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是前提;基本的审美感受力,初步的审美鉴赏力是构成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要素,亦是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而必备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语文修养则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格必须通过有目的的审美活动来实现,而审美心理的后天获得性,显示了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语教育自然而然就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通过一定方式、途径、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蛉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镊成部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美育的有心人,是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教学:在教学中使教材作为认知对象的同时,还要将其转化为审美对象。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又是审美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又产生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5.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呼唤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利用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烈 《湖南教育》2002,(11):45-45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往往凭着自己肤浅的理解,一厢情愿地告诉学生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审美误区。简单地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传授,轻素质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只是尽量生动形象地将审美对象的基本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审美教育,实际只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将各个知识点条分缕析,切割成一个个能力训练点,以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脱离了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特点,只能使语文成为奴化学生的工具,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8.
审美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深入分析了审美教育中审美思维的内涵和形成,它从美育心理学和思维学等学科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审美直觉思维、审美意象思维和审美灵感思维的教育特点及重要性,它评价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来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更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给美术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美术课程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应该认真开掘以实施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水平。本文较为详尽地挖掘了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内容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