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毒品,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能使人吸食成瘾的物质。我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甲基苯丙胺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具有依赖性、非法性和危险性,所以一个人一旦染上毒品,就很难戒掉,给本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毒品毒品是对人的身体和精神有巨大毒害、能够使人出现成瘾性的物品。如果沾染上毒品,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对它产生极其强烈的依赖。毒品有两百多种,如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冰毒、度冷丁、咖啡因、摇头丸等,它们有些是从植物中提炼加工制成的,有些是用化学物质合成的。身体伤害:饭量越来越小,睡眠越来越少,人逐渐消瘦。服用毒品后,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兴奋感,感觉飘飘若仙、腾云驾雾,随后会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现象。长期吸毒,身体会很快衰弱,抵抗力下降,容易被感染上各种疾病,甚至丧失劳动力。吸毒者平均寿命仅…  相似文献   

4.
<正>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有人说过:"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要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  相似文献   

5.
<正>导语:教养是什么呢?毕淑敏如是解析:"教养就是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时时处处要求自己体面、美好的人,自然就有了教养。"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粗鲁无礼的人,我们往往避而远之;遇到有教养的人,我们往往如沐春风。那么我们何不从自身做起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像和风细雨那般,给人舒适感;亦像一件得体大方的衣裳那般,给人美感;还像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那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或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它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能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量化的意味,使人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过程。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我在教“学厘米”“和米”  相似文献   

7.
真诚     
真诚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付之于真诚,得之于亦是真诚。真诚是内心的坦白,是恳切的直言,说想说的,做该做的,就会得到别人信任,得到别人的认可。真诚能使别人理解你从而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别人。人人都喜欢真诚,都欣赏真诚。真诚是一处不败的风景,是一首不朽的诗歌,是一朵灿烂的花朵,是一抹绚丽的彩霞,是一道耀眼的光芒,是一杯清醇的酒,是湛蓝的天空,是无边的大海,是葱绿的草地。它给人以洁白无遐的美,给人以清馨淡雅之感;真诚使人亮丽,使人焕发,使人赏心悦目;真诚给人一种整体,给人一种形象,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8.
"感物"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文学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发生的概念,它是一切艺术的产生之源。这一理论的形成基于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感"是感应,它是一种自然和自由的感发现象,是一种瞬间的直觉体验。《乐记》最早明确提出感物,其本原意义是人心与自然万物的感应。这种感应是交互的、双向的,物感人,人亦感物。先秦的感物美学,无论是感应自然风物还是感应社会人事,都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两汉的感物美学受元气自然论和神学自然观的影响,强化了先秦以来的自然、自由的感应特质,其内在理论精华仍是天人合一,或者说它是天人合一的另一种派生。先秦两汉的感物主流是感事、感时,注重言志、教化。那时,自然风物并没有独立,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但是,它在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发展中意义也是重大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一种情感语言,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类内在生命中某些极为复杂的感受.在最能体现人敏感、多情的特性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设计中,色彩几乎可被称作是其"灵魂".室内环境色彩对室内的空间感、舒适感、环境气氛、使用效率,以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有成瘾性的毒品,可分为麻醉品与精神药物两大类,前者除鸦片类物质(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以及人工合成的药品如杜冷丁等)之外,还有可卡因及大麻;后者包括各种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剂(如安非他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被吃与吃人是《狂人日记》揭露礼教制度弊害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礼教吃人"的普遍性和残酷性。除此之外,它也是鲁迅先生将"礼教吃人"这一概念体验化、形象化的手段,使文化意义上的吃人化为具体可感的故事。"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这一设问显示出鲁迅先生对于启蒙前景的疑虑。但这种疑虑并非是对启蒙本身的否定,而是鲁迅先生对启蒙超出同人的深远认识:吃人的礼教制度不是靠一次急促的新文化运动就能完全颠覆,需要长期的韧性战斗。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红色表示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饱满,激发爱的情感。黄色表示快乐、明亮,使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朗。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总之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颜色可使人绝望,也可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当然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诱发作用。国外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特点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都对毒品有所了解,也知道它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它使人成 瘾,破坏人的身体机能,瓦解人的心理,摧毁人的意志。让无数的人包括青少年坠入地狱的深渊,更给无数的家庭带来毁灭性 的打击,也给社会的安定繁荣带来隐患。然而,我们却忽视了当代的新型“毒品”。它让无数的青少年成瘾,沉迷,无法自拔。手机,当代科技的产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 一步步侵蚀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毒品是社会公害,尽人皆知。毒品不仅摧残人的肉体,更可怕的是它会使人的心灵沦为它的奴隶。对青少年生理与心里所构成的危害更是难以形容。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首先是身体健康方面,毒品进入体内,会产生毒副反应,会导致体内重要系统及器官受到损伤,这时有些疾病  相似文献   

15.
在宝鸡方言中存在着一类如"辣人"、"捂人"、"烧人"、"痨人"等不管是在语义上还是构形上都十分有特色的词语,这一形式一般由一个单音节语素"X"加"人"构成,表达一种由外界的刺激给人造成的某种不舒服的消极主观感受。学术界普遍将其称之为"使感结构",也有称为"自感动词""、使受结构"的。文章对宝鸡方言的使感结构进行初步探讨,并与相关方言作比较。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凡事之初若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像与生俱来的天性一样自然。什么样的习惯养成什么样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不良的习惯能够毁掉一个人。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它便能凭借人的生理记忆,使人在做出某种行为时很容易、很自然地发挥它的作用。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  相似文献   

17.
刘娅 《中华家教》2014,(Z1):100-101
期望效应的启示启示一: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和教师对那些成绩一时不理想和被认为:"迟钝"、"笨拙"的孩子,往往不是给予鼓励和耐心的帮助,而是用讽刺、挖苦对他们,总是用一种老眼光和菲薄的态度冷落他们。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重感大大受到伤害,感到心灰意冷,气馁自卑,以至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长此以往,便使孩子秉性难移了。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当人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时,会对这些物质产生依赖,这样的现象叫做成瘾.我们都知道,烟、酒和毒品都可以使人成瘾.然而,一些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药物,比如咳嗽药水,也会使人上瘾,这是怎么回事呢? 吗啡的"亲兄弟" 这一切都要从吗啡说起.吗啡是从罂粟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罂粟的果汁干燥后就是鸦片,而吗啡就是鸦片提炼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曾经靠收集吗啡来制造毒品海洛因.因为吗啡经过化学改造,就会变成海洛因.可见,吗啡和毒品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中"数感"首当其冲,可见其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情境,通过数数、估算、观察、操作、描述等等这些一系列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数感。"数感"一词的英文表述为"number sense",可译为多种意思,如感官、感觉、理念、意识、领悟等。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所得那样直接,它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到底如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20.
如果总是放大自己身上的不如人之处,那我们就会被"卑微"的小魔怪纠缠不休。它使我们自我评价总是过低,心情常感压抑;它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