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标准》指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在英语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可以通过大量的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增强语感;然后重视学生写作训练,发展语感;最后学生应通过大量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使语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逐步教会学生用"英语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即让学生用"英语的眼光"看世界。因此,重视英语语感教学,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良好的语感,必然会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以读为本、注重体验",即注重语句品味,激发语感;注重语言积累,引发语感;注重生活体验,诱发语感。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把“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可见,加强语感训练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学生们生活阅历少,难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培养语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怎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呢?笔者运用新的课程理念,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培养语感作出了一下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5.
刘小祥 《科教文汇》2007,(3X):65-6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把“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可见,加强语感训练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六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言教学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英语、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等有极佳的促进作用。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感,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听说训练,朗读、阅读"输入",写作"输出"等几种方法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二、加强语感分析训练;三、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对此早有研究和阐述.最早提出"语感"这一问题的是夏老先生.对这个问题论述最多的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0.
徐丽红 《科技风》2011,(21):234
目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具有语文素养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语感。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体现为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从"字形"、"语境"、"情感"和"体悟"诸多方面加强学生良好语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心灵的感觉,是一种精神感觉。它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13.
陈宣龙 《知识窗》2013,(22):48-48
语感指的是敏锐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小学正是学生形成语感的关键时期。语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写作风格。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抓教学进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感,造成了学生语感的缺失,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语感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的语言技能,所以教师不能只采取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而是要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语感。一、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把握读音、语速和声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本位的回归应是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言语形式是语感所以生成的本和源,阅读文本,就是接触、咀嚼、品味、揣摩、感悟文本的言语形式。"《药》这篇文章中,有很多语言是值得学生细细咀嚼品味的。通过揣摩品味作品本身理解文本,这是最本源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其中用想象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品味积累增强语感,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说写中深化语感,同时也要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语)语感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就是作为感受主体的人,对感受的对象--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产生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总目标对阅读能力培养有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从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入手,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品的形象,以及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