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已公开署名发表的毛泽东的文稿书信中,毛泽东署的名字就有十来个,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上,就有毛泽东、毛石山、泽东、润之、杨子任等。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读书时,因仰慕梁启超(号任公)的犀利思想和泼辣文笔,他就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子任”。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意是立志以天下为己任。1915年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为了寻觅志同道合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O年秋,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写了一首《咏蛙》诗,该诗全文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毛泽东当年书写的原稿,现存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是 1951年,毛泽东的表兄文涧泉,在他保存毛泽东当年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资料中找到的。后又见于徐称良《毛泽东〈咏蛙〉诗》(《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两所学校给了他最大的影响,一所是湖南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一所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这两所学校使毛泽东的思想和人生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而毛泽东终生也没有忘记他的母校和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1910年,毛泽东17岁了,他的父亲毛顺生要他留在家乡,做生意。 毛泽东抬头望远处的山,山连绵起伏,仿佛他不平静的心潮。于是他在父亲的账簿里夹了一首诗,毅然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早期建党思想具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探讨其形成轨迹,对研究和学习毛泽东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毛泽东,进入青年时期以后,目睹祖国的内忧外患,忧心如焚。因此,他一方面一如既往、如饥似渴地刻苦学习,另一方面潜心社会实践,并多方寻找志士仁人,不断地去接受新思想,探讨新问题,思想十分敏锐。1910年下半年,毛泽东考入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里,他接受到了一些新思想,对《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一些具有爱国色彩的书刊,从内容到文体,均颇感新鲜,因而总是“读了…  相似文献   

6.
春秋·钩沉     
1921年8月湖南自修大学成立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利用船山学社的旧址和经费,办起了一所新型学校——湖南自修大学,为中国共产党培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与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善于利用图书馆分不开的。早在1910年,他在湘乡县东山小学堂求学时,就发现小学堂后斋有个藏书楼,收有古今中外书籍,并且每月购《万国公报》两册,每季购《格至汇编》两册,还有各种新闻报纸如《申报》、《汉报》之类,供学生阅览。他成了这里的常客,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文献。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考取湖南省第一中学,半年后在读丁一个国文教员借给他的《御批通鉴辑览》后,不满学校刻板的课程和一些陈旧的规则而退学。寄住在湘乡试馆,每天早饭后到浏阳门定王台省立图书信看书,中午吃两个烧饼,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时才回住处。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一到图书馆,就  相似文献   

8.
王飙 《中国教师》2006,(9):28-30
韶山冲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毛泽东的启蒙教育就从这里开始。小的时候,由于母亲文七妹体弱多病,毛泽东从两岁的时候便开始寄养在湘乡外婆的家里,因为外婆天天忙于家务,便让表兄文运昌和文南松在上学的时候带他到二舅父文正莹的私塾里玩耍。懵懵懂懂的毛泽东还以为自己也成了学生呢,虽然没有人问他,但他却能很安静地坐着听课、背书。舅父看他不哭不闹,还能把所学之书背上来几句,很是喜欢,便抽空教他一些古诗、教他写字,教他一些做人处世的行为标准和礼节。稍大一些,还给他讲历史上一些人成材成功的故事,当然,故事的中心无不是围绕他的…  相似文献   

9.
1920年毛泽东提出的“自修大学”计划,是在早年自修求学的基础上,结合在北京工读互助团新生活实验而形成的出国勤工俭学准备的组织形式和对新生活新社会的一种追求。在工读互助团到自修大学的演变过程中,胡适纠正毛泽东对于工读主义的认识,改名工读互助团为自修大学,修正湖南自修大学章程,使之从一种“新生活”的理想变成为半工半读的求学组织。  相似文献   

10.
伟人的平凡     
毛泽东的伟大,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东方、世界,而且还将穿过世纪,影响后人。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诗人,而且有名士之风,才华横溢,机敏过人,善于临场应对。 1909年秋,16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小学读书。他得知同学萧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便前去借阅。萧山声明,要借书可以,但必须对上他的对句。  相似文献   

11.
湘乡东山学校,是毛泽东同志早年求过学的地方。最近我们去湘乡,有机会参观了这个富有光荣历史的学校。我们出了县城,渡过涟水,就踏上了一片开阔的田野。约莫走了三里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座园形青砖围墙的门口。上面悬挂着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东山学校”的金字红匾,这是解放后应全校师生的要求而写的。进了围墙,眼下不远就是便河。河面翠萍浮动,  相似文献   

