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盛华 《海南教育》2014,(24):38-3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一、在教材内容中引发兴趣,变“消极学”为“积极学”1.讲究课堂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商品质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格言: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次数学改革切实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授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样教学数学呢?一、“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课堂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只有在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通过亲身…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常常是“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而学生则参与教学活动少 ,学习兴趣低下 ,学习积极性不高 ,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实践表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要开发学生智力 ,提高学生素质 ,必须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创造 ,让学生去探索问题 ,发现知识 ,掌握知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是自觉的 ,理解最深刻 ,掌握最牢固。我们常对学生说 :“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引…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枯燥的学科,但笔者认为只要让“学习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必定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被迫地学习到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积极学习,在学习中将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意义是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使学生在错误中主动地审视、体验、反思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培养其“知错、改错、防错”的良好习惯,从而可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好奇心比好胜心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课堂倡导比赛,讲究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好胜心,却让学生失去了好奇心.其实,好奇心才是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感到好奇,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让学生产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数学感到好奇了,不再感到数学学习苦了,内在的动力就能激发.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9.
学习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一题多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存在。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最终总要落实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上。事实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才能体会到“该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新数学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逐步“淡化”其主导意识,给学生以发现、表现的机会。蒋金庸老师说:“优秀的老师从不把知识当作米粒喂给学生,让学生吃粒算一粒,而是把知识当作良种献给学生,让学生种一粒,绿一片。”因此,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4.
顾泠沅教授曾说过:“变式教学是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法宝.”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深刻性和变通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伪存真,全面认识事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老师的“要我学”转化为学生自主寻求的“我要学”。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那么,如何让“乐”融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岳宏琰 《现代教育》2013,(6):124-124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有种“举轻若重”的体验:教材驾驭熟练、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努力,可是学生的学习效能却很低。溯本追源,在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学生学习的正能量呢?——给数学一个支点,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几点“增趣”的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一、“给努力一点时间”:慢生趣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就曾说过:“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学生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等”。只有在体验中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具有生长性;也唯有在体验中,学生才能慢慢“咀嚼”出学习的乐趣来。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中,清风店中学树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苦学”为“乐学”,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数学教学”策略的要点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变“记录型”为“思考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变“作业型”为“知识型”,“精讲多练”使课堂学习过程更轻松;变“应试型”为“能力型、应用型”,借助媒体,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雷学东 《新疆教育》2012,(17):91-91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和传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去向不再是“主演”,而成为教学的“导演”。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喜欢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