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快意论     
书当快意读易尽,目之所及皆入读。读书当快意自得,不必正襟危坐读,皓首穷经读,却可以春秋读,山水读,品茗读,对酒读,消闲时可读,解闷时可读,几无时不可读,亦无处不可读,只需以快意为帆,闲适为屐,风雅作伴,悠然前导,兴来即往,优哉游哉,跋涉诗山词海,看风光满眼,于此含英咀华,不亦快哉!选读法:名山胜景之碑刻题咏,每每有标志指明佳处,诗词集中,选者亦煞费苦心标示注解,以期读者有迹可循,既明了作者行文的草蛇灰线,又可从其中挑选可情可意的诗境畅游一番。按图索骥,选读精粹,不亦快哉!标读法:书中所作的标志,疏漏之处,也自难免,书中留白之处,读…  相似文献   

2.
正后生可畏,门生可畏,得意门生更可畏!我的许多爱诗又写诗的学生里,同时具有诗心、诗情、诗才、诗魂者不多,镇东是其一。当年我在衡阳师院中文系99级上课,第一次进课堂时,他正在向全班报告自己创办《山石》诗社的苦衷,说到情深处,泪眼无语凝噎!四座寂然,我心内亦一震:不意此间有如许宁馨儿!专情于斯!凝情如此!果然,有诗人气质的他大器早成了!读诗文集《向南而立》这两本书而论其人,叹其志,大已有之,读其书而论其艺,剖其短长者好似不  相似文献   

3.
孙晋诺 《新读写》2023,(12):32-35
<正>诗歌鉴赏是广大考生感到非常棘手的一道试题,原因在于读不懂诗词。认真研读高考试题,可以启发我们如何读懂原作,如何绕开命题之“坑”。一、用庸情代替诗情诗是文学,再朴素的诗也与生活有一段距离,但命题者总会用一些平庸的解读来代替真正的诗意,而读不懂诗的考生往往把诗等同于真实的生活。因此,我们要谨防那些初读时比较切合自己胃口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张琼 《考试周刊》2014,(97):29-29
诗词鉴赏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虽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花较多时间讲解鉴赏方法及答题模式,但学生的得分率依旧较低,以致师生谈"诗"色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认为,教师应该以"读"激活诗词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诗词的寻"情"过程中,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案:《管锥编》初版于1979年,越七载,第二版印行。予读钱钟书先生《再版识语》,知“初版字句颇患讹夺”,多为“排印校对之咎”,亦有“原稿失检错漏所致”者。二版“都勘改五百余处”。予乃取两版校读,信得其大略,抄记如次。供仅有初版者参稽。倘或有小补,则幸甚。第一册卷首第2页新补:‘再版识语初版字句颇患讹夺,非尽排印校对之咎,亦原稿失检错漏所致也。国内外学人眼明心热,往往为一二字惠出订谬;其纠绳较多者,则有施其南、张观教、陆文虎三君;而范旭仑君尤刻意爬梳,是正一百余处。洵拙著之大幸已!应再版之需,  相似文献   

6.
诗词是由情感而产生的。陆机《文赋》说“涛缘情而绮靡”;诗词又是和理性分不开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序》)。古人诗与乐分不开,谈音乐的理论也完全通于诗歌。《礼记·乐记》说: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7.
地市书记 ,古之郡守州牧也。自李唐开科以诗取士以来 ,州官多能诗文 ,唐之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 ,宋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其尤也。其作州官时 ,不仅政绩斐然 ,诗文亦文采斐然 ,以至名标青史。王公志伟 ,身为渭南市委书记 ,日夜为秦东五百万人民操劳 ,谋求福利 ,成绩卓著 ;暇则赋诗填词 ,以反映民情 ,抒发己感。不仅政绩斐然 ,诗词亦斐然 ,真有古人遗风矣 !古之郡守州牧 ,不仅以诗词作为抒发性情之载体 ,还以诗词作为实施教化之工具。因为诗不仅可以陶冶个人情操 ,提高人格品味 ;亦能反映时代 ,记述民情 ,褒是贬非 ,美善刺恶 ,以教化人民…  相似文献   

8.
回文诗能顺读亦能倒读,其语言组合之奇妙,独步诗坛。回文诗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据说当时安南将军窦滔之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因丈夫携宠姬而行,怨恨作诗,织在锦上共840字,名《璇玑图》,寄赠丈夫。由于诗顺读、倒读都成诗句,计有200余首,所以称之为回文诗,后人多仿作。  相似文献   

9.
诗文一道。在儒者为末务。诗以适性情,文以辞达意,如是已矣。初未尝争工拙于尺寸铢两间,故论者未可以诗文之工拙而定其人之品,亦未可以其人之品而定其诗文之工拙也。  相似文献   

