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畲族民歌是畲族民众伟大的文化创造.从民间艺术维度入手,将其置于民间艺术与艺术批评双重视域下,关注其自身的特点、艺术创作与艺术的过程,以及民歌文本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可以使人们对于畲族民歌与畲族民众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畲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是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独特的民族文字。畲族人民在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中,主要依靠民间艺术者的口耳相传,这也给畲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埋下了隐患。随着老一辈艺术者的老去,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逐渐面临着断层的危机。基于这种现状开展有效的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和传承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畲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的相关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地高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总结了畲族民间音乐文化、风俗歌舞剧、民间音乐创作者三种教学资源,探寻出了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进行畲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社会化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山地农耕的实践是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基础.畲家拳、畲族棍术、节日登高是最具特色的畲族体育娱乐内容,具有浓厚的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与内涵.文章通过对畲族体育文化构筑与历史渊源、特色与特性的初步研究,提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化保存构想,为传统体育更深层次的继承和发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08,(3)
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它虽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依然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在美丽的江南水乡有一片神奇的热土——"畲乡"景宁,这里聚居着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畲族。在景宁县有一所民间艺术传承学校——民族小学,这里是畲族孩子深深向往的快乐殿堂。  相似文献   

5.
刘莉莉 《家教世界》2013,(8X):34-34
<正>俗话说得好:"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民族民间艺术是基础美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畲族民间艺术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学生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我尝试将畲族服饰图案融入美术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感知积累,储存表象1.通过多种途径欣赏畲族服饰图案,储存丰富的表象让学生自己通过采访、调查、翻阅书籍、走访民间艺人等渠道寻找多种畲族服饰图案,进行丰富的形象储存;教师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  相似文献   

6.
福安畲族熟语主要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反映着畲族传统文化、体现着汉族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生活、生产经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我国东南山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了畲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特别是民族旅游被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下作为发展战略以来,畲族传统文化经历了消失、重视、再现的变迁过程。文章梳理了畲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畲族传统文化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如何复兴与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畲族传统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在畲族传统文化中,他们用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展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出畲族女性的魅力,是畲族人民对女性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肯定。文中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畲族独特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畲族服饰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畲族的变迁史迹,而且见证了畲族文化内涵逐渐演变的历程.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扩进,畲族服饰文化受到了剧烈冲击,已濒临堙没的边缘.为预防这一结果的发生,我们应将畲族服饰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并通过加强保存措施,培育大量的优秀传承人,以及拓展畲族服饰的学术研究,以促进传统服饰与现代时尚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闽东地区散落着众多的畲族传统村落,其独有的传统文化是畲族同胞劳动文明的智慧结晶,蕴涵着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成为畲族得以延续的命脉。在研究闽东畲族传统文化资源禀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品牌培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品牌培育,必须深挖品牌文化,提升游客参与感,树立市场导向,彰显文化魅力等具体策略和保障措施,为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品牌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温州畲族民俗舞蹈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与畲族宗教文化、畲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畲族民俗舞蹈既是畲族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也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畲族民俗舞蹈具有原生性和变异性,而畲族民俗舞蹈因人而存,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状更为古老文化的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三月三”是畲族民间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近年来,温州成功举办了三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在极大地促进畲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传承与发扬“三月三”畲族传统文化,应扩大畲族民众参与度,还原畲族民间歌舞本色,以活动为基础打造振兴畲族文化平台,创新传播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艺术内涵,反映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然而,当代中国民间艺术正濒临着灭绝的危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转型、西方文化渗透、传统文化的缺失和青年一代的浮躁心态。但通过对民间艺术生存态势的研究及反思发现,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回归,立足中国现代,甚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不是一句空谈。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民间美术传统文化底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民间绘画作为一个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新兴画种迅速发展起来。现代民间绘画习惯上被称作农民画,文章以水城农民画为个案来研究贵州农民画的历史、发展,重点讨论它的艺术特征以及贵州民间美术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有众多的民族,其中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加之地域特色的诸多民间美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渊源和传承方式,并与其他地区诸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有着双向交流。民间美术在传承过程中本着本真性和原生态的原则,以活态的形式延续下来,目前的状况是多数遗产面临濒危,有的虽然已经普及,但能否正常坚持传承下去还是令人担忧。正因为这种双向的交流,在民间美术方面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艺不仅仅是民族艺术,同时它也是生活的一种具体体现。现代设计与民艺文化的融合,体现的是设计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照搬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要用现代的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我们要留住民艺,为民艺文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民艺居住文化与现代家居设计的融合是住宅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需求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许多民间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甚至消亡的局面,而旅游者又愿意通过民间艺术来了解地方文化和习俗,所以借助旅游业来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以湖州为研究对象,对民间艺术的类型进行了梳理,并就其在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民间艺术与旅游业共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千百年来,彝族先民凭着智慧和勤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良风美俗,其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已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威宁彝族民间舞蹈(民俗舞蹈),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原生态气息浓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