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们缅怀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学习他的反腐倡廉思想,钦佩他所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尤其敬仰他一生廉洁自律、高风亮节。一、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及其为之而斗争廉洁与腐败是对立的,理论与实践都泾渭分明。中国历史上有所谓“清官”与“贪官”之说。腐败是旧社会剥削阶级遗留的“污毒”。廉洁为历代劳动人民所向往。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先生有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筹雄奇瑰丽词.”一语汉关,对毛泽东的政治业绩与文学成就概括无遗,诚然知言也.确实,毛泽东算得上亘古一入.试问古往今来,一位大政治家如此钟爱文学,而且艺术造诣如此之高者,几人钦?一个外国人也说;一个诗人统治了中国.毛泽东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时代,而且是一都历史.他是一座文化昆仑,横看成呤侧成峰,你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去考察他,都是“高山仰止”.单看他的诗词,谁曾料到,自唐宋的辉煌之后,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古典形式的诗…  相似文献   

3.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规范领导行为、获取有效的工作成绩去树立自己的威信呢?我认为关键有五:一、威信来自廉洁,廉生威廉洁向来是为人尊崇的一种美德。在我国历史上,几乎各个朝代的“为官之道”都有“廉”的要求。虽然做到者不多,但凡是为人民敬仰的好官,无一不是廉洁自律的,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廉生威”,主要表现为廉洁榜样作用所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学校虽然清水一池,但是也有不少校长不耐清贫,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败坏了师德师风,与教师离心离德,这样的“信”,如何还有“威”…  相似文献   

4.
宋代官员的俸禄,上层、下层相差数百倍,不可统而言之。俸禄的厚薄与腐败的程度并无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联,两者既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历史上究竟哪个朝代最腐败,只怕是个既很难比较,又无多大意义的伪命题。历史有条铁的定律:廉洁兴邦,腐败亡国。赵宋王朝经历了初期较廉洁、后期极腐败直至最后灭亡的过程,一部宋朝兴亡史正是"历史周期律"的绝好例证。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腐败亚文化对校园廉洁文化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腐败亚文化是与校园廉洁文化相对立的校园不良亚文化,其危害有现实与长远、显性与隐性之分。大学校园腐败亚文化的预防与校园廉洁文化的构建是一致的,步骤是:社会努力与中小学教育的“四个到位”;高校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到“三个结合”,使廉洁教育“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高校做好对不良腐败亚文化群体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思:难道中国的校长、教师真的都腐败了吗?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现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从社会本身和普遍性的制度上找原因。教育成为“腐败重地”的确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7.
高薪和养廉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对应关系。历史上的“高薪养廉”并不能遏制腐败。高薪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贫困也不是产生腐败的根源,廉洁的实现并不在于薪水的高低,高薪从根本上养不了廉。  相似文献   

8.
在风气恶浊的晚清官场中,左宗棠是一位十分廉洁的封疆大吏,与历史上那些享誉千载的“清官”们相比,他是毫不逊色的。清朝自鸦片战争后,吏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坑中,愈陷  相似文献   

9.
赵岩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32-35,68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其目标是“善治”,即实现良好的治理,廉洁政府也是治理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将治理理论应用于反腐败的实践,就是建立国家廉政体系.廉政体系本质上是制度建设过程,应从腐败产生的条件即公共权力、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入手,取消政府不合理的行政审批权,建立合理的公务员薪酬体系,增加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完善腐败的惩罚与量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的自警和自觉反对腐败,建成了廉洁政治新局面,开启了党对腐败治理理论的初步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党严惩自身腐败为先导、清廉政府建设为基础、反腐败法规制度为依据、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干部腐败为手段、民主监督为保障的整体化推进状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应当充分重视这些历史经验,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政治自觉;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强化政治监督,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督体制机制;坚持惩罚和教育相结合,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