10.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灏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有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十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部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丰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相似文献   

11.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离骚》) 雄鸠,朱熹释为鹘鸠,今人有指为即《诗·关睢》之“睢鸠”,按《方言》:“其大者谓之鳻鸠(即今之班鸠)…其小者或谓之鹘鸠”;而《尔雅·舍人注》则以为“鶌鸠,一名鹘鸠,今之班鸠”,无论其为大为小,均不见比兴之义。说为“睢鸠”者,意谓“睢”为“且”字之讹,即雄鸠。但就《诗》言之如此,则“关关”两字无着;且“古以鸠为匹鸟”,屈原亦不应“恶”之,故亦难通。按《释文》“雄”作“鸠”,《集注》又云:“黄云:‘呼故反’,然则‘鸬’字  相似文献   

12.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中的“志”主要就是指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古典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丰富、深刻、复杂而又多变的。那怎样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3.
饶宗颐教授是二十世纪诗词大家之一。其诗歌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数量庞大的哲理诗,则是其创作特色和创作成就之重要方面。其诗中之理,落想极高。其一,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其二,表现了诗人自足而独立的人格精神。他诗歌中洋溢着一种充盈自得、独立高迈之气象和自在从容、与道一体之境界,为唐宋诸公所未有,在二十世纪诗坛亦独标一格,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极大地开拓的提升了传统诗词的境界。另外,选堂哲理诗之卓越成就,还反映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上,自然触发,警策动人,是其艺术表现之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思想解放,环境宽松,当代诗词出现了复兴之势,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袁第锐是其中年辈较高者之一。袁诗以近体为主,七绝篇什尤富,大抵才思敏捷,倚马可待。其在语言上的特点,是议论风生,快人快语,近阳刚而远阴柔,多硬语而少软语,多胸臆语而少含蓄委婉。陈贻评其咏史七绝曰:"数量直逼唐之胡曾,而艺术则远胜之。"是为不刊之论。袁氏提倡"三不作"——"无新意境不作,无新句不作,等而下之,则无新词汇亦不作是也。"对当代诗词创作,极有借鉴意义。他认为"温柔敦厚"非但是"诗教",也实发人所未发。在古诗解读中,亦颇有胜解。  相似文献   

15.
王维传世之作有诗三百七十余首,文六十余篇。历代各种刊本叙次或以类别或以体裁,编年者迄付阙如。明顾起经撰《类笺王右丞集》卷首有《唐王右丞年谱》,系年诗文各若干,为王维诗文编年之权舆。清赵殿成毕生致力《王右丞集笺注》,所撰《右丞年谱》系诗五十余首,文二十余篇,较顾谱精密,承前启后之功未可泯灭。王维诗文编年之难,除其生平出处尚有不少疑点而资料又匮乏外,亦与集中多山水田园篇什,一般无本事可考有关。笔者披阅王集之际,偶有所得,不忍废弃,日积月累,爰有是篇,约得诗二百首,文四十篇,于王维事迹亦间有补证。囿于学识,牵强附会在所难免,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57):31-32
诗词历来被人们称为"文学之母",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家名作卷帙浩繁,教者需寻求规律,方能提高教学效率,完成繁重的诗词教学任务。多年经验总结其规律为:把握诗眼、揣摩意象、体会意境、掌握典故、强化风格、品析情愫、重视朗读、诗画结合。  相似文献   

17.
论诗理     
本论述了诗理的特殊性,诗主情,不以理性,但诗中亦有理,为含情之理,有象之理,其理活而不死,歧而不一。  相似文献   

18.
订误篇     
订误篇胡守仁一、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诗注释订误古人写文章,不自作注,注出自后人。一部《诗经》,有毛传、郑笺、朱集注,说法不一;李商隐《无题》诗,解者纷纭,所谓“诗无达诂”。然其为说,各有所见,亦有是非,而非文字上之疵病。今人作文,间有疵病不能免者。...  相似文献   

19.
诗心驱史笔——杜甫《八哀诗》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八哀诗》向来被认作诗的传记,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七说得分明: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六亦引郝敬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相似文献   

20.
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而且其抒情特征相同,又都是一种有韵之文.所以统称为诗歌。但词又“别是一家,①词并不等于诗,它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都存在着差异。诗词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形式上的,因为从艺术形式来看,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则是“长短句之诗”,它的句式是不整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以艺术形式的差别来区分诗词。但是,仅以句式是否整齐区分诗词是不科学的,例如,(注溪沙)的句式是整齐的,但它却是词而非诗;许多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的句式是不整齐的,但它却是诗而非词。所以;诗、词句式上的差异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