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续书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的一种十分突出的现象,在不同的创作心理的支配下产生的续书,不仅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而且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不一样。本对续书的创作心理做了一些探讨,并认为这种续作现象在当代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续书问题一直是红学界讨论的焦点,这不仅关系着《红楼梦》思想艺术的解读,而且影响着红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学界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宏观和全面的分析,重新审视续书对于原作带来的种种影响。对《红楼梦》续书的由来与界定进行梳理,厘清概念和范畴,进而深入探讨《红楼梦》续书在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创作必要性和在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创作可能性问题,以期对《红楼梦》的续书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将人们的研究视点集中在读者身上.中国古代小说多续书,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续书作者身兼读者、评论者、创作者三种身份.以接受美学的观点观照续书,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续书与读者期待视野、续书作者的创作动机及续书的"范式"等方面研究续书.  相似文献   

4.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名著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常见的文化现象,尽管续书总体上都没有达到或超过原著的水准,但续书现象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笔者认为续书研究有如下价值:首先,续书作品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往往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其次,续书是由原著本身的影响所致,研究续书实际也是对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续书大多与原作有很大的差距,其重要原因是续作者们不具备曹雪芹的那种极其深刻的悲剧意识,不懂得原作中所表现出的宝黛等人的爱情悲剧、贾府的衰微悲剧所具有的巨大的审美意义。红楼续书之外的其他古代小说名著续书也少有成功者,因为创作续书是一项深受限制的、吃力而难以讨好的活动。对评价者来说,应该把续书看做是文学作品中一种比较特别的“文本”,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不宜简单地把“是否与原作接榫合缝”作为判定它高下优劣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续书由语体上有言与白话的不同、小说续书本身的发展、以及作写作续书的不同心态,使小说续书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类型形态。因此应多角度对小说续书进行分类,才能把握古代小说续书的类型特征。对古代小说续书的类型可从方类、续法和立意三个方面进行,本对小说续书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明朝遗民陈忱有感于清初满洲贵族的残苦统治,创作了《水浒后传》,借此来抒发其强烈的民族情感,同时在作品和序言中他也提出了对续书创作的要求。旨在对此作一简要的归纳与分析,并结合其身世对他的续书创作理论产生的深层原因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9.
浅谈明清小说的“续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繁多,尤其明清两代,大凡一部名作之后,都有续书相从,这种现象在世界小说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学术界对于续书似乎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个别淡及续书的文章外,至今对续书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最早谈及续书现象的人,当推清初学者刘廷玑。他对续书采取了卑视的态度,但我们从这最早论述续书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续书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大。为了使人们对刘廷玑的观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笔者行文方便,现将刘论续书的一段话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续书由于语体上有文言与白话的不同、小说续书本身的发展、以及作者写作续书的不同心态,使小说续书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类型形态。因此应多角度对小说续书进行分类,才能把握古代小说续书的类型特征。对古代小说续书的类型可从文类、续法和立意三个方面进行,本文对小说续书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喜欢续书,喜欢因袭模拟,这在古典小说中特别是明清小说中表现特别突出,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续书文化景观。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入手,以传统文化为审视点,鸟暇这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概述续书文化之类型,阐述形成这种续衍承传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透视出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焦虑影响作家创作活动,贾平凹的创作心理就深受焦虑现象影响.压抑、挫折、爱与性驱力是贾平凹的创作中焦虑现象的三种体现.这种焦虑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着作者创作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镜花后缘>是<镜花缘>的续书、仿作,在新加坡<星洲晨报>1910年1月至6月连载,未刊完.这部新发现的续书、仿作,对<镜花缘>的读者和研究者来说,意义重大.文章将<镜花后缘>与<镜花缘>文本互涉的续书、仿作以及西方思潮进行比较,分析了作者创建男女平权的和谐社会、关注性别和种族关系的创作意图,认为该文本与<镜花缘>的其他续书、仿作一样,属于女性乌托邦的亚文类.美国现当代作家汤婷婷的英文小说<金山华人>是这个亚文类跨语种、跨地域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论钱钟书的“诗分唐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艺录》中,钱钟书摒弃旧有成见,结合中西文学现象和诗学话语,在否定社会造因说的基础上,对“诗分唐宋”的理论内涵做出了更为合理的阐释.认为与其将唐诗宋诗视为唐宋两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不如将它们视为创作主体的不同性情心理所造就的两种创作倾向,性情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两种创作倾向往往交缠在一起.其具体见解对主张再现说的现代主流创作理论具有重要的纠偏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春激情”指的是人在成长阶段所表现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精神现象。自五四以来 ,它就成为中国现当代小说所关注的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然而 ,由于时代语境、作家创作心态等诸因素的关系 ,不同时期作家对“青春激情”的书写又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从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看沈从文的心灵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从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来剖析沈从文由此所反映出来的创作心理与心灵世界,进而探究沈从文所代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喜欢续书,喜欢因袭模拟,这在古典小说中特别是明清小说中表现特别突出,形成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续书文化景观。本文拟从宏观角度入手,以传统文化为审视点,鸟暇这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概述续书文化之类型,阐述形成这种续衍承传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透视出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9.
在铁凝日益成熟的创作中文本中的“悖反现象”成为她鲜明的特点。此现象表现在铁凝作品的日常生活图景与其中蕴涵的现代反叛精神内涵所形成的“张力”,以及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情节结构向心理结构的转向,还体现在一幕图景,一种人物心态都蕴涵着的“张力”意味。这种“悖反”现象使她的艺术世界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百回本《忠义水浒传》 十回与后古十回语言风格不同,行文中诗歌的句式不同,对戏剧的描写不同,因此,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后三十回可能是续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