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心巧 《报刊之友》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现代博物馆的历史至今已有300多年,但相对系统的博物馆研究或博物馆学的历史则只有百年左右。本文从历史主义、词源学与谱系学、文本分析、自然叙事、话语反思等五个方面,尝试建立国际博物馆学百年发展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春秋繁露》是经过不同时代编辑的文本,只有考察其文本的历史语境,才能确定它的话语特征。通过与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比较,可以发现,《春秋繁露》用六经和数术的两套话语体系进一步建构了"《春秋》之道",其中的"三统""文质"等历史周期说主张变革与损益,以《春秋》当新王之法,即以汉代周。西汉中后期兴起了新"三统"说,其以《春秋左传》为根据,主张天、地、人三统递相继承,即以汉继周,标志着汉代政治思想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4.
程建平 《东南传播》2015,(8):119-122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医患矛盾的报道中的对抗性话语,以医疗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为例,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从宏观主题、文本主题结构以及话语主体等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该节目为医生群体提供了话语权、改善了其"失语"境地,为消解以往医患报道中容易出现的对抗性话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中,"他者"视域的研究维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下,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主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新闻文本、主题指向、话语体现三个层面来分析相关的新闻文本,以求了解新加坡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形象塑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尝试提出改进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心巧 《今传媒》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视上播放了大量关于历史文化的专题纪录片,无论是专家叙述型还是情境再现型或者是考古探索型,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新历史主义叙述。新历史主义电视纪录片的叙述模式依然可以正叙、倒叙和插叙划分。这三类叙述模式在叙事文本中往往相互作用,即产生交叉与转换,导致同一文本中存在两种叙述模式,可看作模式的变异,或称之为“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8.
话语分析是一种语用研究方法,赋予了理解新闻的新路径。本文以《南方人物周刊》的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结合话语分析的经典理论范畴,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来探讨《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类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探求其话语制作的基本特征以及事实建构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诗学",面临如何处理历史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关系问题."互文性"理论使文学和历史的界线模糊化,应对新历史主义应采取辩证综合分析的科学态度.在目前历史题材的电视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中,应该辩证地理解唯物史观与新历史主义文化思潮的关系,在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同时,批判性地汲取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0.
弹幕使用日渐成为大众视频观看的一种典型伴随性行为.本文通过对网络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弹幕文本的内容分析,结合话语分析路径,旨在挖掘受众弹幕文本的话语生产及其与视频文本所共谋生产的关系性话语.研究发现,受众弹幕文本对应自我话语生成与互动性话语生成,两种话语生产的内隐线索均在于弹幕文本对视频文本的整体性依附,这意味着受众话...  相似文献   

11.
荐书     
《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平装本)[美]海登·怀特著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定价:33.50元该书被誉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乃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标志。作者运用形式主义方法建构起结构主义文本分析理论,同时又注重贯彻历史主义思想,并以反讽式的比喻策略对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是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李汝珍大力赞美女性的才华,对男尊女卑的性别价值观进行颠覆,肯定了女性的社会价值,但文本中同时又出现了否定女性社会价值的声音,呈现出作者女性价值观上的矛盾。本文将从女性形象入手去揭示这种矛盾,并分析造成进步的女性价值观和落后的女性价值观并陈于文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花腔》文本呈现的语词修辞、叙事修辞、历史修辞三个层面的话语分析,阐释作者如何实现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解构、对个性修辞话语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9):81-89
本文基于语料库的批判话语研究方法,分析2011-2016年网络热词在《侨报》中的文本实践,从词频分析、词对共现、议题再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兼顾整体性的量化分析与批判的文本分析。研究表明,《侨报》基于其自身的发展定位,在报道文本嵌入中国网络热词,其新闻话语生产满足海外华人华侨的精神寄托,强调中国的"国家意识",关怀多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所聚焦的报道议题能及时跟进中国重大事件,对中国语言生活的海外传播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话语与叙事都以语词为基本构成元素出现于文学文本。本文基于《圣经》话语权威性,从叙事时空、叙事体式、叙事情节等方面探究《圣经》庄严叙事的建构以及《圣经》权威话语与庄严叙事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社会建构理论,并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中关媒体关于十八大报道主题、报道基调和报道文本的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正面陈述与责难叙述、典型话语立场与冲突话语立场、描述话语与隐喻话语上搭建了中美媒体的新闻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7.
电视历史剧如何在表现历史题材时做到尊重历史并重新解释历史,还原人物并重新塑造人物.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境界,是当今电视历史剧创作中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小说《谁主沉浮》改编的电视历史剧《长河东流》为例,通过其改编过程中整合中国传统文本的叙事方式及传递主题的范式,探讨电视历史剧改编中对传统文本的传承与整合、继承与创新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23)
本文以1927-1949年的《新疆日报》(原名《天山日报》)为研究对象,在解放前新疆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国家话语在新疆的建构与变迁,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国家话语与地方、民族话语的对抗与平衡,从而揭示新疆问题与国家话语在新疆的叙述结构间的关系,获得对当前新疆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林颖 《东南传播》2012,(8):80-82
本文以"人民网"台湾频道对2012年台湾选举辩论会的新闻报导为研究对象,以话语分析和新闻传播研究结合的视角出发,使用实证研究和阐释性研究的范式,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报导主题、修辞建构两个大方面对新闻报导的话语进行分析,从消息来源、报导主题、文本结构、视角呈现、话语策略及措辞的使用等方面来考察新闻文本表达中存在的价值偏好、意识形态倾向性,并分析这种倾向是如何运作的。  相似文献   

20.
杜若松 《新闻爱好者》2011,(14):137-138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