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石琛 《大观周刊》2012,(47):23-24
唯物史观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社会形态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又确证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与争鸣》是一本讲理论常识的论文集。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在确实需要出版一些常识性读物。但一定要论述准确,符合马克思主义原意。用这个标准来看《探讨与争鸣》,它有好多地方没能做到这点,如作者认为唯物史观古已有之,中国哲学界在真理观上几十年来是唯心主义的天下,外向型经济阻碍乃至破坏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是靠对外贸易发展起来的。这些说法,显然不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发现,不是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3.
文章扼要回溯明末经济发展概况,然后以历史唯物史观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论证和推理,最终得出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导致明末诸多社会危机迸发的根本原因。本篇拟从明朝将要灭亡的最后的时光里的经济情况的变迁,探讨究竟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明 《兰台世界》2014,(2):84-85
文章扼要回溯明末经济发展概况,然后以历史唯物史观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论证和推理,最终得出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导致明末诸多社会危机迸发的根本原因.本篇拟从明朝将要灭亡的最后的时光里的经济情况的变迁,探讨究竟原因.  相似文献   

5.
林仪 《大观周刊》2012,(34):29-29
历史唯物主义,是19世纪哲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唯物史观超越了前代的各阶段的历史观,是一个极其严密的系统,是一套整体的理论,科学地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动力及社会结构性等问题。其中的实践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观点,群众史观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联系紧密。本文结合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认识,探讨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背景和内容进行简述,明确本书作者的生长环境、书中主要观点及内容。韦伯认为,新教孕育了西方资本主义精神,也是新教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起着强大的伦理推动作用。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与资本主义精神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新教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掌握唯物史观的方法,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唯心史观进行还原;由唯心史观的错误得出唯物史观所诞生的条件。以此来解读唯物史观的方法;再根据马克思本人对唯物史观的应用,来对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最后将其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阐述唯物史观的方法在中国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首次系统的阐发了唯物史观。“分工”、“交往”是费尔巴哈章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出发,理解“分工”“交往”概念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和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利有 《大观周刊》2012,(34):25-2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经过数代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总结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社会主义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了解资本主义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本文主要介绍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有许多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还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诗学",面临如何处理历史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关系问题."互文性"理论使文学和历史的界线模糊化,应对新历史主义应采取辩证综合分析的科学态度.在目前历史题材的电视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中,应该辩证地理解唯物史观与新历史主义文化思潮的关系,在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同时,批判性地汲取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演变、媒体的作用和全球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文化形成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社会再到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过程 ,也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的资本主义进而再向全球化扩张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文化形成的过程中 ,媒体一直起着引导和制造消费需要的作用。不同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推进和扩张 ,也是以大众媒体传播的消费文化的扩张为先导。可以这样说 ,如果没有大众媒体 ,现代消费社会也就不会形成 ,全球化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理性的力量     
王刚 《青年记者》2000,(3):9-10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这一过程.除了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外,还包括社会意识的转变,即时代精神的变迁。马克斯·韦伯在其描绘资本主义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概括为“理性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实际上,正如自由市场制度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一样,自由市场制度的精神动力——理性化,也不应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经过无数曲折和反复,接受了自由市场制度,这本身就是一个国家走向理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主义产生以来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经济危机、大萧条、经济周期一直是一个伴随在资本主义左右而挥之不去的幽灵。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当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高歌猛进的时候,不断有人断言这个幽灵——大萧条的幽灵已经不再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里徘徊了。较早作出断言的是新古典综合派的领军人物萨缪尔森,他在那本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认为19世纪伤害资本主义的狂烈的经济周期已经被制服了。原因有二:一是经济科学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知识来控制衰退,  相似文献   

15.
张夏晗 《大观周刊》2012,(48):87-87,137
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程,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将虚拟经济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并且站在主导地位对资本进行控制,对利润进行剥削。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它将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对其他国家进行了资本的压制和榨取,建立了霸主地位,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社会财富分布相对集中。而中国必须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按照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的要求,在国际机制中寻找稳田的立足点,以求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婷婷 《大观周刊》2012,(29):12-14
北洋政府是继南京临时政府后第一个真正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从这一时期北洋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可以看出,它在农业和工业领域都积极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直接关系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考察来分析它时土地所有权的影响及其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方 《大观周刊》2012,(18):19-19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最科学、最正确的人权观,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以往人权理论中的合理因素,揭示了人权的本质。所以,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权问题,促进人权保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第六章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国家报刊和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报刊的发展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分两个阶段: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党和苏维埃报纸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建立及其报刊的诞生。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报刊的发展。第一节第一阶段: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党和苏维埃报刊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史学科形成阶段,翦伯赞对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十分重视的,他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表现出鲜明的研究特色,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特点和长处。他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所进行的诸多尝试和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今后深化中国经济史研究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范曾 《大观周刊》2011,(14):278-278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历史背景,以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义主流文化为理论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深深根植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之中,是当今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危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