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单位犯罪,司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一直没有定论,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应当通过立法予以完善。本文试图对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进行诠释,明确如何对单位犯罪进行认定与处罚,分析单位犯罪立法的不足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上单位犯罪应该是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犯罪形式,但是我国的刑法就单位犯罪刑罚适用方面并没有做出与单位犯罪相适应的特别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罪时只能适用自然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这显然是不利于更好地预防和惩罚单位犯罪。本文从单位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实体问题、处罚原则和程序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进程,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第一次以总分则相结合的形式规定了单位犯罪,标志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文立足于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犯罪的主体和范围进行论述,并对司法实践中惩处单位犯罪的做法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提出了从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单位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犯罪在立法和司法上都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和司法解释的滞后,导致单位犯罪在停止形态方面呈现出立法与法律适用不协调的局面。为此应在确定单位犯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的前提下对单位犯罪停止形态的特殊问题明确化。把握单位犯罪的本质,继而通过现有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来认定其各种不同形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单位是我国新型法典明确规范的一类犯罪主体,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其在犯罪构成、诉讼程序方面有许多特殊性,本依据刑法的规定结合有关部门对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司法实践,对单位犯罪的构成及其诉讼程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以期能作用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犯罪数额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犯罪数额是与犯罪行为相关联并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利益数量,它对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定罪量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对犯罪数额的规定大致有概括型,具体型和比例型三种方式,实现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和概括性,立法稳定性和司法可操作性的和谐与平衡是犯罪数额立法的价值目标,司法实践中应当结合刑法基本理论,对未完成犯罪,共同犯罪和罪数形态中的数额进行准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公害犯罪刑事责任方式的现状是,立法规定单一薄弱、司法适用相对多元。基于环境公害犯罪特殊性、刑事责任目的、现有责任方式缺陷、中外立法对比以及司法实践探索考察,完善环境公害犯罪刑事责任方式必要且可行。立法方面,主要是改进财产刑和资格刑,配置非刑罚处理方法;司法方面,大胆适用以恢复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非刑罚处理方法。此外,应根据环境公害犯罪主体的不同,对自然人和单位规定和适用不同刑事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8.
就目前刑法理论界在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存在的分岐进行了分析,从立法目的、法律条、司法实践三方面综合论证,提出了对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更为易于理解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1997年的新地第30条,对单位犯罪做了规定,但这并不是对单位犯罪概念的界定,因为没有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对单位犯罪概念的正确界了明确单位犯罪的本持属性,不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农产品,对于正确认定单位犯罪有着深远的意义。对现遥多种多样的单位犯罪概念逐一分析其不足,在此基础上从主体主观、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等对单位犯罪进行比较完整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单位犯罪双罚制在适用中存在着刑罚起刑点过高,对单位犯罪司法量刑不一和以罚代刑、重罪轻判问题。单位犯罪处罚区别原则是现行双罚制弊端产生的根源。我国立法应适当降低单位犯罪的刑罚适用的起刑点,执法中合理适用法定分担原则,承担刑事责任以单位为主体,完善各级监督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证了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必要性,认为用司法解释规定单位犯罪的程序是不合适的.在立法模式上,主张将单位犯罪的特别诉讼程序统一纳入刑事诉讼法典,采设专章的立法体例.对于应规定的内容诸如单位犯罪被告人的确定、诉讼代表人制度、有别于适用于自然人的强制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法人犯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在近年来的刑事立法、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法人犯罪问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应当说,法人犯罪本身是能够成立的;法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并能为独立的意思表示,所以法人应当被视为刑法上的犯罪主体;此外,应该认定法人具有特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进而正确判断法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刑法理论界一直对共同过失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司法实践中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我们对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完善过失共同犯罪立法的必要性、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等角度谈了自己对过失共同犯罪的法理思考,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侵占罪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该立法规定本身存在着若干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影响着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及其社会保护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从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对权利的保护和打击此类犯罪。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模式,对侵占罪的诉讼形式加以改进和完善,采用自诉和公诉两种诉讼形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一词,用语并不规范,各种情节的概念互有不同。所以,对刑法中的"情节"进行类型化,明确各"情节"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之策,无论对理论提高,还是对立法完善、司法规范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介人犯罪,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类新型犯罪,在立法上呈现出新的趋势,在司法实践中亦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的新刑法在第30条和第31条,对单位犯罪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制度做了规定,这是刑法理论界的重大突破。单位未完成形态问题是构建单位犯罪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不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正确认定单位犯罪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被胁迫犯罪的侦查与审判有过于简略之嫌,这源于我国刑法对被胁迫犯罪欠缺详尽的规定。传统的"胁从犯"在理论上作为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限制了被胁迫犯罪的范围。被胁迫犯罪应当在理论及立法上有其独立的地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以便对司法实践能够有明确、细致的指导,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刑事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