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袁桥 《新闻前哨》2014,(7):31-31
近年来,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公共行政中,媒体往往被一些人,包括少数领导干部推向了对立面,刻意防范,有意回避,甚至有潜意识和公开的抵制行为,离中央领导提出的"三善"(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要求相差甚远。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出现这种的行政行为?作为媒体和媒体人也应认真反思,厘清思想,规范行为,消除误解,最大限度地融洽媒体与公共行政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社会舆论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媒体和媒体人在资讯时代。转变理念。主动应变,在服务公共行政中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2.
廖飒 《大观周刊》2011,(33):43-43,72
重视效率而忽视伦理是当前公共行政管理学界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特点对行政管理学自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公共行政管理主要是面向公众的,应该坚持公正、对公众负责、正义等。所以,要改进公共行政管理,就应该对其中的伦理基础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伦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公共行政管理应该坚持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萱 《新闻前哨》2009,(5):84-86
本文从2008年国内三件典型危机事件:5.12特大地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广元大实蝇柑橘事件的媒介报道与中国"公民精神"成长的关系,论证我国"公民精神"在媒介影响下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媒介在培养"公民精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微博在公共行政实践中日渐勃兴,其背后有政府治理前提的转变和行政价值观的演变与多元化等深层次的原因;其有助于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行政、优化行政模式与改善行政方法和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互动主体与内容异化的现象,暗藏着合法性缺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法     
公民的肖像权是否属于隐私权?使用公民的肖像应遵循什么规范?肖像权案件应如何处理?传播法学者魏永征教授结合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起肖像权案,对相关问题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具有变革力量的载体和平台,新媒体的自身品质决定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民主化的形式,并能够有效地契合公共行政对于效率取向和政治取向的追求。在新的民主参与形式和政治生态主题中,新媒体不仅是认识和反思民主参与有效性的一个必然视角和选择,也将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公共活动的界限和互动特征,为公共行政的发展开启一条政治参与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这里用伪问题代指已不存在的问题或没有必要的问题,而真思考则指相应的可以探讨的问题或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下是为代表: 伪问题:公共图书馆是否应该免费?真思考:公共图书馆如何实行免费?一切公共设施均通过税收维持,岂能对纳税人再收费?!公共图书馆当然应当对公民免费,问题只在于如何实行。  相似文献   

10.
传媒从事大众传播活动,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是单个的公民的言论如何体现它的价值,如何在庞大的社会中体现出公民言论自由的存在?传媒的出现,它承担了传载、汇聚公民言论,更好实现公民言论自由、公民知情权的重任,当传媒的视角转到司法领域,难免在公民言论自由与司法的独立审判、司法公正之间产生冲突。本文仅从一些小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一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彭高琴 《新闻窗》2008,(4):55-5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塑造法治精神、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之一,法制报道已成为各类媒体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新闻价值与法律价值的统一,使法制报道在推进司法公正、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地市报应该如何做好法制报道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军队领导干部应对新兴媒体能力,是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当前,各级部队领导干部应对新兴媒体的能力现状如何,容易出现哪些倾向性问题,存在哪些思想误区?领导干部应对新兴媒体不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确应对新兴媒体,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哪些媒介素养,采取哪些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根据调研,我们感到,各级领导干部对应对新兴媒体形成了共识,普遍意识到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双刃性"功能,运用新兴媒体高效推动工作、提高舆情监控能力等方面的愿望迫切,  相似文献   

13.
自西方公共行政学产生100多年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也经历了几次范式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始终贯穿着行政价值观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主要是一个由主张效率至上,强调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到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并不断发展演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始,中国历经三次科普热潮,但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普及"再到"科学传播",路途并不近便。板蓝根、绿豆、碘盐……一次次抢购风潮验证了今日中国人距离科学生活依然遥远。在由上而下的"科普"教育几成强弩之末时,一群以科学传播为生活和职业的年轻人,却在引导大家如何与科学碰撞出浪漫。于他们,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科学公民融入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5.
陈建平 《军事记者》2012,(12):14-14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强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军队新闻媒体,如何深入宣传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感到应努力在提升"三力"求深、突出"三防"求实上下功夫。提升"三力"求深一是做强政论言论,提升导向力。政论是党报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武器。  相似文献   

16.
曹锋 《今传媒》2013,(2):135-137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更趋多元化,一些人一方面对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感到振奋、满意,另一方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现象和问题感到困惑和纠结,如何排解这一社会情绪,本文站在党报的角度,以做"正能量"传播引导者为题,从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三贴近",提升传播"正能量"的引导力;把握舆论监督的"度",扩大"正能量"新闻的影响力;建设高素质新闻工作者队伍四个方面阐述了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应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站建设作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内容和质量不仅代表着自身的形象,更加体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的深度。门户网站在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把网站建设落实到用户服务上?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8.
尹彦鑫 《新闻世界》2011,(7):293-294
本文从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出发,分析记者与新闻发言人"往来"背后的动力及博弈方的力量制衡状况,并针对目前"信源弱势"、"互动机制缺失"及媒体记者"售票员"角色等问题,提出应建立改善现存不足的新机制——"公民自荐的互动信赖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美娟 《新闻世界》2013,(5):159-161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用户平台的使用便捷正在催生着"微新闻"的繁荣。微新闻把关人以何种形式出现?又是如何进行把关?微新闻把关人的泛化对舆论和议程框架的塑造会带来哪些冲击?微新闻把关人的草根化,逐渐形成"人人把关"的态势,迫切需要提升网络自律、提高官方信息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20.
陈春彦 《报刊之友》2014,(10):35-37
任何一种媒体都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媒体因其空间无限性及显著的交互性,被赋予更多想象。以2014年我国节假日安排的决策过程为例,就网络媒体对我国公民参与决策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四个有限性"观点,有助于人们客观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及其所需机制。缺乏沟通与反馈机制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使得任何一种新技术沦为投票的机器,其"有限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