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孩子而言,“同伴”是什么?是—我关注的—“平平的苹果比我的大”;“毛毛的爸爸用汽车送他上学”;“甜甜有五角星,为什么我没有?”“小小吃饭最慢”;“我比嘉嘉跑得快”;“淘淘最喜欢玩跷跷板”;……我讨厌的—“妈妈,淘淘又抢我的玩具了”;“老师,嘉嘉推我了”;“果果拉我  相似文献   

2.
《2006,我的夏天》,“我”做主;《高一进行时》,“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夜深千帐灯》下,“我”诉说“我与语文”的故事;《我·生活·语文》中,“我”逐渐明白“语文存在于生活中”;《有咖啡的日子》,“我”回忆独自远赴异国他乡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感叹《我拿什么来感动自己》;初三的日子,“我”好《想回到过去》;《十六岁,我长大了》,“我”要“用坚强和坚忍书写我的分分秒秒”;《我的故事》,“我”与你分享我过桥的故事;《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带上我腿脚不方便的外公再次感受国外的风光;《小泉首相,我想对你说》,你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想握住你的手》,伊拉克小男孩祈望和平的降临……“我”是作文永恒的主题,“我”是作文永远的主人。“我”的作文要有“我”,“我”作文中的“我”要有个性、有故事、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东西。用我们的青春和文字,书写属于我们的花样年华;用我们的激情和语言,展现我们诗一般的生活。我们是“90一代”,我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别样青春。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吧!  相似文献   

3.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礼貌地说:“喂,您好!”“请×××接电话!”“谁?”哦,我明白了,原来是对方拨错号码了。自从家里装上了电话,就经常碰到这类拨错号码的事情。有一次,我和表妹正在下棋,电话铃响了。“烦死了!”我懒得起来去接电话,可铃声还是不断地响着,我只好拿起话筒:“谁呀?”“哦,请问×××在家吗?”“怎么搞的?你打错了,真讨厌!”我狠狠地回了一句,随后“喀嚓”一声挂了。从那以后,凡是遇到拨错号码的人,我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他们。爸爸曾经提醒过我接电话时要注意礼貌,我根本没听进去。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忽…  相似文献   

4.
猜年龄     
<正>一天下课的时候,我问数学老师:“老师,您今年多少岁啦?”老师说:“你先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我今年8岁了。”我说。“我出道题考考你。”老师神秘地说,“答对了,你就能知道我的年龄了。”我高兴地说:“好呀!”“听好了,当你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我就48岁了。猜猜看,我今年多少岁?”老师说。  相似文献   

5.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做种学”这一先进理念。《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做中学”就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对自己作出各种各样的消极评价。例如: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 “我的记忆力差”; “我不擅长体育运动”; “我原来就粗心大意”; “我从小就不喜欢音乐”; “我一向做事过于谨慎”; “我就是爱发脾气”; “我就好争论”; “我太幼稚”; “我总是有些害羞”;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我叫形声字,是汉字里的一个大家族,虽然我们天天都要见面,但为了加深你们对我的了解,我认为有必要再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我的意义,叫做形旁;一部分表示我的读音,叫做声旁,如“帽”、“洋”、“姥”、“驶”、“材”等。我给你们举个详细点儿的例子吧,像“海洋”的“洋”,“氵”是我的形,表示我与水有关系;“羊”代表我的声,表示“洋”读“羊(yáng)”的音。如果你们掌握了这一特点,就很容易记住我和我的伙伴们了。但是,我形成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我的一些读音早已发生了变化。因此,你们可要记住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多音字“相”。我有个读音与“像”相同,意思与“像”的意思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日常生活中有些马虎的人常用“像”来冒充我。如:大街两旁的不少招牌上醒目地写着“××照像馆”。“照像立等可取”的广告也随处可见。这对我的误解也太深了吧。其实,我通常是指“样子、容貌”,应用的范围也较广。如:人们吃饭时的样子称“吃相”;占了便宜会流露出“得意相”;受了气的样子是“苦相”;闹出笑话是“出洋相”;容貌英俊称“相貌堂堂”;把容貌、样子拍摄下来是“照相”。“像”是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像、塑像等。但是,没有我这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 提出“在做中学”的观点,无疑,“做”的优势是被动地“听”与“看”无法比拟的,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l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皮亚杰也曾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做”必然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素质教育理论,简论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以化学学科为例,探讨了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热忱,变“我要学”为“我勤学”;探索学习方法,变“我勤学” 为“我会学”。  相似文献   

11.
“×”叹     
我的作业本里,有太多太多的“×”。这些“×”呀,在老师的眼前飘舞,变成了朵朵“雪花”,飞到老师的头顶,染白了老师的头发。我的作业本里,有好多好多的“×”。这些“×”呀,一个连着一个,织成一个大大的网。这个网呀,网走了我“不努力”的童年,只给我留下“悲伤”的泪滴。“×”叹@路仁~~  相似文献   

