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地区,在全国大豆产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摸清现有现状、制定出正确的对策措施,对促进我国我省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近两年出台的国家政策只是考虑到维护豆农的利益,缺乏对大豆加工企业的保护,这在推进产业发展上无疑仍是个"死结",资金未充分发挥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现阶段全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示范先行区的背景下,以爱辉区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在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及综合分析方法,阐述了爱辉区在发展大豆产业中存在着小规模生产成本高、加工企业少原字号销售、专用优质品种不突出、区位因素导致产品外销难、区域生产难轮作、单产水平低等6大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认为必须走差别化道路、重视产品深加工、建设专用品种生产基地、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加工企业创新发展、创新生产新机制、降低大豆生产成本、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七个方面提出促进大豆产业快速发展对策建议,为促进爱辉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引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客观评估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的风险,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在界定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基础上,应用供应链理论综合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具有的风险现状。系统地识别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的风险因素构成;利用改进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进行整体风险评估;并根据其风险评判结果提出了采取相应规避措施的建议;目的是为大豆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大豆生产—直是我区的主导产业,常年播种面积在15万亩,历史最高年份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5%。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产业步入了发展的低谷,就现面临的形式,我们对我区的大豆种植进行调研、找出抑制我区大豆发展的因素,研究、分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保证大豆的种植发展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世界大豆生产大国的我国在大豆生产和贸易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大豆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显得十分迫切。通过对比我国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大豆生产及贸易发展情况,指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我国大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大豆安全供给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根据2011—2020年我国大豆消费和供给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大豆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国际供给依存度高及进口渠道较集中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大豆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开展大豆国际科技合作及拓展大豆生产国际布局等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水平、拓宽大豆进口渠道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提高我国大豆供给能力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大豆还是绿色、低碳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对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黑土地肥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大豆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丰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创制高产、优质、抗逆大豆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措施,进行示范推广,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内大豆需求刚性增长与国内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导致转基因大豆进口不断增加,中国大豆产业遭受严重冲击。转基因大豆几乎垄断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国产大豆丧失国内大豆市场定价权、大豆产业链受跨国粮商控制的风险加剧、大豆生产可持续性降低等问题凸显,亟需稳定国内大豆生产、广辟境外大豆生产基地、加快建立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自主价格体系、完善国内大豆期货期权市场、鼓励内资企业做大做强,以振兴中国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10.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产业。我们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大豆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产业作为黑龙江粮食产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但是在大豆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大豆会受到很多病虫害的侵扰,所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我们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最终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大豆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重要,而且这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也给我国的大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确保我国大豆市场的地位和大豆生产技术的发展,我们开始对大豆的形态指标和产量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通过对大豆品种及群结构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大豆的品种和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除草剂大豆属于转基因大豆品种,我国已大量进口,但没有开放种植。本文结合我国除草剂大豆种植现状,对该品种大豆种植决策的因素做出研究分析,主要从大豆市场的分类选择、消费者购买意愿、国产与进口种类自由选择、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保证及生产者的自由选择几个方面为切入点,讨论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问题。在对该品种大豆种植和食用危险性没有明确证实的情况下,抗除草剂大豆种植的推广是我国大豆产业提高发展的尝试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万宝瑞是国内资深的农业问题专家,曾担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在2009年4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上,本刊记者曾邀请他就我国大豆可持续发展问题做深度专访。三个月后,万宝瑞先生接受了本刊采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万宝瑞是国内资深的农业问题专家,曾担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在2009年4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一国际可持续大豆发展研讨会上,本刊记者曾邀请他就我国大豆可持续发展问题做深度专访。三个月后,万宝瑞先生接受了本刊采访。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大豆面临着生产落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大豆产业受到 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严重冲击的局面。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收集保存的大豆资源蕴藏着丰\\r 富的有益基因。开展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大豆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 优异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克隆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将推动大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提\\r 高大豆的分子育种水平,为大豆遗传改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些内容,2003年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重大项目“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及其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作物种质资源的丰富度和独特性是其它各国无法比拟的。而作为常见的农作物之一的大豆,更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品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大豆食品的研究与加工也日趋深入,发现了许多大豆加工企业,如大豆分离厂、豆乳粉厂、磷脂公司等。这些产业的兴起,大大改善了我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我国农产品作物中产量高的作物,在对大豆进行种植时要注意合理运用科学手段,积极引进国外增长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由美国研究专家研发得出的,是目前国内外在大豆种植技术上最为典型且代表时代意义的种植技术。我国的大豆产业总量发展较缓慢,归根结底也是由于种植技术不够优秀,结合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特点和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得出在我国使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种植大豆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批启动的10个体系之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5年来,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实行“岗站对接,站间互助,分区协作,重点攻关,新老结合,站县辐射,资源整合,内外联动,中外交流,产学互惠”等十大举措,强化体系的联动性,保障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有效提升了大豆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文章介绍了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的玉米和大豆在全国都赫赫有名,无论从种植面积、产量等各项指标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大豆振兴计划以来,无论是大豆种植面积还是优质品种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我们所引以为豪的“金豆子”却没有发挥出完全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却给本地区的农民朋友带来很多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大豆供求格局在美国大量减产和消费强劲增长的情况下,已趋向于供略小于求,而我国的供求状况则倾向于紧张。2002年我国大豆市场完成了由低谷走向历史高位的转变。一方面它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也为提高我国大豆自给能力,发展大豆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就大豆市场而言,预期未来一年内基本供需两旺,但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供应偏紧,我国的转基因政策,南美的经济局势都将在不同时期对国际大豆价格产生影响。目前世界市场对2003年初的南美大豆产量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加上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可能继续下滑,使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