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湘南木雕艺术的民俗特色和文化意蕴,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利用民间木雕资源为城市建设、环境美化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今后民间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城市特色氛围的营造、地方文化艺术的弘扬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武陵家具木雕艺术的风格看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互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土家族民间家具木雕艺术特征的分析,以及明清时期、改土归流之后土家族区域经济形态变化的研究,总结出土家族家具木雕造型的风格特征,认为它独特的形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大胆夸张的以意造型;本质元素的以线概括;打破时空的自由空间。并从家具木雕艺术的题材与表现风格上与其它民族区域家具木雕的相似性,结合民族之间族际演化的特点深入探索土家民间化与汉化的互渗,说明土家族民间传统艺术对于保存传统化遗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新化维山古墓壁画图像属梅山民间美术文化的典型内容。长期以来,梅山蛮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生成了一种“梅山教”。对于梅山墓葬美术而言,也是得到“梅山教”的支持,其魂魄信仰既包括了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拜,也包括了对相关者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想象。上下分层的图像配置方式表达了梅山人的世界观和对伦理的认知,维山古墓壁画从图像的内容和形式层面上看承载着一种宗教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梅山文化涉及地域广、民族多、内容丰富,体育文化是梅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梅山体育文化研究现状表明:梅山体育文化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视野与方法上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结合国内民俗民间体育发展趋势,构建梅山体育文化研究选题指南,梅山体育文化研究应该注重从文化学、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哲学等学科领域全方位进行交叉研究并加强研究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6.
婺学,是以儒学思想为主的金华学术,其提倡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受婺学文化影响,清中期金华古民居装饰形成较统一的范式,木雕的题材、风格、工艺等均与婺文化内涵相契合。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构图形式疏密结合,虚实结合;木雕装饰的造像程式飘逸灵动,大气精细;精神内质具有明确的儒学核心内涵,具备独特的精神构架。其装饰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地域特征明显、技法风格独特。清代中期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体现了鲜明的婺学文化特征,既注重装饰又注重实用,其内容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民间吉祥寓意,以表达理想与祝福,传达出独特的婺学文化意蕴,具有比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生》2012,(Z4):103-105
作为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形式——黄杨木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集中表现在一块块普通的木头上,将其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令后人叹服。20世纪30年代,一种新的黄杨木雕形式——海派黄杨木雕在上海徐汇区初步形成,经过多年努力,无论是在雕刻风格还是作品形式上,都表现出非常鲜明和极具特色的海派风格,让木雕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2007年,徐汇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海派黄杨木雕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相似文献   

8.
梅山有两个意义上的概念:一是地理上的梅山,二是人文上的梅山.梅山教不是一种宗教,也就不是一种宗教信仰!梅山信仰是一种具有比较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形式.它的存在有自己的本体,与其文化地域和文化有强烈的共生性和独立的信仰文化形式意义.这种类型的信仰文化形式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是一体的,我们不能用宗教的信仰形式评价体系来评价它.  相似文献   

9.
木雕工艺是我国造型艺术中富有浓厚民间色彩和地方传统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化环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木雕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兴起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播和经济的繁荣,木雕艺术走向成熟。从元、明、清到解放以前,木雕工艺则走过了衰落、繁荣、再衰落的曲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木雕工艺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又为木雕工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博大精深,遗产丰富,技艺高超,是民族思维与心理的凝聚,具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木雕、蜡染、泥塑、剪纸、工艺铸件、民间玩具等,本文以剪纸为例,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小议。  相似文献   

11.
梅山文化是一古老祖源文化,具有原生态文化内涵,是灿烂的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植被"之一.在梅山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已进行了十余年的今天,应该讲究研究方法,对它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发挥其特有功能的效用,对梅山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开拓,对梅山文化的精华的保护和发扬将起重要作用.梅山地区的民间文学、民俗蕴藏丰富,既有一般民间文学、民俗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无论进行跨国跨民族的比较研究,或者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都有丰富的可比性,比较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祝继雄 《江苏教育》2005,(9B):43-43
武夷山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木雕家具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无论是床橱箱、桌、椅等都习惯用木雕装饰。如今木雕艺术品更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庭,更远售国外,使之需求量呈直线上升。传统木雕装饰技术正在被现代建筑利用、开发,因此,也促进着木雕技术人才对市场需求的冲击。木雕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应以院校培养为主,企业培训、师徒传授等方式为辅助的多种方式并进的形式进行。着眼现代高职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着重点在于人才的能力,通过高职木雕技术教学,可以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结合室内设计的课程特点,将木雕技术的项目导向教学贯彻到技能的传授当中,还可以设想出大学生创业与本门课程的切入点,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业的艰辛与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找到解决学生在熟练掌握木雕技术过程中摸索出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团队创业中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梅山猎神——梅山教主张五郎,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分析、比较这些传说,可以看出:张五郎不是梅山本土的神祗,他是闾山(即庐山)巫教的神祗。据说,他原是中唐后期的北方人,曾在庐山拜九郎为师,善于捕杀老虎,他的故事在福建江西广为流传。唐代末年,作为巫教神祗的张五郎,随着人口的自然流动,从江西传入梅山,成了梅山崇拜的猎神。  相似文献   

15.
学者风采     
《娄底师专学报》2011,(2):F0002-F0002
邹少灵(林),湖南新化人,毕业于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教授、系主任,湖南美术家协会理事,娄底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梅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画、水彩画创作与教学,民间美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东部地区优秀而古老的集木雕、髹漆、妆金于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宁波朱金漆木雕,在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方针的指引下,进行旅游产业和家具陈设业的开发,实现凤凰涅槃,将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徽州木雕门窗纹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方式。通过采集、整理和归纳徽州木雕门窗的题材内容,分析徽州木雕门窗纹饰特色,提炼其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对典型徽州木雕门窗纹饰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与服饰设计的美学契合点,探讨徽州木雕门窗纹饰在现代服饰中形态设计与色彩转化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徽迹》系列服饰设计的创新实践,为徽州木雕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田野考察,从木雕手工文化及人才的传承问题、木雕文化产业的发展变化与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对剑川白族木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在开放中保护与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期发表一组有关梅山文化的文章。梅山为山名,在湖南新化县与安化县之间,有上梅山,下梅山之称。梅山神在古书中屡见。《西游记》中说其神是二郎神的兄弟,称为“梅山七圣”,曾协助二郎神捉拿孙悟空。有关梅山神的神话传说在邵阳地区流传颇广。实则为古代猎户的神化,值得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20.
梅山文化,是中国古代南蛮文化系中的一个分支,它以其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而著称于世。而梅山神鬼崇拜,则是梅山文化的重要标志。据《宋史·蛮夷传》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则长,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宋熙宁五年(1072年)始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其辖地相当于今安化、新化二县和冷水江市全境,以及溆浦县、隆回县、新邵县、涟源市各一部分。古代新化称为上峒梅山,安化称为下峒梅山。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