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自2004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学校师生和搞语言文字工作同志们的欢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促进语文规范化、帮助广大群众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的语文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对我们编写者是很大的鼓舞,我们感到十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同时这也是鞭策我们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不断地修订我们的词典,使它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语言文字工作立法,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汉字的整理与规范,规范的成果大都得到法律的支持.封建时代的语文立法有特殊的形式:颁布和刻写石经文字;一些文字专家独立编纂的字典,也常常被法定为正字标准;由国家的重臣编写、由国家公布使用的童蒙识字课本.随着我国进入法制化和信息化时代,为语言文字规范立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词典》)自2004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学校师生和搞语言文字工作的同志们的欢迎《规范词典》寸促进语文规范化、帮助广大群众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的语文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对我们编写者是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4.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是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活动的宣传口号,虽然只有10个字,但对我校全体师生普及国家通用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汉语文教学中,规范"语言文字"是提升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主要途径,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发展要求、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是我校实现"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根本性工作,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就是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关注重视,但随着电脑、手机等现代智能化工具的广泛应用,大众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却有所削弱.无论是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读错字或写错字都会令人费解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在语文学习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近6年。为了解江西省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情况和本地区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及语言期待,我们从语言文字管理和社会应用两个角度,对江西省语文生活和语文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同日,江泽民主席签署主席令,宣布自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我国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特邀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山东师范大学高更生教授撰文,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谈如何贯彻落实这部法律。本刊欢迎老师们就学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信来稿,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工作中的问题,促进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的整理规范,必须坚持以科学性为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符合语言文字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的原则,具有充分的理据性和合理性。我们对于语言文字进行过一些整理规范,由于没有坚持以科学性为基本原则,结果造成了不少的错误和遗憾。对语言文字进行整理规范,必须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现在直至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的语言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必须是对这些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汉字和不同的读音进行精简。  相似文献   

9.
建国至今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史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奠基时期、拔乱反正时期、稳步推进时期和实施国家语文战略时期。回顾65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一路走来的不平凡历程,以史为鉴,对当前和今后国家的语言文字决策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灵魂,和谐的语文生活是构筑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面规范语言文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文字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行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观,全社会合力构筑和谐的语文生活,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否规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的不断完善、规范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历程。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有责任为汉语规范化尽心尽力,作出贡献。下面,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规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文字。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传递信息,语文与社会和生活形影不离,更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将言语转化为语言的过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让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生活之中到处是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语文教材,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语言文字学习中,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不断获得提高和发展.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按照“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乌兰夫一贯高度重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起这可从四个时期来考察: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的“开拓、启蒙”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改进文字”的工作时期;蒙古语言文字“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时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恢复和巨大发展时期。乌兰夫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化识字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实践语言文字的一个有效途径。语文教学需要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流进课堂。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舆情是民众对语言文字现象、事件和政策的意见和态度。本文讨论了语言文字舆情的三个基本问题:1.语言文字舆情的内涵和外延;2.语言文字舆情的五个主要特点;3.以"《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事件"为例说明了语言文字舆情形成的五个阶段。本文的工作旨在为进行语言文字舆情的自动监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学周刊C版》2011,(6):194-194
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普通中学是实施规范语言文字的主阵地.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不容乐观,相关教学也受到一些困扰。规范语言文字工作需要社会和学校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8.
苏培成 《现代语文》2005,(10):95-96
<现代语文>2005年第5期发表了余昊东先生写的<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余先生认为"语文现代化包括四大方面:1.语言文字本体的现代化;2.语言文字应用的现代化;3.语言文字研究的现代化;4.语言文字理论的现代化".余文把这四大方面一股脑儿都装进了语文现代化这个筐子里,本文拟就什么是语文现代化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它又是专为满足人类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任何一个独立统一的主权国家都得根据其自身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规范,促进其完善和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语文规范化工作在<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两个历史性文件的指导下,已经走过了5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回顾以往,展望未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成绩巨大,任重道远.本文仅以江西车牌上的"赣"字错了11年被群众指出这一"个案"为切入口,来回顾我国语文规范工作5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展望新世纪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及应采取的明智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春曦 《教师》2020,(5):32-33
语文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则是教育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也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基于此,文章先以当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不足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外工作的积极经验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包括重视渐进性培育、教育的生活化等,为后续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