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军邮的退件可分为寄达局改退和收寄局批退两类。前者是经过接收、分拣、封发、交运等各个环节,直至最后寄达局因无法投递而退回,都采用改退批条(邮1407)粘贴于退件上,钩注原因或盖用各种退件指示戳后退还寄件人,其戳记与常函无殊,所见很多不必赘述;后者未及邮递,在收寄局即发现违章而退回寄件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改退批条”是邮局投递员在邮件因各种原因无法投递时而粘贴在邮件上的。而笔者收集到一枚商函封却是在封面的左下角预印有“改退批条”。该“批条”式样与内容和一般的改退批条相同,大小只是原批条的1/4。  相似文献   

3.
我集得一张1990年8月拉萨寄合肥的实寄片。由于通信资费调整,对该片作退件处理,贴改退批条,并在批条上加盖“请按新资费标准贴足邮票”的戳记。此戳  相似文献   

4.
“无着邮件”戳记是邮政副戳中的指示戳,邮件只要盖上这种戳记,就成为经邮政部门多次邮寄而无人接收的实寄邮件。国家邮政局2002年12月的《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255条规定:“无法投递邮件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作无着邮件处理:一、无法投退给寄件人。二、寄件人声明抛弃。三、拒付应付的费用。四、在投退局  相似文献   

5.
根据以往的作法,对信箱开出的欠资邮件,首先是加贴改退批条退回寄件人,由寄件人补足邮资后再寄。对未留寄件人名址的,才加盖“欠资”邮戳,由收件人双倍补交邮资。但2001年3月1日起实行的新《国内邮件处理规则》,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改动。  相似文献   

6.
收集退回邮件的邮友,大多收集粘贴在信封上的"邮1407改退批条"或各式各样的改退戳记,另外还有某些机关、企业自制的改退批条。笔者最近收到一枚"普通邮件改退批条",批条规格为110mm×60mm,日戳地名是"广州/机场  相似文献   

7.
“改退批条”上的邮戳通常是普通邮政日戳,如图1为四川白沙的腰框戳。图2为上海嘉定的编码戳,多为投递员或“封发分拣”部门所盖。有的邮局,刻有一些表明邮政业务类别的邮戳,所以在改退批条上亦有加盖“投递”戳(图3,吉林延吉),或“封发”戳(图4,浙江绍兴),还有的加盖相应的天干或地支代号戳。如广西南宁戳的下月牙刻有“丙1”(图5),“丙”为函件分拣代号。  相似文献   

8.
何捷 《上海集邮》2000,(3):42-42
一般被邮局退回的信件上,通常贴一张“改退批条”,或加盖退件戳记。而石家庄市邮政局则在被退信件上贴一张改寄/退回“公告”(见图)。既讲清楚邮局退信的原因,又向用邮者宣传了正确的书写方式,语言  相似文献   

9.
近见一封退信上盖有两个邮政业务副戳。一为30×73mm改退木戳,有边框,用黑色加盖,文字与常见的改退批条相同。一为50×8mm“查不着未到邮局备案”无边框木戳,用深红色加盖,较少见。戳内“着”字是错别字。  相似文献   

10.
改退批条(邮1407单式)是邮局用于说明退件理由的邮政作业凭据。近日笔者收到的信函上,贴的退条却与寄件人无关(如图)。第一行的内容既非“退回”也非“改寄”,而是投递员手书的“转16段”文字,改退原因第  相似文献   

11.
编号“邮1407”的“改退批条”,在“原因”栏中一般只有5条。今见1枚浙江省丽水市2002年8月26日填发的“邮件退回批条”,退回原因栏共有18项,并加盖有“函投”日戳,经办人、主管人私章。该“邮件退回批条”无编号,外形尺寸115mm×60mm。  相似文献   

