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镜子,初称"鉴","鉴"亦作"鑑",乃人临器皿俯视之状。镜子经历了石镜、铜镜、玻璃镜的发展衍变过程。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说,镜子的功用有整容照面、男女传递情意、辟邪三种。之所以能作为信物和辟邪宝物,是缘于先民对自然神的崇拜,其中虽有迷信的成分,但从中仍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吉祥的渴望和对美好情感的寄托。  相似文献   

2.
相信每个人的电脑当中都有几款播放器,看流媒体的时候用的是RealOne Player,看DVD用的是WinDVD,听MP3通常用Winamp,不同的媒体播放器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今天阿多给大家介绍的这款名为"Kmplayer"的媒体播放器软件,功能更是强大,而且支持几乎所有媒体格式.可以说,电脑里面有Kmplayer,其他媒体播放器就可以统统下岗了.  相似文献   

3.
读报刊杂志,看电视专题,总会发现教育先辈及教育同仁有关"批评"的见解或观点。他们认为———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批评别人时,应注意场合、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许之所  李岩 《现代语文》2007,(2):104-105
一、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名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5.
何晖 《现代语文》2007,(5):119-121
称呼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同一对象的称呼是不同的。近年来,社交场合表示当面称呼的词——"小姐""同志",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并在全社会流行。称呼语的历史变迁,不  相似文献   

6.
镜子可以让人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点滴的变化,进而可以时刻提醒自己避害趋利、抑恶扬善;窗户可以让自己观察到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而督促其端正言行、明辨是非、分清曲直.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指具备双语或多语的交际者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的要求,转换并运用不同的 语言进行交流。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和社交场合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情 感功能。而每一次的"语码转换",都有其发生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8.
镜子可以让人清晰地看到自身外表美与不美及点滴的变化,进而可以时刻提醒自己避害趋利、抑恶扬善;窗户可以让自己观察到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而督促其端正言行、明辨是非、分清曲直.  相似文献   

9.
《少年科学》2014,(9):1-1
<正>你走过一面"镜子",欣赏着镜子中的你,突然,镜子变成了"玻璃",你看到了"玻璃"背后的景象……哈哈,这不是梦境。这样的镜子(玻璃)已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了。原来,科学家把整整84层超薄的普通玻璃和一种名为氧化钽的化合物交替叠放在一起,制成了这面神奇的"镜子"。它与一些特殊场所使用的单向镜面(在一面看是镜子,到另一面看则成了透明的玻璃)不同,乍一看是可以反射光线的普通镜子,但只要稍稍转动特定的角度,就会变成透明的玻璃了。  相似文献   

10.
给自己的电脑装一颗奔腾的"芯",是许多电脑爱好者的愿望.这颗"芯"对于很多发烧友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但是对于一些接触电脑不太多的朋友来说它还是一个很陌生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颗让人心动不已的"芯"吧.  相似文献   

11.
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是丰富的桌面、可爱的图标,还有"身随鼠动"的光标。桌面可以改变,图标也可以改变,这单调的光标箭头能不能变变"脸"呢?  相似文献   

12.
异想天开     
观察心事镜 将来,我将发明这样一面正方形的能观察每个人心事的镜子。它的正面可以作普通的镜子用,反面则可以用来观察人的心事。当说谎话的人面向镜子的时候,镜子就变颜色:变红色是善意的谎言;变黑色是恶意的谎言;变绿色则说明说话人不但说谎还打人了。(曹鹏)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对于"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高品位的书对我们来说既是"窗子"又是"镜子"。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通过读书,我们照见了内心的灰尘。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为鉴",中国传统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它的存在与价值一方面面临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有力挑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隐喻",也非全无问题,有必要加以逻辑与事实的论证。关于第一方面。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经验的存在和价值表达了明确的否定态度,从他的话里可以揭示出三个问题:其一,历史经验给了我们的教训是,从来没有人从中得到任何教训;其二,即使有历史经验教训,人们也有拒绝的自由;其三,在古今变易中究竟有无相同或相通的经验教训。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黑氏所说乃是悖论(paradox)。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诚如黑格尔所言,对于历史教训之取舍,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可是对这一自由的选择结果,就不再有选择的自由了。而且,选择的历史前提条件也是不可以自由选择的。从拒绝接受历史教训而失败的例证,人们可以证明历史教训是存在而且起作用的。选择自由只不过是不自由中的自由而已。关于问题三的回答是:没有。为什么?因为历史的经验教训既然是在历史中产生的,那么它就必然离不开它所由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也就必然具有历史性。人类既然生存于历史长河中,那就只能满足于具有历史性的历史经验教训。不过,历史的"变"之中也有其"常",历史流程中的相对稳定性或"常"在不同层次上并不相同,总之,只要在某个层次上有关的历史条件仍然存在,相应的经验教训就是有效的。关于第二方面。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以镜为鉴(就是镜),看到的是自己,而以史为鉴(镜),看到的却是它者,历史如何能够为镜?其二,"鉴"字源于"监"字,监的本义是人从器皿的静水中照见自己,而历史则是长江大河,江河流水如何可以为镜?关于问题一的回答是:我们通过作为中介的镜子里所见到的自己只是自己的影象,它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自己的它者、反映了自己相貌本质的它者。自我的认识实际上是必须经过作为它者的中介的反映(reflexion)才能实现的。关于问题二的回答是: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需要或意向决定不同中介的选择,例如,欲知自己的形象可选用镜子,如须知道肺部健康情况可选用X射线照相,欲知自己的历史处境与前程则须选用历史书等。因此,对于"以史为鉴"这种隐喻的意义的深入理解,实际上也是需要逻辑分析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角色突变"就是指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下其思想意识会有不同的侧重,由于角色的变迁,其行为表现也有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聘眼"风波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灵魂的镜子……" 写得真是不错啊!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随手拿起旁边的镜子,想看看自己的眼睛到底有没有书上所说的传神.结果却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镜中那两个貌似绿豆般大小的黑白相间的物体在那里若无其事地一眨一眨的.  相似文献   

17.
聪明妈妈看孩子可用以下四种"镜子":一、"望远镜"孩子让你越来越不满,别人的孩子见到人大方有礼,你的孩子见人就往后躲;别人的孩子安静乖巧,你的孩子满地打滚;别人的孩子会弹琴、会画画,你的孩子却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18.
一、"照镜子效应" 所谓"照镜子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教科书或日汉词典上,对"あなた"一词的解释,就是"你"或"您",所以,许多学习日语的人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常常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毫无顾忌地使用"あなた"一词.但是,日本人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是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亲疏关系、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场合,来区别使用不同的对称词(第二人称代词、亲属名称、地位、职业名称等).在这些对称词中,学习者最容易误用的就是"あなた",本文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探讨一下现代日语中"あなた"一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提及法国小说和德国小说时曾作过一段精辟而风趣的论述:“法国小说是天主教婚姻的镜子;德国小说是新教婚姻的镜子。在两种场合,‘他都有所得’,在德国小说中是青年得到了少女;法国小说中是丈夫得到了绿帽子,两者之中究竟谁的处境更坏,不是常常都可以弄清楚的,因此,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