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现代作家从事自传创作十分普遍,除一部分作家属于自觉地通过创作倡导自传文学外,更多的作家的自传创作与生活压迫密不可分。作为现代出版制度下产生的职业作家,他们需要不断创作来换取生活资料;而当局日渐严密的出版检查制度使很多题材犯忌;一些作家生活环境的转换使他们被抛到时代的"大风圈外",这些因素成为他们转向自传创作的重要动因。郭沫若、郁达夫在这批作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端木蕻良的前期小说具有浓重的自传色彩。本文取作家生平经历与作品情节内容相比照,从小说意蕴、结构及形象塑造等方面加以印证,阐明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熟稔和托尔斯泰的影响,同时对其自传性创作手法的运用得失作了相应的评判。  相似文献   

3.
无意识与创作动机有着密切联系,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为创作动机提供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创作动机萌发后,作家内心积淀的无意识在文学审美特质吁求下跃进为意识。审美意识的不断积累是构成创作内驱力的真正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4.
奥斯伯特·西特维尔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现代主义作家,他在五卷本自传《左手,右手!》中通过对传记材料有意识地取舍,建构了自己作为贵族派、唯美主义艺术家和陈腐思想反叛者的理想型形象。对照他人为其撰写的传记,可以看出该自传因其强烈的主观性、阐释性,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是自传作者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进而赋予自我存在价值的重要尝试。这种自传性的修辞艺术彰显了作家自我认同的精神诉求,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英伦精英知识层的现代性认同意识,也是作家创作心理与创作动机的重要显现。  相似文献   

5.
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它包括显动机和潜动机.显动机是从事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力.生活中作家因各种物象事件的触发,产生心理波动,造成心理失衡,并引发作家一定强度的情感,这便是创作的显动机.张爱玲创作的显动机是为了生计和实现自己的天才梦,从香港辍学回到上海,为了生存她拿起了笔,"出名要趁早呀!……迟了来不及了!"潜动机是指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它是心底涌动的一股潜流,暗中驱策着作家前行.张爱玲创作的潜动机是郁积在胸中的感受和体验、思想和情感,"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张爱玲对新文学是不满的,她要通过创作,体现出对新文学的反驳和偏离,这也是她创作的潜在动机.  相似文献   

6.
在文艺心理学看来,任何创作动机的发生,都与作家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密切相关。从发生学角度看,心理定势作为幼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心理认知图式,不仅在创作动机发生前一直存在,而且它还为创作动机的爆发规定具体方向。为什么对于同一外在机缘或刺激,有的作家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有的却无动于衷呢?这主要是心理定势的作用。本文拟就心理定势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创作动机的关系等问题作一研究,以俾理解作家艺术家创作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7.
联系毕飞宇的自述及其自传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我们可以看出在他小说中存在的诸多自传性因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自传性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毕飞宇的创作动机、创作主题以及创作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正>人的任何意志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与满足某些需要有关的活动动力”,它限于‘能够给予行动能量并指导行为的因素”,而具体到文学中的创作动机,则是指的那些能激活作家的创作欲望,触动文学艺术活动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诱因。作家的创作动机来源于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外界的某种刺激、生活的某些机遇以及某些触动,都能促使文学艺术活动的发生,成为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动机。正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是偶尔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所经历的生活中得来的果实,正如他母亲怀胎一样”。  相似文献   

9.
史诗性中国现代作家自传创作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她把对传主的刻画与时代的叙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本文从现代传记理论、中国传统传记理论及当时的整个文学思潮三个角度,来阐释史诗性中国现代作家自传的创作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剧作家们的创作动机完全是自然而然。元杂剧作家们创作杂剧,既不是想扬名于生前,也不是想流传于后世,只不过心有所感,一吐为快。本文通过从杂剧中文人形象的研究到作家创作自身的逆向探讨,能使我们从文学作品中人物内心出发窥见现实生活中作家丰富复杂的精神线索,揭示出剧中文人心态与现实文人心态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散文家中对散文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一位,其散文创作历经六十年而不辍。质朴单纯的个性造就其素朴的散文风格;其作品借助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传奇的内容吸引读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感染读者;其文中丰厚的学养显示其学者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12.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3.
受西方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影响,在语言观念上新潮作家出现了由工具论向本体论的重大转化,因此他们在语言形式方面开掘的力度明显地加大了。通过对语言形式的修葺、改造与变形强化语言的指称功能,或者依凭“有意味的形式”负载来自主体特殊的情感信息,是新潮作家最常见的修辞追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5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时代,从文学观念到文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文学体制的改变与建立是中国文学能成为“当代”的重要标志。它有效地实现了当代社会与文学的互动,促使文学作家、作品和读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当代文学体制之下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展开讨论,说明文学体制与作家身份之间所发生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矛盾,促使作家形成新型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方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赵妍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41-44,49
伍惠明(Fae Myenne Ng)是继汤亭亭、谭恩美之后的又一位优秀华裔作家。其作品《骨》自问世以来,被多数美国评论家和读者认为仅是一部个人自传,而鲜有人会注意深藏于这个文学文本内的全新的华人移民的文化认同观。  相似文献   

16.
一批现代作家纷纷在前半生开始撰写自传,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的自传写作热。他们的自传冲动与他们在新旧文化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新文化英雄"地位密切相关。自传既是他们对过往人生历程、思想、经验和文化业绩的总结,更是对他们的"新文化英雄"地位的一种确认,也是他们努力建构的新文化历史话语的一部分。从他们的自传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文化英雄心态。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华文女作家、作品现象,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文坛的一道魅力四射的文学盛景。作者深入而扼要地削析了饮鸿编《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的主要艺术成就,并指出该选集既生动地展现出这支娘子军劲旅的创作实力,也使广大读者欣赏到这列高歌猛进中的文学方阵文采飞扬、业绩辉煌。  相似文献   

18.
编、作、读的主体意识的统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无论是编,还是作或读,其主体意识都是十分强烈的,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编的主体意识中, 思想性起统领作用;作的主体意识中,创造性是其核心;读的主体意识中,知识性、趣味性占主导地位;立足于三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三的能动作用,通过审美意识的中介,从而实现编、作、读主体意识更高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特别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文学的源头和先导,是当今作家创作知识分子题材作品和当今读者解读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参照系统。“五四”及二十年代前半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鲁迅是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开拓者,叶绍钧是中坚,张闻天的《路途》有其特殊意义,其他“三派四种”中的作品是其“平均分数”,多写感受,少写性格是其特点,也是其弱点。  相似文献   

20.
自叙小说渗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这情感源于创造社三位作家的自身经历和特定时代背景,郭沫若的自叙传在表达情绪上洋溢着诗人般浪漫色彩,极力倾泻;郁达夫则表现为低声呻吟,概叹人生苦闷生活艰辛;张资平采用冷峻的客观描摹,让情绪从生活事象中流溢出来。此为三家传情的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