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家庭道德责任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定位。当前,理应把孝心教育、友悌教育、诚信教育、节俭教育、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家庭道德责任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基础。维护家庭稳定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核心。社会主义家庭道德主张婚姻自由,不反对离婚,但反对轻率离婚。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至少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1979年,我国政府出台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人口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当年,610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这项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并举的政策,迄今已24度春秋。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望已经长大成人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家庭理道德建设已取得了显的成绩,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家有小女     
  相似文献   

7.
传统家庭德育在对人的教化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对传统家庭教育中间所体现出的对个性的抹煞与禁锢要给予批判,但在德育的核心内容、方式、价值观引导上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范畴之一。经过数千年之演进,“孝”无论是内容(孝道)还是形式(孝行)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起源上看,“孝”的主要内容包括:“尊祖敬宗”、“事奉父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等,它都是含有强烈的社会意义。经过了“社会源起”、“家庭转向”两个阶段,现代意义上的“孝”则正向“社会回归”。“孝”在不同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特点。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变革而带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道德在调节婚姻家庭关系、规范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促进家庭及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道德在调节婚姻家庭关系、规范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促进家庭及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道德在调节婚姻家庭关系、规范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促进家庭及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深化家庭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深化家庭道德建设,在内容上必须实现传统家庭道德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对传统家庭道德进行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在机制上要求道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个人内心修养和社会外在制约;在方法上要求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内在道德外化为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给家庭伦理注入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家庭矛盾甚至危机的产生。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观念2对家庭道德价值标准的冲击、性道德观念的变化、非道德观念对婚姻的冲击以及现代夫妻之间感情交往的弱化,都影响到现代家庭的裂变,道德调透是调节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家庭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要求现代家族要以爱情作为婚浓物基础,增强姻家庭道德观念,提高夫妻平等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庭道德的困境表现为家庭道德评价的失范性,家庭道德选择的矛盾性和家庭道德调控的弱化,针对以上困境,我们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大力宣传家庭道德的意义与价值;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家庭道德规范,完善家庭道德调控机制,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裴斯泰洛齐的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蕴含了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的思想,提出和论证了家庭在儿童道德习得中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道德习得的“原生地”。其中,对父母的爱、父母的言行、良好的家庭氛围、道德实践、同伴交往和惩罚等都是影响儿童道德习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国传统社会蕴涵着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内容,它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依然能够适应和促进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除了道德因素之外,法律因素对当前公民家庭道德建设也发挥着规范作用,二者在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19.
社会的转型带动家庭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转型期一系列道德观念的转变,使得我们必须在传统道德和西方道德中作出选择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羞耻文化"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羞耻化”具有双重效应,特别是在目前后现代社会语境中,“羞耻化”蕴含着道德约束机制和鲜明的理性精神,在剔除其落后一面的同时,“羞耻化”对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化中的新的道德建设、人格建构、理性重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