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卡卡 《网球天地》2009,(11):28-31
1993年至1997年的五年间,中国第一次吸纳了“职业网球赛事”,香港沙龙公开赛移师北京——彼时,网球是什么?晓者寥寥;职业赛寻动何物?更是天外飞仙.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网球》杂志以《女王的红面纱》做题,记录了贾斯汀·海宁第4次捧起苏珊·伦格朗杯的历史瞬间。转眼4年的时间过去了,红土女王已经退隐江湖,环顾世界女子网坛,究竟谁有机会抢走海宁留下的王权?《网球》杂志各位编辑与高网频道资深球评胡力涛一起,从法网出发,在漫谈中理清女子红土网球的竞技脉络,猜测到底谁有机会掀起那条红面纱。  相似文献   

3.
孙凤刚 《网球天地》2009,(10):14-14
编辑们好,我是一个武汉的球迷,非常喜欢《网球天地》杂志.从2005年开始.我几乎期期都买。最喜欢“球技宝典”栏目,并靠它极大地提升了技术水平。这一次在南京看全运会网球比赛,我感觉有几个省的进步很快,我想知道他们都在哪里训练?我国的网球训练基地现有哪些?这样我也可以去看看自己喜欢的明星。谢谢!  相似文献   

4.
刘彤 《网球》2013,(8):90-91
张军慧说他走入网球这个领域是在2004年的3月,那会儿的他还是网球圈的新兵,对网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他原来是新闻单位出身,搞过教育也做过培训和人力资源,虽然喜欢体育热爱运动,但以前从来没打过网球,对于网球的认识也仅限于知道四大满贯,知道费德勒、萨芬、大小威廉姆斯这些明星,甚至在来到中网公司的初期,他都感觉这只是一项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球的魅力逐渐显现出来。张军慧也开始被这项运动打动,他惊叹子网球文化的深厚,也被球员们的个性所吸引,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几次去大满贯考察,这也让他对网球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甚至觉得,网球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5.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6.
李硕  陈功摄影 《网球》2010,(8):138-139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事网球教育事业,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安德列斯·布鲁诺只是想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他对在中国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7.
来信选登     
《网球》2008,(2):8-8
如果说美国网球到了开药方的时候,那像澳大利亚、英国、法国3大昔日列强,也早就有这个需求了,当然这只是针对职业网球。网球在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来信选登     
《网球》2006,(8)
2003年在喜力公开赛上,第一次看到《网球》杂志,那也是你们的创刊号,那时候没有买,2004年看喜力时又看到《网球》,那次终于没能抵住诱惑,订了一年,2005年在大师杯上我依然订了一年。我觉得你们的杂志无论是在文章和图片质量上都是很棒的,海报送得也很有质量,只是由于月刊的关系,许多比赛情况都无法及时在杂志上反映……希望以后多些Lleyton为封面的《网球》,至今只有一本,我可等了很久的!——Key/上海  相似文献   

9.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2,(3):142-142
心理活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会。作为一个有着几年业余高尔夫练习经验的爱好者.我曾经在网球名将伍德布里奇的小女儿面前出了次大洋相。  相似文献   

10.
读者往来     
《网球天地》2011,(3):12-12
谢谢你,天地英雄 这一期杂志看到了一些久违的老面孔,令我莫名感动。三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网球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一项在世界上拥有众多拥趸的运动,只是因为好玩而单纯地喜爱。当然我也不知道谁是中国网球界的明星。可以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我对代表着中国网球的专业运动员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1.
天坛野网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1,(4):118-119
用横幅当球网,把石砖地当球场,天坛公园里的这群网球爱好者,把网球高高在上的形象彻底颠覆了一把。九年前,《网球》杂志的前身《网球生活》,就曾经对他们进行过采访,一度在业余网球圈引起强烈反响。时光荏苒,天坛公园的网球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是否还在坚持自己的网球梦想呢?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再一次走进了天坛公园。  相似文献   

12.
汪彦平 《网球》2010,(12):114-117
科技已经并且仍在塑造着网球运动。对于近三十年来的打法以及技战术风格的改变,我们习惯于认为这只是因为不同年代选手自身条件的改变。其实不然。为什么采用发球上网战术的人几近绝迹?为何当今的选手那么热衷于在底线对拉上旋……网球拍经历了木拍、金属拍、碳纤维拍等几个时代,正是制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网球运动的形态。在2010年的网球场,科技仍在悄然改变着这项运动。  相似文献   

13.
解读挑战赛     
深泽 《网球天地》2011,(9):42-42
从去年开始,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的举办,让大多数中国球迷第一次知道在ATP的世界,除了巡回赛还有挑战赛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挑战赛?挑战赛的参赛资格是什么?中国又有哪些挑战赛呢?  相似文献   

14.
每月一答     
山西读者李妍问:亚运会设置软式网球为表演项目,请问软式网球与网球有何区别? 答:网球运动起源德国,14世纪中叶传入英国。1877年在英国温布尔顿举办了第一次网球冠军赛,1912年国际网球联合会成立。软式网球起源于日本,迄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4年第一本竞赛规则问世,1923年举办了第一届日本锦  相似文献   

15.
发球速成     
《网球》2012,(3):94-94
我之前每周都要打一次网球,就是和教练对打,到两个小时走人,出出汗很舒服。不过最近集团说要举行网球比赛,同事说我都打了挺长时间的网球了,就给我报了名。可他们哪知道我是纯为了健身,连发球还不会呢。请问有什么可以速成发球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16.
《网球天地》2014,(12):30-31
李娜退役开办网球学校的消息,着实让人兴奋了一下。兴奋之余,情不自禁地开始为娜姐操上了心:中国已经有了好几家网球学校,“李娜网球学校”开在哪里?会是一所什么样的网球学校?如何才能办好这所学校?李娜与国际管理集团(IMG)合作,对这些问题肯定有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也不妨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一番推测。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去年在国家博物馆看过法国时尚100年展览,相信那支1963年钢制老式鳄鱼网球拍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但那只是网球在数百年演变中留下的一小部分而已,作为一项从“贵族神坛”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运动,网球有太多的积淀,也有了太多让网球收藏爱好者痴迷的地方。由于  相似文献   

18.
MICH 《网球》2010,(10):164-165
提到电子网球游戏,你只想能到《VRN球》(VirtuaTennis)?那你恐怕是“奥特曼”了。2010年6N初,湖南卫视芒果游戏携3D休闲网游《网球宝贝》来袭,从此,中国网球迷们有了自己的原创网球游戏。  相似文献   

19.
尼克网球学校被誉为培养网球选手的梦工厂,这里为世界贡献出了阿加西、塞莱斯、莎拉波娃等网球巨星。与其他网球学校相比,这里的训练方式有哪些独特之处?教练具有哪些点石成金的非凡本事?带着这些问题,美国《网球》杂志记者安德鲁·弗里德曼走进了这座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网球学校,为我们全面呈现尼克网球学校学员们一天的网球生活。  相似文献   

20.
金路  陈功 《网球》2008,(6):98-99
本期主讲教练:粟辉在北大西门斜对面的海淀区体校里,活跃着一批热爱网球运动的孩子们。虽然练习网球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他们对网球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网球的希望。海淀体校接收在放学后想要学网球的孩子。如果有好的苗子,往专业队输送,而对于只是想锻炼身体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