难得的好日子.这天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报告厅,一场名为“李泽厚先生学术系列活动”的“哲学对谈”将在这里开展.以前,我跟爸爸讨论过简单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总是不能让我满意,于是老爸知道有这个活动后,高兴地对我说:“让大哲学家直接回答你,你小子今后别再难为我了!”  相似文献   

18.
张鹏伟,是大学时睡在我下铺的兄弟. 鹏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贫嘴.虽然在没来大学之前就知道了"广州人能吃,上海人能算,北京人能说",但只有在见到鹏伟之后,我才明白了什么叫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19.
寻找鲁迅     
鲁迅自然得在上海.探读陈丹青先生<荒废集>中关于"鲁迅选择上海与上海选择鲁迅"的文字,殊觉心有戚戚焉.可我在上海一点方向感也没有,幸亏有在那儿工作的外甥陪着.  相似文献   

20.
我出生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年代,我从小就听到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中国人民的痛苦遭遇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懂得,中国只有富强起来才能不受列强欺侮.在我10岁时上海解放了,从此,我经历了新中国发展成长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