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苏轼与小妹戏对一天,与苏轼齐名的大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应约到苏东坡家,苏轼出门迎接。这时,恰逢苏小妹临窗  相似文献   

2.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才貌双全,文思敏捷,登门求婚者络绎不绝,但都没有小妹中意的。父亲苏询问她:“你究竟要选什么样的人呢?”小妹提出一不为钱,二不图势,要以文章择婿。消息传出后,不少豪门公子、青年才俊递上自己的文章,以期选中。  相似文献   

3.
苏小妹试夫     
苏小妹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妹妹,因自幼受父兄的影响酷爱文学,再加上她的聪明、勤奋,年纪轻轻的她也成为一名才华出众的女子。这样一来,因仰慕苏家门第或小妹才华而托媒说亲、上门攀亲者络绎不绝。苏小  相似文献   

4.
趣联例话     
1.添字换意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据说宋朝时,方若虚写了一篇文章通过苏轼向苏小妹求婚,才气做人的苏小妹看了方的文章后批阅: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轼觉得此话过了头,怕方若虚下不了台阶,便模仿苏小妹的  相似文献   

5.
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才高八斗,才智不让须眉,是女中翘楚。东坡和苏小妹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研讨文章。一天晚上,苏小妹来到哥哥书房,见苏东坡正紧锁双眉,对月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便逗趣地问道:"大哥今天又在想些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让小妹为你分忧。"苏东坡见她到来,说道:"我刚想起一上联,若你今晚能对出下联来,  相似文献   

6.
逆转联赏趣     
(一)宋朝时,方若虚写了一篇文章通过苏轼向苏小妹求婚,才气傲人的苏小妹看了方的文章后批阅: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轼觉得此话过了头,怕方若虚下不了台面,便模仿苏小妹的笔迹在原批语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从而使上下联的意思与原来相反: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二)明朝大诗人唐伯虎与祝枝山前去游鹳鹊楼。年过花甲、身肥体胖的祝枝山刚爬  相似文献   

7.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写这首诗的人是一个古代才女。叫苏小妹。不知道?那她的父亲和兄长可是鼎鼎大名的哦,是“唐宋八大家”里面的“宋三苏”:老苏苏洵、大苏苏轼和小苏苏辙。 这首诗其实就是苏小妹调侃苏轼…(苏东坡)的,因为苏轼的脸长得特别长,有点像马脸,辜负了他风流才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据说,宋朝大诗人苏轼有一次与苏小妹、黄山谷论诗。苏小妹出了个题目:“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各加一字作腰。黄山谷加“摇”、“映”二字,苏  相似文献   

9.
传说有这样一件趣事,说苏东坡有一天与苏小妹、黄山谷一起讨论诗歌创作。苏小妹先出了一联诗句:“轻风细柳,澹月梅花。”她要求每个人都来给这两句诗的腰部添加一个动词,使成为五言联句。东坡先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便说:“好是好,可惜还未用上最理想的动词。”接着便是黄山谷吟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听后仍笑着说:“也填得好,只是仍不够理想。”苏东坡急了:“那么小妹,你又将怎么来填写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10.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相似文献   

11.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这是古代白话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苏小妹作的回文诗.这首回文诗,你  相似文献   

12.
1.东坡对小妹一天,苏东坡与苏小妹在花园里饮酒赏月。下酒菜中有一碟切好的咸鸡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了一个上联,叫苏东坡对下联。她出的上联是: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苏东坡按说也应以桌上物品对下联,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饭后,侍女端上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剥开一个石榴正要吃时,下联有了。道出来是: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相似文献   

13.
苏小妹填字     
一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和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苏门弟子黄山谷在一起谈诗。小妹说:“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各加一字作腰,你们说,该加什么字好呢?”东坡说加“摇”“映”两字,说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认为不够好。东坡又说:“那就改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认为还不是最好的。黄山谷见师兄加的字,都被小妹否定了,也就不敢说出自己心中要说的句子来,只好鼓动小妹快快说出贴切的字眼。  相似文献   

14.
才女苏小妹     
苏小妹是苏洵的三女儿。苏洵夫妇共有三子三女;长子景先和两个大的女儿皆先后夭折了。第四个孩子就是苏小妹,因和堂兄弟姊妹一起,排行第八,所以乳名叫做“八娘”;又因她当时最小,故称作“小妹”。她作为姐姐,仅大苏轼的一岁多,比苏辙大四岁。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8,(9)
苏小妹吃饭时,见到切开的咸蛋,产生了灵感,说出了一个上联——咸蛋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当时,她要求哥哥苏轼对下联。苏轼苦思冥想了一番,竟也没对上来。后来,他在吃一种水果时触景生  相似文献   

16.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就是苏老先生的千金小姐苏小妹也是名播京都、才华出众的淑女。一天晚上,淡月微云,轻风细露。东坡和诗友黄庭坚在花园里切磋诗词,遥见小妹徘徊梅下吟哦不止。东坡随即笑邀小妹一起谈诗论词。席间,小妹举头望月,低头吟咏“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然后瞅着哥哥和黄庭坚说:“请帮我琢磨琢磨,两句中各加一什么字作腰,才会成为一联更好的诗句”。文思敏捷的黄庭坚稍一沉思就念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不满意,认为“太俗”。东坡踱了几步说:“改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小妹朗诵以后,摇着头说:“太实,前人用得过多,不够新颖。”在黄庭坚捻须微吟时,小妹娇嗔一笑,“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不是更好吗?”东坡,黄庭坚一听,拍手称妙,连称奇才。  相似文献   

17.
内心的影像     
《中学教育》2004,(4):6-6
民间故事中有不少关于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其中的一则是佛印问苏东坡:你看我是什么?苏东坡说:你是一泡屎。而苏东坡问佛印,佛印说:你是一尊佛。占完了嘴上的便宜,苏东坡得意地回家向苏小妹炫耀。哪知道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完完全全地输给佛印了!眼睛里看到的别人,恰恰是自己内心影像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田丽霞 《班主任》2013,(5):65-67
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问佛印看到了什么,佛印说看到一尊佛。佛印转而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说看到一摊牛粪。苏东坡自觉占了便宜非常高兴,回到家便和苏小妹说起此事。小妹笑道:“佛印说看到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看到牛粪,那说明你心里只有牛粪。”好一个睿智尖刻的苏小妹。这个笑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境由心生。作为班主任也是如此,学生是“牛粪”还是“鲜花”,你是“刨粪者”还是“赏花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的内心。所以,班主任要有一颗锦绣之心!  相似文献   

19.
赵文强 《今日教育》2014,(11):72-72
朋友们,你还记得“苏轼与佛印打坐论像”后苏小妹对苏轼说的话吗——哥哥就你这种悟性还参禅。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明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相似文献   

20.
苏小妹洞房难新郎的故事流传很广,这个新郎就是秦观,字少游。说的是:苏小妹出上联,新郎对不出下联不许进洞房。她的上联是“双手推出窗前月(一作:闭门推出窗前月)”,这个上联紧切眼前景,自然、工巧而又浪漫,且意境明快;新郎秦少游仓促之间对不出下联,急得抓耳挠腮,这时苏轼从暗处往水池中投出一石,秦少游见水池中的景象,立刻对出“一石击破水中天(一作:投石击破水中天)”,这才得以进洞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