12.
说实话,从一开始,我就不愿当老师;为了不给自已“丢脸”,我走上了“证明”自己的道路;在“证明”中,我发现自己竞逐渐变得“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3.
“尖尖角”这个栏目是我们中师生发表习作的园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以引起广大中师生的共鸣。它也是扶持文学新人、繁荣校园文化的沃土,能激起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热情,帮助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虽然我进校不久,但“尖尖角”栏目已牢牢地吸引了我。每次等到《师范教育》,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到“尖尖角”。于是我认识了“矿山女儿”李海红;领略到“北方银杏树”的风采;学会在“我的路”上逐渐“走向成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让她激动万分;有了在“中秋”这个万家团聚时刻恋“家”的情思;“忘不了”  相似文献   

14.
梅瓶     
《今日中学生》2023,(11):48-49
<正>“梅瓶”一名来自清代文人雅士,在他们看来,我“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便以“梅”为我命名,不少人称赞我“瓶”如其名。端庄挺拔、柔和流畅的外形,加上这秀丽的名字,让我收获了不少“粉丝”,有人还惊呼我为“天下第一瓶”。但在成名之前,我默默无闻了近八百年。  相似文献   

15.
同题擂台     
“同题擂台”欢迎各路好手前来打擂!在这里,英雄不问出身,唯稿子质量是真!我们将结合读者的投票确定最后的擂主。今年的擂台我们已经全部搭好了:文小小3~4月“假如没有了春天”;5~6月“一把椅子”;7~8月“我是猫”;9~10月“一路上”(提示:我在哪儿,我在想什么,我看到了什么人什么事,我说了什么……);11~12月“当我遇到‘我’”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妈妈是个大嗓门,只要她一叫唤,家里就像打雷。这“雷声”伴着我成长,教我做人,督促我努力学习。每天清晨,我还在美梦中徜徉,妈妈的“雷声”就响起来了:“快点起床,上学要迟到了!”我只好乖乖地从床上爬起来。晚上,我只要看一会儿电视,“雷声”就跟了过来:“去做作业!”或者“去睡觉!”唉,天天如此,我都快烦死了了,多么希望妈妈的“雷声”能消失啊。  相似文献   

17.
满园春色     
《辅导员》2003,(5)
安徽——“小红花·我看见”栏目开播了 2002年5月,安庆市华中路第一小学“小红花”电视台收到了央视“大风车·我看见”栏目参赛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队员们立即投入到备赛状态中,成立了“小红花·我看见”栏目活动小组,在全校选聘了40名小记者。编导小组在队员中组织开展起了以“我看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定期在“小红花电视台”上播  相似文献   

18.
不曾忘记……余玉香《科学课》是我的“爱人”,从1988年你就陪着我,至今己有18年了。我爱你,因为你丰富而充实的内心更让我着迷:“教材专版”里一节节成功的设计和实录指导着我的教学;“关注课程”里一篇篇精辟的文章给我的头脑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杂谈”更是让我领略到了百味课堂;“实验与制作”让我有了新招;“科技博览”让我眼界大开……不曾忘记:88年3月与你一见钟情,而后是你领着我、伴着我走上了科学课的讲台。不曾忘记:在我最困难和无助的时候,从你身上汲取了营养和力量,90年咱们一起参加了河北省青年教师自然教学评优,在捧着一等…  相似文献   

19.
一我曾出了一道作文题《说“一”》,学生难于下笔。于是,我做了如下的启发与引导。我问学生:“一”不是起点吗?学生想到了“一月一日”是岁月之初;“一年一岁”是生命之始;“一次一步”是事业之端;想到了朱自清的话:“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我告诉学生:“一”也是全部啊!学生想到“一心一意为人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一门心思钻学问”,就是全副心  相似文献   

20.
看我72变     
“康若彤72变,变!”嘻嘻,你猜我变成什么啦?我变成了一个大懒虫!在我老妈的眼中,我是一个“超级无敌大懒虫”。我还有几个“懒招”呢!第一“懒招”:睡懒觉。早上太阳都晒屁股了,可我还在与周公“对弈”,虽然老妈已经喊破嗓子了,可我就是不想起来,小孩子就是要睡,才能长高嘛!第二“懒招”:等一下。我天生就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我都会“等一下”,所以,我的口头禅也是“等一下”。老妈叫我去洗碗,我会“等一下”;老爸叫我去买啤酒,我会“等一下”;同学叫我去扫地,我会“等一下”……“康若彤72变,再变!”呵呵!我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好吃鬼。也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