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岛是一片适合名牌生长发展的土壤”,应该没有人怀疑这句话。从海尔、海信,到青啤、双星,再到澳柯玛,现在青岛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最集中、实施名牌战略最成功的城市,也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因此,外界把青岛的品牌经济称为“青岛现象”。经济与文化总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品牌”辈出的青岛,在文化品牌的经营上应该说也是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2.
江凌 《新闻传播》2007,(8):20-20
联想是主体(人)从某一事物、现象、信息想到:另一事物、现象、信息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的主要形式有四:一是相似联想,即主体(人)对头脑中出现的与某一信息、某一事物(或现象)相似的信息、事物(或现象)产生的联想。在这种联想中,信息、事物(或现象)与联想物之间有某种共同性质或特征。如爱迪生看到天空中美丽的乌儿在欢快地歌唱,便想到人也会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相似文献   

3.
欣赏指数对电视节目品牌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媒体的品牌意识也日益凸现。清华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尹鸿在“中国电视品牌栏目高级讲研会”上精辟地指出:在媒体纷争的社会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竞争力;在供大于求的媒体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吸引力;在媒体分化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亲和力;在产品多样的消费环境中,品牌是一种信任度。今天,品牌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人充分认识,可是,对于电视节目的品牌该如何考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在传统的电视节目考评体系中,收视率调查是被媒体和广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5.
“颠倒互换”是一种策略,当它被运用到电视节目创作中时,会使已有固定模式的电视节目产生变体;同时它也可以是电视节目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成为电视节目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电视节目中运用颠倒互换,包括角色身份的互换,节目板块的调序等手段,能够在丰富电视节目创作形式的同时带给受众一种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说过,“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据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新闻天地中,最美丽的花朵应是形象思维着的精神。而联想则又是形象思维运动的前奏——心理学告诉我们,各种心理过程都离不开联想,形象思维尤其如此。也可以说,联想,在形象思维中是能使人热血沸腾的“肾上腺素”,是能在人的心灵里酿成形象化“佳酿”并让人为之心醉的酒曲。怎样运用联想? 我们有些记者从深入生活中采集到的大量材料,常常犹如花间飞舞的蝴蝶、水上嬉游的自鹭,美丽、有趣、生气勃勃,可是一到下笔时,这些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东西,就似被制成了生物标本一样,虽未走样,却失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电视,是当今各种传播媒体中最迅速、最直观、最形象生动的一种形式,它有着集声音和图像、实录与直播于一体等诸多优势。因而,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的宠儿”。其实,人们在谈论电视节目的众多优势时,也许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视节目也有着它突出的劣势──不易表现生活中的“过去时”。众所周知,在英语的基础语法中,语言时态分为三种:“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借用英语中的这一述语,我们所说的电视节目(当然不包括电视文艺节目)中的“过去时”,是指“已经发生过了的新闻事实”。对于这种“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于物质产品来说,“品牌”就是质量和信誉。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品牌”就是良好的素质(包括精湛的专业技能、鲜明的个性、丰富的内涵等)和受众的接纳度。产品的品牌效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市场销路,主持人的品牌价值也会对节目收视率的高低产生影响。如何培养和造就名播音、名主持,一直是电视媒体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总在抱怨找不到适于播音主持的好苗子,埋怨属下的播音员主持人不是“名嘴”是“贫嘴”,是煮熟的“鸡蛋”孵化不出“小鸡”来。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图从品牌打造的角度小作分析,并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刘志明 《今传媒》2004,(6):34-35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把广告做好,是善良的愿望。把广告做好了,是受众的福音。但是,这不是说所有的广告都是好的了,更不是说就没有了坏广告。而实际情况是,好广告总是凤毛麟角,坏广告却是五花八门。模糊性广告:广告是与非好广告,是非鲜明是首要的一条。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不要含糊不清,不该拖泥带水。“我爱拉芳”,“好迪真好”,玩的是单刀直入; “海尔无闪烁彩电”,“不含PPA的感康”,搞的是定向爆破; 一句“新鲜的,美味的”使得娃哈哈果汁型饮料的新概念不胫而走。而它“健康童装”的诉求,显然是要使人们将它以前“吃”的和现在“穿”的进行品牌联想。但是,“健康”的童装怎么说都没有说清楚,即使怎么说也都是一个模糊的说法。这就是广告的一种状况。先是将能讲清楚的一下子讲清楚,例如海尔和感康; 再是将不能讲清楚的干脆不讲,例如拉芳和好迪; 三是怎么讲也不是很清楚,例如娃哈哈童装。而即使是“我爱拉芳”和“好迪真好”这样的话找来无数的明星再说上一万遍,也就是传递了个品牌称谓而“别无所求”。“爱”拉芳的什么?拉芳哪里可“爱”?好迪“好”在哪儿?怎么个好法儿?说,和没说一样; 即使想说,其实也没什么可说。太直白的...  相似文献   

