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诗:“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子七个人,母亲养子多辛劳.清脆婉转黄鸟叫,黄鸟叫来似歌唱.养育儿子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的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对《诗·邶风·凯风》的主题思想,作一番新的探索。《凯风》共四章十六句,先录于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目见)睆黄乌,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相似文献   

3.
凯风自南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天天,母氏劬劳……”西顾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只是听奶奶经常念,听多了,也就记下了。  相似文献   

4.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睍睆黄鸟,载好其音……——《诗经·凯风》那一段灰色的时光中,惟一温暖的影像,只有妈妈。那时的我正在蜕变,如蛹一般藏在黑暗的茧中,不让人靠近。我满身芒刺地穿行在人群之中,刺伤了别人,却头也不回地离开。空白的作业本,血红交错的试卷,塞满了书包,而这些,曾经是我最骄傲的东西。老师找我谈过,我靠着墙一言不发,满脸倔强,之后她就没有再来找我,于是我把她也深深地伤害了。蝴蝶刚刚破茧而出,却飞不过面前的沧海,它落下去了,溺在冰冷的水中,缓缓地下沉,下沉……我开始堕落了。整天整天凌乱着头发疯…  相似文献   

5.
韩老师絮语:妈妈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这一点人人都不会有什么异议。作者写的是自己在心灵最脆弱、最需要得到理解与引导之时,是妈妈的爱、妈妈的点拨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从而克服了心理的障碍,展开了青春的翅膀向理想的彼岸飞翔——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睆黄鸟,载好其音……那一段灰色的时光中,惟一温暖的影像,只有妈妈。那时的我正在蜕变,如蛹一般藏在黑暗的茧中,不让人靠近。我满身芒刺地穿行在人群之中,刺伤了别人,却头也不回地离开。空白的作业本,血红交错的试卷,塞满了书包,而这些,曾经是我最骄傲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正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阳光下,小河静静流淌,白茅在风里轻轻摇摆,菖蒲大丛大丛地生长,散发出辛辣的芳香。"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南风吹来的时候,路边的枣树正好长出细小的嫩芽。杨柳也是如此多情,随风摇曳,款摆生姿。"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在枝头迫不及待地盛放,仿佛二八年华的婉约少女,娇艳无双。田间陌上,葳蕤春光,正是采摘野  相似文献   

7.
从文本学的角度研究,<凯风>主题极力盛赞母亲的平凡而伟大.诗歌形象、贴切地创造出"凯风"、"棘心"、"夭夭"、"寒泉"、"黄鸟"等几种寓主于客、寓理于象的意象,用高超的艺术塑造了盛善勋劳的慈母形象.  相似文献   

8.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相似文献   

9.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益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怀的襁褓大久了,母亲!但…  相似文献   

10.
《凯风》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一首诗,但它的诗旨却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诗中的几个问题解释失当。从凯风与母亲、棘与子、寒泉、黄鸟的声色几个层面,用文字学、语法学、文献学、生物学的方法予以诠释,得出其诗旨是“歌颂与自责并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指导老师点拨]我在点拨时告诉小作者:《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应充分展开联想,抒发听到《七子之歌》之后内心激荡着的爱国之情。《七子之歌》中的“澳门”篇,诗人用第一人称,模拟子女对母亲热切呼唤的口吻,写出了离开母亲怀抱的子女盼回归的情感。作文要以《七子之歌》的诗句作为主旋律,充分写出这个情感。作文要写澳门被占领的情景,澳门同胞的苦难与斗争,澳门回归的曲折历程,要写出中国人扬眉吐气迎回归的壮志豪情来。【精品作文展示]晨钟惊醒了北国冰冻的河床,暮鼓震撼着南方沉寂的原野,微风吹送来如泣如诉的《七子之歌》,…  相似文献   

12.
邺有七子之终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译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 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这归来其在旦夕乎!  相似文献   

13.
吉坛大家     
《教师》2010,(18):F0002-F0002
(1474-1544),宇子衡,号浚川,又号平压。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明朝官员、文学家。其文有英气,诗赋雅畅,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  相似文献   

14.
习惯·爱     
世界上有一种习惯,叫做"爱"。好浓的棕香,端午节又到了!每逢端午节,母亲总会包又糯又甜的红豆馅儿粽子给我吃。每次,母亲都习惯性地将没有任何馅料的粽子角切掉,留下满是红豆馅儿的粽子心的部分给我吃。年幼的我总是很开心地吃下香甜的粽子心,却从来没有注意过母亲躲在厨房里,悄悄吃着切下的粽  相似文献   

15.
《曹风·候人》一诗,后人大多认为是女求男的情歌或是刺权贵之诗。此二说似乎有道理。然女求男的情歌说与古代的服制不符,刺权贵说则没有挖掘诗中暗含的"鱼"的深层内涵。探析"候人"、"彼其之子"和"季女"的身份,并从挖掘"鹈鹕在鱼梁上捕鱼"、"荟兮蔚兮,南山朝"和"饥"的深层内涵入手,证明该诗写的是曹国大夫以上某位官僚(彼其之子)任意霸占曹国一位候人已成年的小女儿(季女)为自己的妻或妾,然后又随意抛弃了她。  相似文献   

16.
《诗经·凯风》一诗的主题备受争议。其塑造的七个孝子形象颇受赞美,而七子之母却饱受指责。对七子的过分褒扬和对其母的过分贬抑,使得母子形象分离。虽然其中也有少数学者为其鸣冤,但迄今为止,仍未能有人大胆声明其母之圣善。  相似文献   

17.
长亭·秋思     
<正>一阵秋风吹过,吹淡了翠叶的浓郁,吹散了红花的芬芳。秋天来了。秋,最是多思。几千年来,举子们选在这样的季节里,奔走考场,谋取功名。看似收获的季节,却又是最为矛盾的季节,看似绚烂摇曳的生命,却又透着衰败,离别在这秋风里上演。独自依危栏的少妇,就是在这样的季节里"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秋日里,天边亮丽的一抹色彩,不是赶赴琼林宴,打马过街前,而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是多情自古  相似文献   

18.
    
"渡"字让我想起了两千多年前,在乌江边。风,无声地在耳畔吹过,我似乎又听到了项羽与江上老人的的那段对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原来,项羽不肯过江是由于"内心愧疚",是无"面目"再见江东父老!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19.
儿子的回信     
1954年,一位失婚已32年、客居香港的54岁妇人写信给儿子:"母拟出嫁,儿意云何?"儿子的回信飞快来到,令人动容:"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瞻。诸孙长成,全出母训……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这位妇人遂嫁与苏姓医生,两人相守20年,恩爱美满,  相似文献   

20.
正我轻轻地读完了这篇感人的《怀念母亲》,泪水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流了出来。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幸福,给予我们……但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母亲,那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呀!《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季羡林爷爷从小就离开了母亲,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悔恨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呀!这又使我想到了自己:有时我没达到妈妈的要求,却不知伤了妈妈的心。其实,妈妈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