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教师评价是教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教师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师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教师评价具有促进教学效能、教师管理方面的外在的附属性职能以及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本体性职能。  相似文献   

2.
教师评价是教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教师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师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教师评价具有促进教学效能、教师管理方面的外在的附属性职能以及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本体性职能.  相似文献   

3.
教材评价的本质、标准及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材评价的方法很多,使用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教材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而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则需要不断的研究探讨。本文试图以“评价”的哲学概念作为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教材评价的本质、标准和过程。 一、教材评价的本质 (一)教材评价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的价值作出判定。谈到价值,自然要明确是哪个事物对什么人的价值,即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是什么。在教材评价活动的价值关系中,教材就是价值客体,那么价值主体是谁呢?这就要分析教材是满足谁的需要,也就是要分析教材具有哪…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基本理念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现实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表示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需要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客体属性是  相似文献   

5.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完善化,这其中包括着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就是人的价值问题。无论是教育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还是其文化职能、科学职能,都是以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为前提的。教育本身也在人的价值实现中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叮见,教育和人的价值实现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价值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在研究价值的有关]司题时,都无一例外地要讨论主体、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这三者是构成价值的基本要素。一定价值关系的产…  相似文献   

6.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主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过程。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试论需要的价值评价和发展趋势陈铁夫需要与价值之间有着内在的现实的必然联系。所谓需要,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欲望或要求,它是人和社会活动、发展的内在动因。人作为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客体的,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为了满足一定需要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学领域中.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教学价值即教学客体属性满足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我们研究教学价值的客体。这种实践活动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就构成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评价是对高等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是指高等教育评价的功能或作用,在哲学的意义上,是一种体现在高等教育评价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观,是对高等教育评价作用的系统的理性认识。或者说,是对高等教育评价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本质概括。 西方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观基本上是一种以教育为本,以教育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价值观。 从价值观的发韧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来看,教育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的教育成就和效率,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学力测验的…  相似文献   

10.
一、人的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关系●关伟一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肯定意义。价值是在主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客体事物满足主体事物需要的一种属性。也就是说,客体事物的价值,是在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调整"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定势,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实现驱动转换,促进供需两侧和谐发展,从而彰显其价值本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需求侧从有效人才的需求出发,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供给侧改革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体系的地位、职能、机制及科学评价标准与供给侧改革天然契合,在实践应用中助力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力 《教学与管理》2009,(7):114-115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棵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下来界定价值,指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就是价值。”关于“取向”,在日常表达中,一般认为是对于某种事物的选择标准或路径,类似于“取道”。我国学者黄凯锋在其《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中指出,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16.
价值不是实体范畴,而是关系范畴,是表征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功能和效用,是主体在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客体属性的基础上,对客体进行发现或改造的结果,是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制度价值是制度活动的属性满足制度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制度价值分析是确保制度有效性的一种工具。分析我国教师发展制度价值目标实现状况及其成因,有助于破解教师发展制度价值失真问题,营造一种生态的教师发展制度环境,形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可泛指事物的"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应关系。我国著名学者王玉木梁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一书中从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从客体对主体的  相似文献   

20.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已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