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薇 《青年记者》2005,(6):78-81
德意志民族是非常爱看报的民族,81%的德国人靠看报获得各类信息。自从1650年在德国城市莱比锡.世界第一份定期出版的报纸《新到新闻报》(Eirlkommeenden Zeitungen)诞生以来,报纸这种基于印刷术的大众传播形式便迅速渗透入社会,并成为了现代化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德国目前有1500多家报纸,总发行量为2500万份,其中,  相似文献   

2.
1.法新社急电 凡是1990年10月3日凌晨在德国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呆过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这一天。这一天,分裂了45年的两个德国终于又重新获得了统一。德国人被压抑了45年的民族感情,终于在这一天突然像火山一样地爆发出来,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的广场成为一片狂欢的海洋。 两个德国统一的仪式定于1990年10月3日零点举行。然而从10月2日傍晚开始,在庆祝仪式的举行地点——柏林  相似文献   

3.
文化根源     
傅佩荣 《出版参考》2005,(6S):25-25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神话,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或者自己的祖先是神特别创造的,能够得到神的眷顾。这种神话可以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举例来说,欧洲有一个小国叫奥地利,其人民跟德国同文同种,属于日耳曼民族。那么我们可以问:“德国如此强盛,而奥地利这么小,经济也不算富裕,那么奥地利人为什么还愿意做奥地利人呢?  相似文献   

4.
佚名 《湖北档案》2004,(4):42-43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有四千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  相似文献   

5.
在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理论”的共同体设想在欧盟宪法受挫后被证明是一种避视“权力”的存在的鸵鸟理论时,德国历史家温克勒出版了一本大部头历史著作——《德国走向西方的漫漫长路》,重提德国对于西方的抗拒与融入的历史过程,而这就牵涉到德国以“西方”为他者来构建自己的民族认同的文化政治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骄傲:郎朗代表中国人来了 2006年6月7日.德国世界杯开幕式上.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东道主为世人奉献了一场世界顶级音乐会。登台献艺的都是与世界杯相匹配的世界顶级音乐家.其中包括世界三大指挥家、德国三大乐团、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还有中国钢琴王子郎朗。柏林报纸当天刊登了消息:“德国世界杯,中国队没有来,而‘文化大使’郎朗代表中国人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杜骏遥 《视听界》2007,(4):96-97
德国人瓦特松说过:“恶享有某种特权。它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坏蛋身上有一种引人遐想的力量,而这是任何一位美德的使者都望尘莫及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个有关恶与善的命题引起过很多社会学家的争论,德国的社会学家弗朗茨·M为此还写了一本专著叫《恶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并且因此而获得1999年德国图书金奖。可见人们对恶的关注以及被恶吸引时的无奈、羞愧和困惑。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在如何处理二战后期即将战败的德国和日本的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明显不同:一方面是不遗余力地摧毁德国的“文化特殊性”,使其不可能成为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辩护的理由;另一方面,又以“文化特殊性”为托词,以保留日本的天皇体制以及大部分帝国时代的行政机构。换言之,德国民族的心理结构在被摧毁之后再按照“西方”的模式重新建构起来,即德国人开始以“西方”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发现那是一段罪恶史;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并没有被摧毁,日本人更多地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结果总是发现自己无罪。但在所谓“民族特殊性”或“文化特殊性”之外,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新日本的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个旧日本,这使日本人总是自闭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认罪的德国人劝说不认罪的日本人“转变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时,我们看到,德国人已完成了其对历史的反思,以国际社会的一个负责任的成员身份重新出现于国际舞台。而日本之所以见斥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社会,是因为它至今也没有完成这一过程。程巍  相似文献   

9.
文化根源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神话,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或者自己的祖先是神特别创造的,能够得到神的眷顾。这种神话可以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举例来说,欧洲有一个小国叫奥地利,其人民跟德国同文同种,属于日耳曼民族。那么我们可以问“:德国如此强盛,而奥地利这么小,经济也不算富裕,那么奥地利人为什么还愿意做奥地利人呢?他们为什么不干脆移民到德国?”这是因为奥地利人很重视教育,他们教导小孩每天在睡前聆听国家广播。广播中总会有一句话“:没有奥地利,就没有欧洲;没有欧洲,就没有世界。”所以奥地利人能够以身为奥国人为荣。这句广播词的…  相似文献   

