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焦点,通过近几年教育界各层次和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许多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面临的问题和误区也较为严重,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课程整合的顺利发展和推广。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提高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学习效率的外在辅助工具,同时也是数学课程发展的重要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需要明确影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探寻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时尚和热点,但广大教师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热情不高,因此,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理性反思,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朝健康、正确的轨道上前进。本文试图以婚姻为喻,解读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希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广大一线教师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各种课程整合的模式,理论工作者也从思辨的角度对课程整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及其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尚处于研究、探索、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及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H市地处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具有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地区从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状况、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知与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调查,对H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得到对学校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从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适时、适度”用于专业课教学、教学评价多元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特别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形势下,我县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随之信息技术教育课逐渐进入了学校,涉及到了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教育活动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使得我们有了把许多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工具,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去实现。因此,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而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首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当代教育的影响也日益增大.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实践目标,也是许多专家的研究对象,在各个地区与学校得到了积极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因素是多样的.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进行阐述,然后从教师、学生、技术、硬件配置与学科特点五个方面分析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课程整合是一种趋势,它对各个学科的教学带来新的思索,许多学科都在探索怎样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促进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成长。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更渴望探索信息技术课本身的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已成为了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新视点。文章结合实例提出了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教学整合的内涵、途径和优势,对当前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也广泛深入地发展起来。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即辅助教和辅助学的工具)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也是大多数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现状。了解整合特性、瓶颈、认识上的误区及整合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利用资源,达到整合目标,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它与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相呼应,是一个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领域深度应用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它又为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与支撑。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已成为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的观点是:用整合的理念与实践组织、实施和管理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一些探讨。一、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教师对课程整合的内涵认识肤浅。许多教师对整合的理论虽然有一定认识,但停留在“在课程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极为肤浅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就可以了。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不准确,其整合目标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教师的素质关系到课程整合的成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思想同步协调发展,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与课程融为一体,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虽已开展多年,情况却依然不尽人意。一方面,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讨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广大中小学教师也都知道一些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认识不清,在整合实践的过程中顾此失彼,有的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得过于同单化,有的看得过于复杂化,更有甚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否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不能确定;再者,专家学者之间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存在着分歧,致使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无所适从。为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围绕。整合的内涵”展开讨论,在比较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更进一步的完美整合。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呼唤教师具备教学的新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技能,创造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然而,从我们面向全省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中了解到,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素质已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1.注重硬件技术,轻视教育理念为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各级学校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训教师,购置设备,甚至在选示范课、观摩课时,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标准,出现为使…  相似文献   

18.
梁清 《中学理科》2005,(10):23-2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作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课程,也同样面临着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即学科本位整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教室、校园网、校校通工程以及城域网的建立,信息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同时,许多一线教师也已经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效率提高的强大威力.目前,正在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教师由于受时问、精力、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所制约,在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还没有能够正常发挥.许多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软件开发还属于低水平的重复.  相似文献   

20.
惠英芝 《考试周刊》2010,(9):149-15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不少教师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但不知道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合。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使他们获得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技能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