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短文的份量     
文笔贵简,"逸马毙犬于道",作"有犬卧于街中,逸马蹴而毙之",则赘矣。明祝氏《猥谈》云:"一守禁戴帽,不得露网巾,吏草榜云:‘前不露边,后不露圈。’守曰:‘公文贵简,何作对偶语?’吏曰:‘当如何?’守曰:‘前后不露边圈。’"斯旨可以喻大。《新唐书》、《新五代史》,其较胜旧史,亦事繁文简耳。  相似文献   

2.
语文诊所     
“莫须有”不是不必要《宋史?岳飞传》记载:“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秦)桧诘其实。桧曰:‘(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也许有吧)。’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以“莫须有”表示凭空捏造。例如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九十八回:“娘家的人当不起休书里面写得义正词严,连自己的娘家,把这莫须有的事,都也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3.
李辉 《出版史料》2005,(2):89-92
作为新文化运动一个组成部分的白话文运动,开始于1917年。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做文章,随后又有《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的配合,到了1919年白话文运动的势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胡适说, “有人估计,这一年(1919年)之中,至少出了四百种白话报”。①郑振铎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出版界》中界定这一年出版界的精神“就在定期出版物……总有一个定向——就是向着平民主义而走。‘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社会改造’的思想,也大家可算得是一致。这真是极可乐观的事!”但对商务印书馆来讲,白话文运动却未必是件极乐观的事。据胡愈之回忆:“当时商务很保守,一切  相似文献   

4.
瞿安先生处已去问过,《铁冠图》系曹楝亭所刻,著者为清初苏州人朱良卿.曹氏自做戏本,他没见过;敦诚的《琵琶亭传奇》,他亦没有见.王朝(王 献)《楝亭词钞序》云:“公又游戏涉笔,为焰段歌曲,皆工妙天成,夺金元之胜.公尝自言:‘吾曲第一,词次之,诗又次之.’焰段一义,《宋元戏曲史》页七十八云:‘院本名目六百  相似文献   

5.
遂寞姜氏于城颍《隐公元年·传》:"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其中"寘"字,杜预无注。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寘,之豉反,置也。"日人竹添光鸿《左氏会笺》释之为幽。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①:"寘,音义同‘置’"。其《春秋左传词典》则径云:"寘,放置、安放:遂寘姜氏于城颍。" 按:《会笺》之说虽有思致,然未必能得传文本旨。杨伯峻先生据陆氏《释文》,谓"寘"音义同置,原本不误,然释为放  相似文献   

6.
1.高祖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令)[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 愿更择可者。”(卷一《高帝纪》上,页10。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11月第11次印刷,下同) 校勘记云:“景祐、殿本都作‘今’。王先谦说作‘今’是。”按:《史记》作“今”。我们知道,古书中今、令二字相混的例子不胜枚举,须仔细考察文意方能定其是非。细玩文意,  相似文献   

7.
我对杨宾的集子发生兴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当时在旧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关于杨大瓢》的文章,作者是杨宾的晚辈同乡周作人。文中介绍杨宾的集子说:"嗣知有《晞发堂文集》四卷,系杨慰农所编而未刊之本,在书肆寄售,问之云是东莞伦氏之物,今南行未返,因不能得,稍觉可惜。但诗集却于无意中得了一部,《力耕堂诗稿》三卷,康熙中叶刊本,每卷首有朱文印曰‘摩西’,又一印左旋读之曰‘黄人过目’。盖是黄摩西故物,亦正可珍重也。"黄振  相似文献   

8.
一国三公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稽首而对曰:‘……《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相似文献   

9.
刘淼 《青年记者》2002,(10):11-11,21
“你‘阁楼’了吗?”最近在法国年轻人中间流行的这句问话,并不是你装修房子的事,而是问“你有没有参加第2次电视真人秀‘阁楼故事’的选拔赛?”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大家》主编李巍。话题从近几个月来似乎《大家》没什么新闻聊起。李巍说:“没新闻也许正是好事。太喧哗容易浮躁。一个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掌声和叫好声中,何况是一本刊物。《大家》从新闻的热闹中跳出来,就是想自己冷却一下自己,平平静静地干点事。真正的事业总是以冷清和寂寞为伴的。其实,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中,《大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与创刊时相比,《大家》的读者扩大了三倍。”我说:“一些读者对你‘逃离’新闻不理解。”李巍笑了笑说:“这些读者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他们喜欢《大家》,但他们错误地把《大家》当成了‘明星’。《大家》不是‘明星’,‘明星’是容忍不了寂  相似文献   