10.
来华接受“中国式”疗法 2004年9月1日,30多名恐怖分子冲进俄罗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师生和家长劫持为人质近3天.造成包括172名儿童在内的331人死亡,700多人受伤。人质危机后,包括中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为幸存儿童提供了治疗,这是“一场硝烟后,和平世界与恐怖主义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社科     
《全国新书目》2008,(15):19+24-25
另一个国度:德国知识分子、两德统一及民族认同德国知识分子对两德统一作何反应?他们如何看待德国的民族身份及其国际新地位?本书不仅考察了德国人变化中的民族观,讨论了它们同纳粹时代的关系,也清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政治思想的广泛发展——同时批判地反思了德国作家、思想家长期以来的一些思维盲点。  相似文献   

12.
王二羽 《传媒》2007,(12):66
德国是一个杂志之国,德国人有着良好的阅读传统,人均每11天就要买一本杂志,人均每年大约要花50欧元(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购买杂志,而德国人口总数是800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仅在国内就拥有一个庞大的期刊市场,当然,这也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站在路边“犯傻”的德国人德国人作风严谨,极守规矩,这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此去德国,所见所闻,方知此言不谬。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过马路,当人行道上亮起红灯时,所有行人都老老实实地站在路边等候,无人逾矩。在科布伦茨,一个很小着、的城市,有一次我们过马路正...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报刊史上,人们称德国马德堡出版社发行的《德国马德堡新闻》为最长寿的报纸。该报于1626年创刊发行,直到1955年才停刊,出版发行时间长达329年,跨越了4个世纪。在我国报刊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申报》是出版发行历史最长的报纸。《申报》全称是《申江新报》。《申报》是英国商人美查等人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1909年,申报总经理、买办席子佩购进《申报》股份,使这张报纸成了完全由中国人办的报纸,1912年席子佩将报社股份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1949年上海解放后该报停刊。《申…  相似文献   

15.
德国人拥有极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在德国各类环境网络媒体上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就通过德国网络媒体这一个窗口,来分析德国人的网络媒体的环境保护理念,从中展示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14岁以上的人中有1/3每天读书。只要在德国的公共场所走一遭,不难看到,不管是在幽静的草地上、芳香的咖啡馆.还是在飞速疾驶的火车上.人们都会手捧一本书.聚精会神地沉浸其中。德国历史上为什么出现如此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不能说与他们的博览群书无关。  相似文献   

17.
徐建平 《历史档案》2004,(3):97-102
天津《直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年初,是德国人在天津投资创办的一份中文报纸,是继天津《时报》之后,《国闻报》之前,天津最具代表性的报纸。甲午战争期间,《直报》以积极的态度报道战争,并且为挽救民族危机刊发了一系列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成  相似文献   

18.
现在恐怕是新闻照片产量空前高的时期,原因明摆着,报纸多了,版面多了,摄影记者多了,加上方便的、无须担心浪费胶片的数码相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照片被人遗忘了,只有少数照片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少数被人记住的照片中,有一幅是《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拍摄的《孩子上学“走钢丝”》。  相似文献   

19.
潺潺  小田 《出版参考》2005,(10):24-24
1942年,一架飞机降落在德国法西斯包围中的列宁格勒,上面带给列宁格勒人的是一件无价之宝——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乐谱。为了这4本乐谱,这架飞机避开希特勒炮兵的注意力,飞越了数千公里疆土。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法学家德沃金认为,法律是一个阐释性概念;在我看来,法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既有的法学理论丛林中,19世纪的德国学者胡果、萨维尼等人,曾经共同倡导了一个历史法学派.这个学派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到了20世纪,美国学者伯尔曼进一步拓展了历史法学的视界,他提醒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