12.
人民领袖毛泽东一生对“对联”情有独钟。他不仅喜欢作对子,而且喜欢对对子、出对子。对对子、出对子,叫做“属对”,这方面,他给我们留下不少珍闻。1909年秋,16岁的毛泽东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他得知同学肖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便前去借阅。不料肖三要他对句,并申明对出方可出借。毛泽东慨然应允。肖三即兴出了上联: 目旁是贵,瞶眼不会识贵人; 毛泽东略加思索,即脱口而出: 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中华民族出现了三位了不起的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不仅用自己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改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 ,而且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关怀和扶助民间教育。孙中山先生支持并创办了中国大学 ;毛泽东主席亲自创建了湖南自修大学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自修大学亲笔题写校名。在中国近百年教育史上 ,这是三座高耸入云的里程碑 ,也是三座比肩相接的里程碑。任何一个研究近、现代教育史的人 ,都应该认真研究这三座里程碑的意义、价值和历史地位。今天 ,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北京自修大学亲笔题写校名的前…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教学理论,不管它自觉与否,总是要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作基础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他的一生当中,从事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毛泽东青年时代受过五年半正规的师范教育;从事过近三年小学和师范教学工作;创办过工人夜校、农工夜校和自修大学;主持过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以探索和求新的精神,执着追求教学方法上的改革。192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为“启发广大士兵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懂得为谁牺牲,为谁打仗”这一目的,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首次提出了以“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为中心的十项教授法,表达了他对启发式教学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史地拾遗     
史地拾遗(本栏供稿周念鞠)谭咏春慧眼识润之1910年秋的一天,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的考场上,面对试题《言志》,毛泽东直抒胸臆,一气呵成,他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几个主考教师不约而同把毛泽东的文章判为第一。忽然有人提出,毛泽东不能到东山读...  相似文献   

16.
每个春节回老家总要去看看自己的初中老师,因为在教育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更加觉得他的难能可贵——当年他把我们村里所有上初中的学生(老师与我同村),都编到他的班上,每天晚上都把这些学生召集到他家去晚自修,不收任何报酬。小学成绩平平的我,初一的期中考竟考了年段的第三名,树立了读好书的信心。那完全要归功于我的恩师。  相似文献   

17.
带10岁的儿子去博物馆,这是我得意的教子一得。去年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带儿子到北京市自然博物馆。我们进入古生物馆,那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使儿子大为惊讶。在巨大的恐龙面前,儿子赞叹不已。他不停地问:“恐龙为什么会长这么大?它吃什么?为什么会灭绝?以后还会有吗?”在古人类馆里,儿子的兴致更高了。我只好将自己掌握的历史和生物进化知识倾囊而出。“原来,我们人就是这样进化来的呀!”儿子幼稚的小脸上洋溢着一种得到满足的喜悦。从那以后,我们就经常光顾各类博物馆。在北京博物园的科普馆里,儿子参加了“利用废纸造纸”的活…  相似文献   

18.
湖南自修大学的诞生中,毛泽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以蔡元培、胡适、李达、贺民范、仇鳌、萧子升等为代表的留学生群体,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他们对湖南自修大学的诞生与成长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赞誉:指导自修大学的成立,应对时人对自修大学的诘难,在自修大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对自修大学的舆论导向等,这些都是湖南自修大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关于教育的论述,是他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遗产之一。加强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过去、现在和今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毛泽东非常关心、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不但亲身参加过教育实践,而且十分重视教育思想建设。他青年时代从事过教育工作,曾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以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对旧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抨击。1921年他参加党的一大后回到湖南,先后创办了韶山农民夜校、湖南自修大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把这些新型学校作为培养工农群众、革命青年和革命干部的阵地。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倡导教育要培养革命干部,并为提高工农兵的政治文化水平服务。此后,他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客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冯友兰与毛泽东没有联系。共和国成立之后,想要实现“建国梦”的他必须同毛泽东打交道。第一次交往给冯友兰的感觉是“像雨又像风”,有酸也有甜。毛泽东说的一句话,他昕了老大不快。后来经过30多年的磨练,他终于理解了那句话的含义。一个会开车的朋友告诉他,开车开到熟练的时候,车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车的四个轮子,就像自己的两条腿,来往走动,不出差错,这就是“化”。这使冯友兰懂得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光学会些词句不行,要“化”。“化”了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和哲学研究中去。而这又绝非短时期内所能奏效的。所以,他所说的在5年之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重写《中国哲学史》,在毛泽东看来是不实之词,故回以“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