12.
邮局的翻译     
蒋宇冰 《集邮博览》2009,(12):32-33
由于一些邮局投递员不懂外文,因此,在国外寄往国内的标注外文名址的实寄封上,接收局的有关人员会在这类封上,加贴或加盖专用的批条和邮政副戳,并在其上做些简单的翻译,标上中文,以使投递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投递到户。我们把这样的批条叫"翻译"批条,把这样的副戳叫  相似文献   

13.
张天宇 《集邮博览》2010,(11):57-57
近日,笔者对自己收集到的几枚邮件改退批条做了一下梳理、研究。如图所示,4枚改退批条都是长方形横条,主体部分分为上下两部分。改退批条左上角印刷"邮1407"。中间的黑色长方形,最上一栏均为"改寄/退回";下面一栏左边均竖印  相似文献   

14.
对需要退回的信件,邮政部门通常的做法是在信件上粘贴邮1407改退批条。近年来,商业信函广为寄发,退信随之增多。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并适合自动化分拣流程,邮政部门刻制退信戳加盖以取代传统的批条。信件的改退原因一般有5条,即有实质内容4条:1、原址查无此人;  相似文献   

15.
洪郭宁 《集邮博览》2012,(12):36-36
本人喜爱收藏经过实寄的封片。特别是有邮政附戳附条的邮品。透过一枚枚邮政日戳及加贴、加盖上去的各种文字、图形、名章,证实了封片出处、“游历”过程和最终落点。虽然大多数封片送到了收件人的手里,但是如果因某种原因无法投递给收件人,只好退回给寄信人,而从信封及信函中也无法查证寄信人的任何信息,邮政部门在转退无果情况下作“无着”邮件处理。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枚由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六五厂寄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309信箱(解放军第3303工厂)的有趣实寄封。根据该封上的收寄地址、封右上角贴邮资处的两枚叠加销戳的邮票、两枚邮戳时间和左侧应为"改退批条"被撕的残留有"邮"、"寄"和"原"字样分析,这是一枚经邮局工作人员正确处理了的、经二次投寄的有效实寄封。首先是寄件人对所寄信件的寄出地和寄达地是属于"本埠"还是"外埠"的判断不正确,故在封上只贴了一枚10分的"云南民居"邮票作本埠邮件寄发。收件邮局在发现该信件寄达地属外埠而欠资后,及时对该信件作了批退处理。  相似文献   

17.
读《集邮博览》2012年第5期陈桂豪先生的《部队的“改退批条”与“收发室”章》一文,颇有趣味,其实,这类“山寨版”的“改退批条”不仅仅曾为部队收发室所贴用。亦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所使用,杂志2012年第3期冯赐杭先生的文章《专用改退批条》中就介绍了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收发室所贴用的批条。笔者找出了几张早年收藏的“白纸式批条”,不过不是部队而是银行收发室特别“制造”的。这些批条的特点是:都由银行用白纸临时“制作”,大小不一,相应邮局在其上加盖日戳“认可”后,将邮件退回。我收集到5款,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眼花缭乱     
图1这个封初看是一枚极为普通的退件封,但看看封背面就会发现此封的戳记令人眼花缭乱。封是1993年8月14日由福清(邮编350301)寄深圳的快件,贴1元邮票,符合邮政资费标准,贴有邮政快件签条(福清350300,挂0717)。信于1993年9月2日从深圳被退回,原因是“逾期退回”,封上“邮1407”改退批条加盖有“逾期退回”副戳,且有完整的经手人签章及主管人员  相似文献   

19.
寄件人寄信时用胶带纸将邮票封住,使邮局无法加盖日戳。浙江平阳县邮局对此类信函加盖"邮票不准用胶带纸粘贴退回"章后,作退件处理。广东中山邮局对此类信函加盖"邮票用胶纸封无效"章,无法  相似文献   

20.
笔者收集到一个退件封,正面所盖退件戳为“单位被查封退回”。此激51×10mm,有框(如图)。经了解始知,寄件人按广告上的地址寄信附邮票去函索资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