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贾宁 《声屏世界》2007,(3):18-19
人们对科学的日益关注,使传媒对科学的报道在整个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公布的美国公众评选的“20世纪世界100条重大新闻“中,科学新闻占了37%,而体育、娱乐两类新闻加在一起才3%①这种趋势也使科学新闻与社会新闻这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大新闻类别发生联系,越来越多的有关科学的报道以社会新闻的形式表达出来。用社会新闻传递科学信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势报道科学,寓教于乐,这本是件好事,可是随着社会新闻对科学报道数量的加大,报道中出现误差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甚至一些伪科学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摄影实践和研究中,常常涉及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视觉冲击力等问题。但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重大新闻和突发性新闻事件,视觉冲击力应如何理解,却未见有较为确切的说法。本文试图就此两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一、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摄影的价值所谓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对人类社会、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突然发生的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历来是人们视线关注的重点,也是新闻摄影的重要报道题材。这是因为:(一)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事件紧贴历史本质和社会发展主流,蕴含的信息量高,新闻价值大。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速提升,促使现代社会形势多变,给该背景下的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新闻采集工作难度越来越高,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很难有效进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集工作者如何将采集、编辑工作高效完成,确保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已是新闻从业人员所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对此,本文从网络编辑实时新闻与新闻价值入手,通过对新闻采集的信息传媒创新机制的分析展开对新闻采集途径的创新研究,以此确保新时代新闻采集效率与新闻信息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学上.“硬新闻”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时政、经济、政府工作方面的重大新闻。相对于娱乐消遣性的“软新闻”而言。“硬新闻”更多地表现出题材重大、信息深化、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时政要闻,政策解读、热点话题、深度报道、重大事件、舆论监督等。近二十年来,新闻竞争从“软新闻”领域发韧,使得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5.
新闻娱乐化,是指一种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的报道方式。其特点是在传媒报道中减少严肃新闻和硬新闻的数量,将名人趣事、暴力犯罪事件、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要点;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和吸引力,不遗余力地强化事件的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报刊在将越来越多的版面空间留给娱乐新闻的时候,我们却读到了越来越多的娱乐记者被打的新闻。去年以来频繁发生的剧组殴打记者事件.在中国娱乐新闻的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从事件的恶劣程度、造成的后果之严重性上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就如何提高报道能力和改善报道方法大多是泛泛而谈。笔者认为要改善目前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能力,并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重大新闻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广大受众所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已成为媒体间争取受众的首选。但在报道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诸如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不够、切入不妥。笔者认为传媒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应遵循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引导舆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需求多领域的信息,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于是,不少新闻作品借鉴了娱乐化的表现方式。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该如何报道娱乐化新闻。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信息公开化程度日益提高,传播媒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拥有独家报道亦是难得,特别是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许多新闻题材由于信息来源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各个媒体的报道更多的是雷同或相似。如何在重大新闻报道上一枝独秀,增强与报道主题相关联的新闻背景内容,进行比较、深入、分析、拓展,对背景资源进行再度开发,利用背景增加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新闻的厚重,才能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已越来越引起媒体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操作手法也日趋成熟。各报都把它当作新闻竞争的主战场,锻炼队伍的好平台。而每逢重大时政活动、重大社会事件、重要历史时刻,往往是主流媒体发挥引导作用、展示独特风采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肖欢欢 《新闻记者》2004,(11):52-53
新闻是讲究时效性的,但是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如果失去了报道时机或者对整个事件的报道价值未做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也是对新闻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实践中,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事后仍然会表现出一定的新闻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要潜心留意,瞄准时机进行“补报”,使那些失去时效  相似文献   

13.
俊杰 《新闻前哨》2004,(8):32-33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内外交往的频繁,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化、体育、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和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不断涌现,给我们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及时快速报道好各类重大的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件?媒体如何抢占重大新闻事件最佳报道效果前沿,使报道逼真鲜活,感染力强?这一直是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各类媒体十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传媒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作为“把关人”的传媒从业者,就更要认清传媒职业属性,做一个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可是现实社会中,有关传媒人的新闻伦理失范和对新闻当事人及受众所造成新闻伤害的事件却频频发生。“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的报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此案报道的分析,探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并探讨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冰心 《传媒》2010,(6):63-64
随着新闻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策划"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日益受到新闻界的关注.但是重大新闻报道策划也是把双刃剑.为应对激烈的竞争,新闻媒体通过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整合新闻资源,多体裁、多视角、多形式进行集群式报道,形成新闻报道的亮点和卖点.成功的重大新闻报道策划以其深度品质,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追踪民意焦点,对大众舆论无疑起到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重大新闻报道策划有时步入误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或问题,产生负面效应.媒体的市场化导向弊端显现,炒作与策划的边界开始模糊,经过策划的"花边新闻"、"暴力新闻"等纷纷登场.  相似文献   

16.
吴闯 《新闻采编》2002,(4):28-29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现象进行深度报道已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方式。《新闻30分》是央视各档新闻栏目中,深度报道最为集中的新闻时段。由于上午发生的重大国内新闻相对较少,并且很难及时采制完成赶上午间播出,因此,《新闻30分》一直以相对时效的“深度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深度报道在校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芬 《新闻知识》2003,(10):57-58
深度报道,它是一种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地、系统的、全方位的、详尽的报道形式。赋有思辨色彩是它最大的特点。这种报道形式不是单纯地反映新闻事实,而是将新闻事实与理论评论巧妙  相似文献   

18.
李傲 《记者摇篮》2005,(8):54-54
新闻娱乐化近年被引入内地,它的出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说,新闻娱乐化与报纸的严肃性、权威性有背离之处,如果毫无原则地对所有新闻事件都做“娱乐”处理.势必影响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种无原则的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19.
媒体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传播媒介,简单来说,就是传播新闻的个人或者机构.但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和人为原因,新闻传媒不再单单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为了产生市场卖点和关注度,新闻传播中有时会造成对被报道人的名誉侵权;新闻传媒不再是因为有新闻而报道,如果没有合适的新闻,甚至可以制造出一些新闻进行报道;媒体也可以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20.
田戈  杨方正 《当代传播》2004,(4):99-100
当前,我国新闻传媒正在认真实践中央提出的“三贴近”报道要求,在新闻报道中,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新闻从形式到内容更加耐看,更加好看。如教育新闻,不少媒体在以简讯为主要形式播报教育新闻的同时,越来越多地采用述评、调查、分析或解读等形式,多层面地揭示教育新闻事件的社会要素,拉近了新闻事件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距离,较好地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当下教育新闻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