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袁静 《教育革新》2010,(7):24-24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正因为如此,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出少做题、  相似文献   

2.
李学海 《考试周刊》2011,(59):54-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又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文章,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文学阅读评价要做到“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地解读”。可见,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马小妮 《成才之路》2010,(18):I0021-I002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语文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5.
古人学诗提倡“工夫在诗外”。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重阅读、重积累”的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方面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研究性阅读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以及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但因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假如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因而。教师在研究性阅读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阅读能力。从当前的教育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写作是一样没有定法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55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见《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这种理念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以往的阅读教学,学生不是主动获取意义,而是被动接受老师或者教材编撰者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进行的不是自己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的阅读,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阅读现状不利于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匝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iE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奉之间对话的过程……阋渎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又决不是“放羊自流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习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规定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学会正确阅读文学名著,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怎样才能使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鼓励支持学生课外广泛阅读,促进他们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量。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走“大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