10.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 Lane Keller教授给“城市品牌”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  相似文献   

12.
一、多样化的“顾客”:信息接收者与购买者对于品牌形象的研究通常包含了顾客、企业和市场三要素,这也是既往研究中所选择的三个研究视角.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品牌形象是对于某公司或某产品的品牌联想,联想即为虚拟的内容,可以诞生于其吸引人的优点,也可源自其令人排斥的缺点.最初品牌伴随着产品而诞生,但是随着用户体验以及广告宣传等其他活动的影响,品牌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原本的产品,而发展为一系列的顾客接触点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正如写其它文学作品需要润色一样,写散文也需要润色。谈到润色,我总是联想到两句唐诗。润,我想到“渭城朝雨浥清晨”(王维《渭城曲》),说早晨下雨了,路上的尘土飞不起来,客舍也青,柳色也新。色,我想到“忽见陌头杨柳色”(王昌龄《闺怨》),说一个思念远征不归的丈夫的少妇,忽见大地又是一片春色了。一则使人有湿润的感觉,一则却是添色的意思。散文也需要“湿润”和“添色””即进行文字修饰,增加文彩。  相似文献   

14.
我们国家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及主持人节目.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路程.在经历了萌芽、初创和发展阶段之后.电视节目主持人之间的竞争已经或者即将成为电视传媒竞争的焦点。可以这样说.节目主持人已经具有了品牌意义,甚至成为电视台的形象代言人和台标式的人物。这也给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不但要有世界知名的名牌节目,名牌栏目.我们还应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节目主持人应该真正成为节目的组成部分,在电视产业化的、今天,品牌化的电视节目需要他的主持人成为节目的形象代言人,现在许多人对某一节目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也包含着对主持人的期待。主持人因工作的特殊性,不光要会“说”,同时还要会“演”,要充分展示出自己形体语言的魅力,征服观众加大节目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新闻窗》2010,(5):72-73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而“品牌”一词应用到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就有了特定的内涵和特征。主持人是节目和电视台的形象代言人,品牌主持人能使观众向他所在的节目集中,  相似文献   

17.
其实,企业出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早在2005年初,中信出版社的新书<跨越--柯达在中国>在京首发.与此同时,中信出版社还推出了著名作家凌志军的<联想风云>一书,该书首印的20万册很快被各地经销商抢订一空,一度出现了经销商排队订书,晚来的经销商订不到货的火爆场面.而在2005年年初,海尔集团成立20周年之际,青岛出版社也推出了<海尔品牌之路>、<海尔的故事与哲理>和<海尔人话海尔>丛书.在此之前,联想集团的<联想为什么>、百龙公司的<总裁的检讨>、华为公司的<走出混沌>及蒙牛乳业的<蒙牛内幕>等书因为满足了人们对成功企业探询的好奇心,一度是排行榜上的热销书籍.  相似文献   

18.
柯泽  倪霞 《新闻导刊》2009,(4):46-48
近期重庆卫视全新改版,在“故事中国,人文天下”的总体定位下,抽象出重庆人民和重庆城市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特质,在全国独树一帜地主打承载主流价值观的“英雄品牌”。谈及英雄。我们会联想到金戈铁马、战火纷飞,而巍巍山城重庆,可谓英雄辈出,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邹容、张培爵、胡真、江竹筠……。一个民族需要英雄崇拜,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座城市也需要英雄,重庆,正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的日子如期而至。 对她的如期而至,我和我的工作伙伴们有着一种类似“到家”的特殊感觉,以至我们也会把2001年1月1日当作一种好像“进门”的时刻——这种走向一个二十一世纪家园的亲切感,的确充满在我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我们选择了她,她也会爱我们。这一个日子,对我们有激励和自许的意义,所以,我曾这样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好运与成功的时代标志!”我们为此而奋斗至今。 如果她是一个女郎,我要献给她的,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20.
倪萍四题     
在当今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对于倪萍的研究,在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中应当说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倪萍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典型,的确也构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最近几年陆续读到了一些研究倪萍的文字,对于倪萍褒贬不一,这里不想作简单评价.笔者认为,对于倪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就倪萍谈倪萍的层面上,应当从更为开阔的视角去观照倪萍,这样或许会有一个较为合乎实际、比较中肯恰当的结论.一、倪萍是一个符号当人们用热情的话语赞美着这位《综艺大观》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