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上名誉权保护刍议--从BBS上首例名誉侵权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它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也越来越深入。网络将不仅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往工具,并且“将构成新的社会形态,成为改变和支配我们生活的源泉。”随之,现实社会中的许多利益之争,在网络上复现,近年来网络侵权案层出不穷,对人们网上各种权利保护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舆论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舆论也开始进走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隐私权和正常的生活。加快对网络暴力舆论特点和成因的研究,有利加强对网络暴力舆论的控制、监督和引导,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琴 《新闻世界》2004,(6):10-12
网婚说白了就是网络上的“婚姻游戏”,在生活中互不相识的男女双方,模仿现实的手续在网上“登记”、“结婚”、“安家立业”。并在一个虚拟的图环境中体验男欢女爱的“婚姻”生活。操持家务。甚至虚拟“生儿育女”。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2万人参与到网婚中来。这种虚拟的“婚姻”关系在网络中比比皆是。网婚人群也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教师、司机、公司员工、自由职业等等。网婚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颠覆了传统和道德的戒律。婚姻几乎成了儿戏;与此同时,现实的家庭秩序和夫妻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威胁。  相似文献   

4.
孙莹 《今传媒》2012,(8):53-54
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网络传播以"润物细无声"般的方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在带给人们高效便捷的同时,网络这把"双刃剑",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伦理道德问题。本文试从网络自身、社会环境、网民自身等方面找寻产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胡颖 《青年记者》2012,(3):65-66
SNS,全称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意思是"社交网络服务".不同于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也不同于现实环境下的面对面交流,SNS可以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搬到网络上,人们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在网络上与现实中的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不断开拓社交圈子,发展人脉,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不断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人们在面临新旧技术环境的变迁中,总要经历一番思想和方式的变革,以便适应新的环境。在传媒出版界这种表现也很突出,随着网络传播媒体的到来,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人们进行工作思路和方式的改变,学会合理的利用新技术为自己的工作带来方便。本文我们将探讨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和新思路,以便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编辑工作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依赖网络,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也主要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变革为新闻资讯的发布和传播创造了一个快速、便捷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对于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媒介体制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冲击带来的改变有好有坏。面对环境的改变,作为新闻资讯的传播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势必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准确定位,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新闻引导机制,共同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此,本文就网络环境下的新闻记者角色定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深、最广的新型传播系统和联系纽带。网络传播如此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交往方式,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传播的特征、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网络传播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只要以理性和现实的眼光看待网络,扬长避短,合理使用,网络定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骆慧敏 《新闻世界》2010,(6):177-178
本文对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时间跨度较短的网络议程中,也发现了议题对现实的作用,这种现实作用可以导致人们某些行为的改变;"行为主体"既有网民和事件当事人,也有传统媒体和政府部门;网络中的"行为"可以分为不同层面,它们构成了网络议程设置的共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这些新产业的出现,对原有传统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作为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网络出版业的诞生,引发了整个出版行业的高度关注,并带来了对传统出版伦理的挑战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深入其中,这一方面表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飞跃,同时也对媒体如何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红文化”、网络直播、网络游戏、微信朋友圈等新网络现象出现的过程中,部分网民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平及价值取向等逐渐暴露出与物质条件不相适应的“幼稚”和“无知”.这不但损害个人形象,也对网络环境的和谐造成极大冲击.因此,加强对网络表达道德乱象的治理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贾风珍 《大观周刊》2011,(47):61-62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大力推动了我国的教育、科技、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基于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来全面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莉 《今传媒》2014,(4):28-29
近年来,网络反腐作为反腐手段的一个重要补充,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也显现除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在改进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民众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但是,它作为新兴事物,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完善网络反腐的环境,成为当下的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幸倩 《新闻前哨》2010,(6):56-58
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舆论环境,“草根”的生活在网络中得到人们的追捧和认同,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也被网络带到了公众的面前。弱势群体的弱势本应得到社会的救助,然而在媒体对弱势群体中的公众人物进行报道时,善意的初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2010年社会流浪者“犀利哥”的媒体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弱势群体报道时如何更好地体现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5.
微传播是基于新媒体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传播模式,已深入地介入了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流行语诞生于信息时代,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必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与变化.本文分析了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生成机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探讨了虚拟网络世界中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和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集合行为是在特殊的情境里,由某种刺激性条件触发而形成的自发的、无组织的具有负面影响的群集行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数的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困惑,网络集合行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网络集合行为发生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其与现实集合行为的异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人们对图书馆利用,它还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随之人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就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莉 《报刊之友》2014,(4):28-29
近年来,网络反腐作为反腐手段的一个重要补充,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也显现除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在改进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民众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但是,它作为新兴事物,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完善网络反腐的环境,成为当下的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还生活在与现实社会有密切联系的虚拟的网络社会。正如德弗勒和丹尼斯说:"大众传播能改变我们的语言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改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网络移动设备的诞生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共信息分享的网络平台也不再仅限于腾讯QQ,MSN,BBS这些传统工具。人们更多地在微信、微博等更加开放便捷的互联网工具上分享国内外各种信息资源。支付宝以及手机银行等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现金、刷卡等线下交易模式。在无限网络中,各种新兴的软件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潜移默化地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效率。但是,随之而来的公共网络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目前主要网络犯罪问题集中体现在网络诈骗、信息泄漏以及散播谣言等方面,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本文针对我国公共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做一阐述,为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