11.
改刊弃言·”···,.····“…本刊编拼部(l一2·4)官论·专论继续搞好治理整顿大力抓好出版繁荣 ..””’·················……宋木文(1一2·6)发行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下去 ·”’·’‘’·”’······……本刊评论员(1一2·9)人本主义思潮及其影响·”一邢贫思(1一2·13)把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 ’‘””’““”’·‘’·‘’·····……本刊评论员(3·3)清理整顿好音像阵地···……本刊评论员(6·3)发扬党的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 —重读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使用了“新闻”这个词。如第一回“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第二回写贾雨村在扬州奇遇冷子兴时,“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贾宝玉等和李纨论诗时,李纨道:“原是  相似文献   

13.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14.
《记者摇篮》是辽宁日报新闻研宄所主办的新闻业务刊物.它以‘传播新闻信息、培养写作人才’为宗旨,辟有‘新闻研究’、‘新闻自学辅导’、‘好稿评介’、‘记者生活’、‘通讯员园地’、‘编辑手记’、‘新闻采访漫笔’、‘写作体会’、‘环球新闻界’、‘报海拾遗’、‘写作指导’、‘范文分析’、‘文苑探奇’、‘应用文写作’、‘广播与电视’、‘体坛通讯’、‘天涯海角’、‘古往今来’、‘文萃’、‘答读者问’、‘编读往来’、‘知识园地’、‘名家轶事’、‘城市风光’、‘祝您健康’等栏目. 《记者摇篮》以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讯员、新闻写作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15.
王封濚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载:"万春园主,姓名、字号、里居皆未详。《今乐考证》‘万春’作‘蒙春’,疑误。"又介绍其戏曲作品《立命记》云:"《今乐考证》著录。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云明时人所撰。作者自称万春园主人,未详真姓名。记袁黄事。按袁号了凡,嘉善人,万历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赞画征倭,有名声。《提要》云:‘记中所载,乃据其所作《立命篇》,始末皆实事也。’佚。" 这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实:  相似文献   

16.
唐朝宰相李林甫,居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相位十九年,权势熏天,作恶多端,专搞阴谋害人,巧于逢迎上意,争宠固权,精于机术,有“口密腹剑”之称。但他腹中却空无学术,其文墨水平“仅能秉笔”,平时撰文题词均由文士“代为题尺”。牠甚至连《诗经》都没有读过,这在以诗取士的唐朝,殊难相信。《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太常少卿姜  相似文献   

17.
《图书情报工作》2003,(12):129-133
专稿王重民先生的学术成就—纪念先生诞生100周年 ’““’“’‘’“”“““’“‘’“’“’·············……周文骏,王红元(6.5)发hool创u。时ionfor肠gi回巨branes in theUS·一Y朋你幽Uu(8.5)中国国产图书馆集成系统面向世界发展之机遇与挑战 ’‘””‘’  相似文献   

18.
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第四卷《释采帛第十四》:"绢,短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疏证》:"今本(纟臣)皆作(纟臣),讹。段云:‘(纟臣),古坚字,当从纟,臣声。’《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纟臣)卒,今《春秋》作郑伯坚,(纟臣)亦(纟臣)之讹。《玉篇》音古千、古两二切。《初学记》一音古费切,费乃贤之讹也。" 按,《疏证》所谓段云"(纟臣),古坚字"实误,与《说文》紧字下段注不符。"(纟臣)"即紧字,"(纟臣)"是紧的别体,"(纟臣)"并非古坚字。今按《说文》卧部紧字下段注为:"紧急双声,此字别作(纟臣)。《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矩卒。古千、古两二切。考《左》作坚,《公》作臤,《谷》作贤,则别本作(纟臣),切古千必矣。臣声与臤声一也,而顾书讹作(纟巨)。《释名》云:‘绢,(纟巨)也。其丝(纟巨)厚而疏也。’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12月12日刊登毛志成《〈红楼梦〉的“负效应”》一文,提出“《红楼梦》最大的负效应之一,便是倡导了‘雌性文学’(姑且如此称之),并使其那种十分绚丽的偏颇性、片面性、混沌性绵延至今,乃至使今天的许多华语作家仍在伪‘女性解放’中盲游”。文章还说,《红楼梦》“所发现、所承认的‘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美’,只是:1、异性美;2、奴性美。书中的林黛玉,全部‘美’都来自一个光源,即对贾宝玉一个人的忠诚、挚爱,此外并未做过什  相似文献   

20.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臣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这是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最难疏解的一段文字。清代学者吴兆宜首先提出有文字讹误。他说:“《序》云刘氏,此云兰家,未详,或字之讹也。”(《玉台新咏注释》)继而.纪容舒疑有脱失:“兰家女二句,文义不属。‘说有’‘云有’亦复,疑此句下脱失二句,不特字句有讹也。”(《玉台新咏考异》),由此,后代注家蜂起,论说纷纭,异见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