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于右任与文物的关系,这是于右任研究中一个新的视点。访寻历史遗迹,搜求文物,研究碑石及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凡此种种,一是反映出于右任浓浓的文物情结,二是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探讨于右任与文物的关系,这是于右任研究中一个新的视点.访寻历史遗迹,搜求文物,研究碑石及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凡此种种,一是反映出于右任浓浓的文物情结,二是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巧作座右铭     
《小读者》2010,(3):56-56
民国年间,有位著名的大书法家叫于右任,从不轻易给人写条幅。曾有富商向他求过多次,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这日,某富商求字未得,离去时.突见于右任院中角落处,有一幅字,上面“不可随处小便”,正是于右任的字迹。  相似文献   

4.
于右任(1879——1964),是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诗人、书法巨匠,有“现代放翁”和“书界草圣”之称。他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笔名骚心,大风,剥果,神州旧主,半哭半笑楼主,关西学子,太平老人等。他是陕西三原人。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与李仪祉、张季鸾并称“陕西三杰”。于右任先生首先是一位民主革命家。他自幼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剖析于右任先生同一内容的三幅书法对联入手,论述了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特点,分析了他的书体风格,以及风格的演变,进一步强调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剖析于右任先生同一内容的三同书法对联入手,论述了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特点,分析了他的书体风格,以及风格的演变,进一步强调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精通书法,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向他求字。有一天,有人为了请他写字,特地为他准备一桌酒席。饭后,这人拿来纸笔,于右任此时已经酩酊  相似文献   

8.
一、于右任的劝诫联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祖国的统一。曾特地撰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蒋经国.奉劝他以“天下利”为重。  相似文献   

9.
于右任先生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采用理论先行、成立社团组织、创办专业刊物等方法,推广"标准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于右任先生选择"标准草书"未荻成功,然而他为推动草书运动采取的方法却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于右任是陕西泾阳人。他早年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于右任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清末以来杰出的书法家。他一生爱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国共合作,建立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然而,他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破南京城,于老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间的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11.
<正>东魏武定八年刻,正面刻造像题记,碑阴刻高王经,碑侧刻造像和题名,非常精美。此帖为于右任旧藏,钤印"于右任考藏金石",由名家题跋。正面拓片墨纸尺寸:157×65 cm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元老之一,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大师。1918年,于右任先生因公务去陕西,时值清明节,他在中部县县长的陪同下,冒雨拜谒了黄帝陵。于右任先生返回南京后,即约友人,前后历时十年,对古籍记载中的黄帝事迹,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编纂成《黄帝功德记》一书。于右任先生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角度,在《黄帝功德记》一书的序言中写道:“黄帝公孙轩辕氏,实吾中华民族之元祖。吾中华民族有此生息昌大之疆土,有此博大悠久之文化,有此四千余年震烁世界之历史,翳维黄帝,为国族之神”。于右任先生是一位顾全民族大节的爱国志士。他四十年代末期去台湾后,一直  相似文献   

13.
“民国奇才”于右任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他一生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宣传和斗争活动,其间十分关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事业的主线、通过报纸进行社会教育、以诗歌为教育媒体实施诗教第一系列特征。这些都体现了于右任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宣传家和书法家,而且还有一位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与于右任都奉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在几十年间,他们之间基本上是合作的、友好的。但是,在靖国军的问题方面也曾发生矛盾。在中原大战期间,于右任也不赞成冯玉祥要把军队集中于陕西的主张。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都与近代的大局息息相关,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书墨禅机     
抗战前,南京周琪以书艺驰名,人称“江东周琪”;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超凡入圣,更是名传天下;二人结翰墨之交。 一次,于右任到周琪家,彼此站着讲话。 于对周说:“你笔写江东。” 周答:“于公笔写天下。”  相似文献   

16.
于右任先生一生做诗、填词从未间断,写下了千余首爱国诗篇。于右任的白话诗,不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寓意深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于右任学识渊博,笔力雄健,诗词歌赋博大精深,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于右任先生一生做诗、填词从未间断,写下了千余首爱国诗篇。于右任的白话诗,不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寓意深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于右任学识渊博,笔力雄健,诗词歌赋博大精深,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于右任(1978-1964),国民党元老,曾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0余年。他深明大义,以民族利益、国家前途为重,逝世前仍念念不忘国家大计:  相似文献   

19.
《雁影斋题跋》四卷,清代李希圣撰,所记为方功惠之藏书。作为清代著名藏书家,方功惠的藏书多宋元刻本和精校、精抄,李希圣为方氏藏书撰写的题跋集对于书籍的版刻行格、藏书印记、他书著录等方面的信息均有涉及,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是一位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诗人,他的诗歌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深厚的艺术渊源。就古代诗人而言,屈原和杜甫对他影响最大。就诗歌体裁而言,他不仅重视诗词,而且重视散曲,比较全面地继承发扬古代诗词曲创作的优良传统,使自己的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探讨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渊源,可以为我们认识现代旧体诗歌创作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提供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